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4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目标重点 1.疏通文句,积累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和重点实、虚词。 2.融会贯通,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3.读书明理,理解把握文中孟子的仁政思想。,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5)庠序( ) (6)孝悌( ) (7)饿莩( ) (8)曳兵( ),1.读准字音 (1)数罟( ) (2)洿池( ) (3)鸡豚( ) (4)狗彘(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答案,c ,w,tn,zh,xin,t,pio,y,2.理解词义 (1)解释加颜色词的意思 河东凶亦然: 王好战: 请
2、以战喻: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不违农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 不知检:,答案,这样,喜欢,有“请允许我”的意思,已经,拖着/跑,文中指逃跑,违背、违反,文中指耽误/季节,反复陈述/道理,制止、约束,答案,(2)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无失其时:,通“毋”,不要,通“斑”,花白,通“途”,道路,通“毋”,不要,答案,数,数罟不入洿池: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范增数目项王: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3)一词多义,密,几,若干,命运,屡次,计算,答案,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系向牛头充炭直: 则直
3、前诟虏帅失信: 理直气壮:,只是、不过,与“曲”相对,不弯曲,价值,径直,直接,正确,答案,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百发百中: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 主人忘归客不发: 怀怒未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白发三千丈:,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射,征发,派遣,开放,出发,发出,发生,兴起,发射,头发,答案,食,谷不可胜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之不能尽其材:,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沛公不胜杯杓: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日出江花红胜火: 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吃,动词,吃,名词,食物,尽,完,承受,禁得住,胜利,超过,宏伟的,答案,凶,河内凶: 汉初匈奴凶
4、黠: 甫闻凶讯: 缉拿元凶: 凶多吉少:,加,邻国之民不加少: 山不加增: 欲加之罪,何患之辞: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不幸,杀人的人,不吉利的事,更,增加,施加,放,夸大,(4)古今异义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 。 今义: 。 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 今义: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 。 今义: 。,答案,副词,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逃跑,行走,供养活着的人,保养身体,(5)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 树之以桑: 王无罪岁: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谨庠序之教: 则移其民于河东
5、:,答案,名词用作动词,敲鼓,名词用作动词,穿,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种植,名词用作动词,归咎、归罪,“生”“死”是动词用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使动用法,使迁移,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多于邻国”应为“于邻国多”,3.特殊句式 (1)非我也,岁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申之以孝悌之义: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答案,判断句,“也”表判断,判断句,“也”表判断,判断句,“也”表判断,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应为“以孝悌之义申
6、之”,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不负戴于道路”应为“不于道路负戴”,答案,(7)未之有也: (8)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9)弃甲曳兵而走:,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宾语前置句,“则何如”应为“则如何”,省略句,“(将士)弃甲曳兵而走”,品读感悟,答案,一、图表知全局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内容,完成下表。,答案,答案,二、细读析文本 1.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答案 “民不加多”。 2.梁惠王自认“尽心”的理由或具体做法是什么?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自己做得如何? 他面临怎样的困惑? 答案 (1)“河
7、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答案,3.孟子认为“民之加多”,就要施仁政,行王道。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答案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之始”,二是“王道之成”。 4.要做到“王道之始”,应采取哪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 答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答案,5.要做到“王道之成”,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
8、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答案,6.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答案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9、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 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 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的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相关链接,2.背景剖析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倚强凌弱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
10、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他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3.相关知识 孝:对父母要孝顺、服从。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规范的根本,贯穿于人的行为始终,从侍奉顺从父母,到治国安邦,从君主到平民都离不开孝。孝可概括为以下六点:第一,赡养父母;第二,敬重双亲;第三,以爱心愉悦老人;第四,规劝父母的错误言行;第五,不做有损父母声誉道义的事;第六,不做无谓的有损父母所给予的躯体健康的事。 悌:主要指尊敬兄长,弟兄相亲。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 孝与悌相联
11、系,是为适应古代家庭宗法制度提出来的。儒家视“孝悌”为“仁”的根本。从现实意义上讲,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则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返回,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答案,交流释疑,1,1.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有哪些?这些语句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 (1)“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 (2)内容上的作用:“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第1段提出问题:提出“民不如多”的疑问。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2、3、4段分析问题:分析“民不如多”的原因。 “斯天下之民至焉。”第5、6、7段解决问题:阐述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
12、施。 结构上的作用:这些语句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说”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应如何看待梁惠王的这些做法? 答案 这句话是梁惠王“尽心”治国的自我表白。表现了梁惠王对自己的政绩的高度肯定,近乎于陶醉。在梁惠王看来,拆东墙,补西墙,这种“查漏补缺”式的救灾措施,处处都是为百姓着想的,自己这样做,对百姓已经够尽心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惠王并不是从根本上来解决百姓疾苦的,这样的“尽心”也只是简单之举。,答案,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第三 单元 寡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