山西省忻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山西省忻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忻州二中 2018-2019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园林与昆曲作为比翼双飞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都相当集中地体现出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这是巧合吗?不是!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整合结出的果实。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昆曲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阳春白雪” ,而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在许多人的眼里,没有园林,苏州
2、,便不是苏州,那么,如果再加上这一句: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完全应该是成立的。不仅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拙政园中的卅六鸳鸯馆,便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并演唱昆曲的地方;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也都有演戏的功能。苏州园林,精致雅洁,亭阁居高,绿树葱茏,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识。这种浸透着精神因素的物质景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凝聚和物化,形成一种品位极高、自成体系的中国园林文化。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获得赏心悦
3、目的审美满足和愉悦的心理效应。春雨冬日,夏蝉秋虫,在四时不同的园林景观之中,人们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因而,伴随着游园而来的许多顺时应景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尤其是度曲吟唱之举频频进行。在情景交融之中,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园林所提供的良辰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昆曲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必然结合,能使人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净化的双重审美效果。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更是苏州文化艺术和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由此可见,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使苏州园林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了它在审美领域中的多功能作用,
4、变“静态”艺术为动静结合,显示了无限生机和魅力。地方文化艺术的特色总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昆曲和园林,都发仞于具有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 ,昆曲将文学、音乐、歌舞、美术、雕塑、武术乃至杂耍技艺融汇兼容于同一载体,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欣赏苏州园林,需要进入一种“虚境” 。无比皎洁的月光,在宣纸一般的云墙上,将摇曳的树影筛成动人的水墨,也许就在此时,又添了一声青蛙自荷叶上跳入水中的响动。欣赏园林之境,不是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是无法进入角色的。欣赏昆曲,又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昆曲唱演和欣赏的最佳形式,从来就是粉墙花影,笛箫鼓板,三五知己
5、,花前品茗,梅下饮酒,箫竹盈耳,拍曲应和,情兴倍添。昆曲清唱和表演艺术,在它的形成阶段并非剧场艺术,而是园林里的艺术。而要真正品赏园林,又当是蕉窗听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便是有着同样意味的昆曲了。1. 下列对园林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B. B.卅六鸳鸯馆、怡园的藕香榭与濯缨水阁,精致雅洁,为昆曲的演唱提供了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环境。C. 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苏州园林艺术的登峰造极,使得昆曲艺术也走向艺术的高峰。D. 在情景交融中,园林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良辰
6、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阐释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艺术特点,是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 。B. 作者列举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的例子,印证了昆曲的发祥地,正是苏州。C. 文章最后阐述了欣赏昆曲和园林都需要进入一种“虚境” ,充分展现了昆曲和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的特点。D. 文章深入挖掘昆曲和园林的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并追溯到太湖文化的特点,表现了两者的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推断,准确的一项是A. 许多人听过昆曲,但能深刻
7、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很少看出昆曲佶屈聱牙。B. 人们聚集在苏州园林,兴发一些活动,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C. 昆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只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因而具有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D. 欣赏昆曲,也要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才能进入角色,进入一种“虚境” 。【答案】1. C 2. D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园林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项, “苏州园林艺术的登峰造极,使得昆曲艺术也走向艺术的高峰”错误,文章第七段
