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 第9课 劝学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 第9课 劝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 第9课 劝学(3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劝学,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目标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常用实、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6)跬步( ) (7)骐骥( ) (8)驽马( ) (9)须臾( ) (10)舆马( ),1.读准字音 (1)靛青( ) (2)蓼蓝( ) (3)槁暴( ) (4)砺石( ) (5)舟楫(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答案,(11)二螯( ) (12)蛇鳝( )
2、 (13)跂而望( ) (14)锲而不舍( ) (15)金石可镂( ),din,lio,o,l,j,ku,q j,n,y,y,o,shn,q,qi,lu,2.理解词义 (1)通假字 使之然也: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答案,通“煣”,使弯曲,通“又”,通“智”,智慧,通“性”,资质、禀赋,答案,生,君子生非异也: 蛟龙生焉:,(2)一词多义,一,骐骥一跃: 用心一也:,利,非利足也: 金就砺则利:,名词,通“性”,资质、禀赋,动词,生长,数词,一,形容词,专一,形容词,敏捷、快,形容词,锐利、锋利,答案,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神明自得:,于,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
3、之,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受任于败军之际: 黄鸟于飞:,形容词,明达,名词,智慧,介词,从,介词,表比较,介词,引入动作的对象,向,介词,表被动,介词,在,动词词头,不译,答案,而,蟹六跪而二螯: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表并列,和、与,表顺承,于是、就,表递进,并且、而且,表转折,然而、可是,表修饰,表假设,如果,(3)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声非加疾也 古义: 今义:,答案,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学问广
4、博精深。,验、检查。,参加,参考。,强,文中指声音宏大。,疾病;快。,答案,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 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借助,利用。,与“真”相对。,金属制的刀剑等。,金银。,爪子和牙齿。,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答案,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蟹腿。,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容身,托身。,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答案,(4)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故木受绳则直: 用心一也
5、:,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名词用作动词,游水,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答案,3.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蟹六跪而二螯:,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语意被动,省略句,省略谓语“有”,品读感悟,答案,一、图表知全局 朗读全文,用图表的形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细读析文本 1.本文题为“劝学”,其中,“劝”为何意?以此为题,有何作用? 答案 “劝”是“劝勉”的意思,在文中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
6、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答案,2.课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它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 (1)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作者是借助在学问品行上成功的人士的话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比自己直接说更有力量,更令人信服,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2)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的意义和作用重大,所以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3)中心论点与各部分之间是总领和分述的关系。,答案,3.朗读第二段分析:
7、本段运用了五组比喻句,这几组比喻句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 (1)五组比喻句分三层意思:“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只要肯下功夫学习和参省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这三层意思呈递进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答案,4.朗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使用五个比喻句谈到了与学习紧密相关的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案 (1)作者先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8、。 (2)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要善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的重要性。,答案,5.朗读第四段思考:本段使用了十个比喻句,这十个句子,从意思上来看,可以分为几层? 答案 这十个句子可以分为三层意思:(1)作者用“积土”“积水”“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四个比喻反复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2)作者用“骐骥”“驽马”“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四个比喻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3)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强调做到积累还要专一。,答案,1.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 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9、、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是继孔、 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 人物。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 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相关链接,返回,2.背景剖析 战国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第三 单元 劝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