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评 (含答案)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评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评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
2、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
3、,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拓宽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
4、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 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只有
5、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才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解析 B 项,“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 项,“ 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没有必然关系,前者只是后者的条件之一,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
6、色生活方式”等内容。D 项,“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答案 A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 ,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析 C 项,“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答案 C3.根
7、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 ,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 ,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C.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 ,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解析 B 项,“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答案 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
8、文字,完成第 46 题。一窗如画翁文秀有屋必有窗,窗,是房屋的眼睛。忆起老屋,堂屋顶靠烟囱处有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每天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夜晚,一屋黑暗 ,天窗外,有云絮一二片,星星三两颗,还有月光的温柔。小小的天窗早成记忆。而今,坐在宽大的窗台前,极目而望,山色葱茏,有云环绕其上,如轻纱遮了半面,极美。读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景又是不同,诗人笔下的一框诗画,正从天外飞来。李渔闲情偶记里说:“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 ”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或见老妪白叟拄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
9、物;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 ;或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 ,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确实如此,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火车车窗、飞机舷窗外的风景如一幅连续不断的长卷。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鸟儿高飞;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有的窗本身就是一幅画,如园林中的窗,清悠雅致。苏州拙政园有扇面形的亭叫“与谁同坐轩”,亭背面墙上有扇形窗,有框,框内无窗扇无棂条,称为空窗,引人入胜。漏窗更为优美,外形有方有圆,有八角、六角、扇面、叶片等,漏空花格用瓦片搭成金钱、鱼鳞、海棠等式样,用砖制作成竹节、绦环、万字、冰裂纹,光影斑驳中,
10、花香鸟语,意态万千。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平滑的青石板,高而窄的小巷,迈入高高的门槛,便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窗子很古老了,繁复精细的木雕工艺,雕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看这边的竹林七贤、草船借箭,那边的八仙过海、断桥相会。用去匠人多少时日,多少心思,又在多少年月里漂泊流转,久了,风一片片打出裂纹,雨一寸寸磨掉颜色,依然姿态不改。面对老去的窗,能觉到它缓慢的呼吸,听到它在耳边轻轻地述说当年。长长的老街,古色古香,一窗一画本,一窗又历几人生。楼上的窗,让视线越过树梢,掠过屋顶,远处青山绵延,流水如练,天高地阔,一望无边。临街茶楼,或许是千年的等候。登木梯而上,拣窗边小坐,一壶茶,
11、品茶中滋味,望窗下人来人往,望久发呆,恍如见到多年以前,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一朝赴试,或有蟾宫折桂者,也该是在这样的长街上,敲锣报喜,跨马游街,怎样的春风得意、心花怒放!这时,两边楼上窗户大开,羡慕、爱慕的眼光聚集此一人身上。若逢哪家小姐招亲,见其人品出众,那绣球就从窗口飞落而下,天降一段好姻缘。亦真亦幻中,千载风流的魏晋风骨、辉煌巍峨的盛唐气象、壮美的塞北风光、摇曳的江南风情,一时间似近实远。历史如窗,轻推一小扇,于诗文书画间,诸般美好款款而来,看李商隐雨中怀人,表达“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真意切,感聂胜琼“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的别后相思。崔莺莺窗外听琴,一曲凤求
12、凰,如醉如痴;宝玉探黛玉,碧纱窗下幽香暗透,听窗内细细长叹,正是西厢记中的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窗里窗外,并窗外之外者,皆动心忘情。窗,在一推一掩之际,春花秋月,清景养眼。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选自文汇报,略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段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画面 ,形象地表现:无论是乘车匆匆而过,还是缓步徐行,都能处处收获生动美景。B.文章第段描写苏州拙政园的窗。空窗简约清悠却也引人入胜,漏窗造型别致多样结构精巧。窗与园中景相映衬,成为意态万千的图画。C.本文既细致描写了眼前窗外的景物,
13、也展开想象,遥想悠悠历史人文景象,虚实结合,相得益彰。D.文末一段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了前文 段的内容,表达了只要用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美景的真谛。解析 A 项,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答案 A5.文章标题为“一窗如画”, 请简要概括,作者透过“ 窗”感受到了哪些生动画面。(5 分)解析 作者这篇散文中,透过“一窗如画”为我们条理清晰地描绘出几幅生动的画面。作答时,要先分清文章的层次,然后逐段加以概括。参考答案 透过记忆,描绘了老屋天窗外静谧温柔的夜景。透过如今的大窗,描绘了窗外轻远缥缈的山色云雾。透过闲情慧眼,领略悠然丰富的过眼风物。关注窗户本身,描绘造型别致、意态万千的窗。透过古镇精雕细刻
14、的窗户,咀嚼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沧桑岁月。透过历史之窗,品味浓浓诗情画意、悠悠历史文化。6.有读者说,“读其文,便能够洞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6 分)解析 对作者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的探究,要结合文中的意象和富有特色的词句来进行分析。答案示例 (1)本文作者追求一种闲适清静的精神境界。文章无论是选择“杨柳”“ 山色”“园林”“古镇”等画面,还是选择“ 慢慢 ”“悠悠”“缓慢”“诉说”等词语都透露出闲适清静的情怀,正如文中所言,“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正是因为作者拥有“闲情”“ 慧眼”,才处处见佳景。(2)本文透露出作者超然脱
15、俗的情怀,表达一种恬淡静雅的人生态度。 “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 ”人生光阴有限,只要保持素心闲情,就能在红尘中细数春花秋月;只要有超凡脱俗的情怀 ,将喧嚣的诱惑关在门外,就能流年览胜,清景无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材料一 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 之一。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16、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 3 万亩,亩均纯收入近 6 000 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材料二 把脉河南商丘市虞城,穷根在哪儿?120 万人口,年产 26 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 5 条高速、3 条铁路,有 3 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 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 日清周评马上办 ”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 ”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
17、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 3.2 万名党员。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 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 ,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
18、生之用”,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 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选自人民网,有删改)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 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
19、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 ”。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 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 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这些扶贫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
20、些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 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渑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已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B.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虞城穷困的根源、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等。C.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D.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
21、 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解析 材料三中的“懒” 指的是扶贫对象,即他们只想得到好政策和更多的援助而没有自己努力奋斗的斗志与行动。C 项张冠李戴。答案 C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精准扶贫,需要发展特色产业。段村乡扶贫工作围绕牛心柿这个特色产业进化,不仅扩大种植面积,还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完善柿子产业链条。B.精准扶贫需要把握“ 贫”的根源所在,河南商丘市虞城贫穷的主要根源在于依赖思想严重,事事依靠政府。C.精准扶贫不能“ 输血”,要让当地学会“造血”,要“ 授人以渔 ”,教
22、给百姓脱贫的方法,激励他们脱贫的心志。D.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 ,一些扶贫区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苗头,这都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解析 B 项,原文是“ 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C 项,原文是“不能只是简单输血”;D 项,原文是“ 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 A9.阅读材料三、四,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6 分)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分析材料三、四强调的重点问题。比如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 的,由扶贫干部的感受,指出应用心“ 扶志 ”;材料四讨论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一些地方
23、扶贫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现象、一些贫困地区为凸显政绩抢摘帽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还要下功夫的地方就是要解决以上问题。参考答案 精准扶贫要用心扶志,教给贫困户致富的方法。要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培养他们树立“靠人不如靠己” 的斗志。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精准扶贫不能走过场,要对精准扶贫有敬畏之心。不能为了凸显政绩,抢摘贫困帽子,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要授人以渔,培育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版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一 单元 测评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