8、原句是“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 ,文章只是说二者的鼎盛时期差不多,而昆曲艺术的高峰,并不是苏州园林艺术高峰的使然。A 项,源自文章第三节,选项与文本一致;B 项,源自文章第四节,选项信息与文本一致;D 项,源自文章第六节,选项信息与文本一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 项, “是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 ”有误;文章应是为了阐述昆曲和
9、园林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B 项, “印证了昆曲的发祥地,正是苏州”有误,从文中来看,应是为了说明“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 ,是为了说明二者之间的关联。C 项, “充分展现了昆曲和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的特点”不准确,从文中来看,阐述欣赏昆曲和园林都需要进入一种“虚境” ,应是为了阐述二者“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 。【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推断,准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
10、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 项, “看出昆曲佶屈聱牙”这一推断不对;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 ,但这并不能说昆曲就是佶屈聱牙的。B 项, “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 ,表述不对;文章第五段“人们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 ,第六段说“伴随着游园而来的许多顺时应景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尤其是度曲吟唱之举频频进行” ,并没有说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C 项, “只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
11、关”有误,从文中来看,不仅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 ,选项属强加因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的猫(美)海明威旅店里只歇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对着海。海水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退回到海滩,冲回来又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美国太太立在窗前往外观望。外面,就在他们的窗下,有只猫蹲伏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头。猫紧紧缩成一团好不让雨水滴湿。“我下去把那只猫咪带上来。 ”美国太太说。“我去吧。 ”她丈夫在床上表示。“不,还是我去。可怜的猫咪想在外头一张桌子下头躲雨。 ”“别淋湿了。 ”他说。妻子来到楼下,她经过柜台时旅店老板起身向她鞠了一躬。他的办公桌
12、在柜台间的最里厢。他是个老者,身材很高。“下雨啦。 ”美国太太说。她喜欢这个旅店老板。“是呵,夫人,天气真够坏的。 ”他站在昏暗的柜台间最里厢的桌子后面。这美国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接受抱怨时那副不苟言笑的认真态度,她喜欢他那份尊严,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服务的那番心意。她开门往外看去,那只猫该就在右边什么所在吧,或许她可以沿着屋檐下走过去。她站在店门口时,有只雨伞在她身后撑了开来。是清理她房间的那名女侍。“你可不要淋湿了呵。 ”她微笑着说。当然,准是旅店老板叫她送伞来的。女侍为她撑着伞,她沿着碎石路走到他们房间窗户的下头。桌子还在,被雨水冲洗得绿得发亮,但是猫已不知去向。她突然感到非常失望。女侍抬
13、头望着她。 “丢了什么东西吗,夫人?”“刚才有只猫的。 ”美国女郎说。“猫?”“是啊,一只猫咪。 ”“一只猫?”女侍笑出声来。“雨里有猫?”“是的, ”她说, “曾在桌子下头。 ”之后她又说, “呵,我好想要呵,我要一只猫咪。 ”“走吧,夫人, ”她说, “我们得进去了,你会被淋湿的。 ”“我看也是, ”美国女郎说。她们沿着碎石路折回,进入旅店内。美国女郎走过柜台间时,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老板令她感到很显要。她有一股无比尊耀的短暂感觉。她走上了楼梯,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书。“猫弄来了吗?”他问,把书放了下来。“不见了。 ”“会到哪里去了呢?”他说,暂且将眼睛移开了书本。她在床边坐了
14、下来。“我好想要呵, ”她说, “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要。我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的猫咪在雨地里多不好玩。 ”乔治又拿起了书本。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头,举起手用镜子照看自己。她端详她的侧脸,一侧看罢又看另一侧。之后端详后脑勺与脖颈。“你看我把头发留长起来,好不好?”她问,又照看自己的侧脸。乔治抬起眼来看到她的颈部,发尾剪得像个男孩子。“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我可烦了, ”她说, “我讨厌死像个男孩子了。 ”“你看起来好帅呵。 ”他说。她将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前往外看。天要黑了。“我要把头发往后梳,扎得紧紧光滑的,在脑后打个大结我可以抚摸。 ”她说, “我要只猫咪抱在膝上,我摸它
15、,它会咕噜噜地叫。 ”“喔?”乔治在床上说。“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 ”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不管怎样,我想要只猫, ”她说道, “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有人敲门。“请进。 ”乔治说着,从书中抬起头来。门口处站着女侍,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 “打扰一下, ”她说, “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
16、有删改)【注】这篇小说创作于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丈夫决定着妻子的一切。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人物,其中下雨的环境描写为猫的活动提供了特殊场景,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 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特色与风格。C. 雨中的猫是本文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寻猫寻猫不得店主送猫。结构严谨,情节完整而又引人思考。D. 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腻地表现了美国太太在回到旅店后因寻
17、找不到自己的爱猫而产生的烦闷、压抑和失望之情。5. 旅店老板对美国太太的态度和美国丈夫对太太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6. 请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段中“紧紧”一词,分析“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答案】4. D 5. 态度不同:旅店老板对美国太太尊重、帮助和关心;美国丈夫对她的态度是漠视、冷淡、虚伪、置之不理。用意: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丈夫对妻子的冷漠、虚伪;暗示女主人公苦闷、压抑的真正原因,表达了对美国丈夫行为的不满,从而突出了主题。 6. “紧紧”一词写出猫在雨中头尾贴在一起的状态,表现了她无助、孤独、可怜的处境,需要人呵护;猫的处境和美国太太在家中的处境
18、相似,猫象征着美国太太,她在家中得不到丈夫真正的爱护和尊重,内心孤独;她对雨中猫的帮助暗示着她渴望得到关心、爱护和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女权意识的觉醒,渴望获得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 “自己的爱猫”错误,由原文可知,这只猫是美国太太在旅店中透过窗户偶然见到的。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细节鉴赏。其中 A 项,分析小说开头段的作用,B项鉴赏小说中语言风格,C 项分析小说的线索,D 项鉴赏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和人物心理。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
19、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原文,分别找出能体现旅店老板和美国丈夫态度的细节,然后分析归纳,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就可以。旅店老板见美国太太出门就派女侍送来了伞,听说美国太太想要一只猫,就让女侍送来了一只,可见旅店老板的态度是尊重、关心;美国丈夫听见妻子提出的种种要求,要么表示不同意,要么敷衍,要么干脆不去听,表现出漠视、虚伪、冷淡的态度。旅店老板的态度和丈夫的态度对比鲜明,而丈夫是与美国太太共同生活的人,这
20、就反映出女主人公苦恼的真正原因,这一安排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先结合相关语句解释“紧紧”一词在文中的含意,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分析“猫”的象征意义。 “紧紧”在小说中是写猫在雨中的样子的,反映出这只猫的无助和可怜。由注释可知,这篇小说创作于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丈夫决定着妻子的一切,妻子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妻子看到猫而心生怜悯,也正是由猫的处境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她要救猫,正反映出她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由此可知猫是美国妻子的象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记“汉语拼音之父”
21、周有光先生周有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这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曾被大作家沈从文称为“周百科” 。他治学严谨、为人乐观豁达,是一位不慕名利的学者。周有光十岁进入苏州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 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1955 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就决定留在北京,改行语文。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他和他的同事经过努力最终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发挥作用的方案。也正是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
22、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本人却一直觉得被这样称呼不好。他说:“读过我书的人,绝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晓园说:“他觉得汉语拼音有一个发展过程,不要把功劳都归在一个人身上。 ”周有光曾戏言自己 50 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 。进入全球化时代,周有光努力推进语文现代化进程,并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说:“除了对汉语拼音的贡献,周老在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以及研究中文信息处理和无编码输
23、入法方面的学术成就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991 年,周有光将目光从研究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上,阅读、思考与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写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据张森根介绍,周有光迄今为止出版的 40 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生活中,周有光老先生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学术上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曾对我说过,自己是对这个世界认真思考了的。 ”周有光文集策划人之一叶芳说。对待学术问题,周有光的态度一向严谨,不避讳别人的批评。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的“尾声”中,周有光提倡“不怕错主义” ,他认为自己的百年口述史中出错是难免的,所以他不仅不怕别人提出批评,相反更
24、希望听到不同意见。 “为了追求真理,周老欢迎读者对他的文章提出批评。为了学术的发展,他也决不当和事佬。 ”在很多亲朋好友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待人宽厚的老人。每年过生日,都有不少人去看望他。叶芳曾说过,近年周有光先生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 “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乐观,是身边人对周有光的另一个印象。张森根回忆,周有光先生年轻时身体很弱,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 35 岁,但现在他活得比三个 35 岁还长,周老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我所以能活得健康。还有,就是上帝把我忘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忻州 2018 2019 年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