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XX高中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XX高中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XX高中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 项,洞萧洞箫,骄生惯养娇生惯养;B 项,杜馔 杜撰,脸声屏气敛声屏气;D 项,追朔追溯,珍羞美味珍馐美味。故选 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 江南
2、了。(2)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 了。(3)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A. 惦着 享受 幽静B. 惦着 消受 幽僻C. 想着 消受 幽静D. 想着 &n
3、bsp; 享受 幽僻【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惦着:记挂着,挂念着。想着:思考着。结合“江南”分析,选用“惦着” 。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消受:指享用、受用,禁受、忍受(多用于否定)。结合“这真是有趣的事 ”“无福”等分析,选用“消受” 。幽静: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幽僻:幽隐、潜藏,幽静而偏僻。修饰“路” ,选用“幽僻” 。故选 B。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属,这里指劝人饮酒。
4、B.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C. 白露横江白露,指茫茫的水汽。D. 酾酒临江酾酒,指过滤酒中的米渣。【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 项, “酾酒” ,结合“临江 ”分析, “指过滤酒中的米渣”错误。译为滤酒、斟酒等。故选 D。【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5、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都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和,跟,同C.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心动,想要D.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一点儿也不【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
6、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 项, “与” ,巴结、结交、依附; C 项, “心动” ,心中惊恐; D 项, “殆” ,大概。故选 A。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羡长江之无穷 吾欲之南海B.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知不可乎骤得【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
7、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 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的;动词,到。B 项,连词,表转折,却。C 项,介词,被;介词,从。D 项,形容词词尾,可翻译为“的样子” ;乎是用来调整音节的,助词,无实意。故选 B。7.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暴霜露,斩荆棘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至莫夜月明D.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对通假字
8、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A 项, “暴”通“曝” ,冒着;B 项, “冯”通“凭” ,乘;C 项, “莫”通“暮” ,晚上。故选 D。8.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 舞幽壑之潜蛟C.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 顺流而东也【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
9、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例句, “侣”,意动,以为伴侣;A 项, “南” ,名词作状语,向南;B 项, “舞” ,使动,使起舞;C 项, “耻” ,意动,以 为耻;D 项, “东”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故选 C。9.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A.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赵尝五战于秦C. 渺渺兮予怀 D. 古之人不余欺也【答案】D【解
10、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 “安在” ,宾语前置句;A 项, “铿然有声”修饰“石” ,定语后置句;B 项, “于秦” ,状语后置句;C 项,谓语前置句,本应该是 “予怀渺渺兮” ;D 项, “欺”的宾语为“余” ,宾语前置句。故选 D。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 )A.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
11、矣C. 徘徊于斗牛之间D.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是古今异义”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 项, “至于” ,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B 项, “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D 项, “空中” ,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故选
12、C。二、默写填空(每空 1分,共 6分)11.(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_。 (苏洵六国论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_。 (苏轼赤壁赋 )(4)舞幽壑之潜蛟, _。 (苏轼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_ 。 (苏轼赤壁赋 )(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答案】 (1). 有袅娜地开着的 (2). 固不在战矣 &nbs
13、p; (3). 歌窈窕之章 (4). 泣孤舟之嫠妇 (5). 渺沧海之一粟 (6).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袅”“章” “泣” “粟” “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课内阅读检测(共 8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
14、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2. 对这段文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借月光的忽明忽暗表达自己变化不定的思想感情。B. 对自然景物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C. 歌颂荷花的高洁的品质。D. 流露出身处黑暗社会中淡淡的哀愁和难得片刻
15、宁静的淡淡的喜悦。13. 结合文意,分析第一句中写月光用“泻”不用“照”有什么效果?14. 这段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效果?【答案】12. D 13. “泻”与喻体“流水”照应,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静谧的月光有了动感,显得生动活泼。而“照”字没有这种自上而下倾泻的动态美。 14. 比喻或通感。效果:把树影与月光交织在一起的黑白相间的优美画面的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光和影和谐相映的特点,烘托出一种温馨优雅的氛围,大大丰富了月下荷塘诗一般美的意境,引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收到美的艺术效果。【解
16、析】【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及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这段文字写出了月色朦胧、柔和的特点。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A 项, “表达自己变化不定的思想感情 ”错误;B 项, “无限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错误;C 项, “歌颂荷花的高洁的品质 ”错误。故选 D。【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 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
17、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泻” ,结合“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分析,喻体为“流水” 。 “泻”本指液体快速地流,这里从“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比喻而来,非常精工,加上“静静地”这一修饰语,使静态的月光流动起来,但又绝无声响,准确地写出了静穆的景象。 “照” ,照射,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的影子;有反光作用的东西把人或物的形象反映出来,没有这种自上而下倾泻的动态美。【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18、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本题需要明确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明表达效果。 “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通感(移觉) 。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仿佛把人带入一种幻境,收到美的艺术效果。视觉的“光与影”与听觉的“旋律”“名曲”构成了通感。用“旋律” “名曲”喻指“光与影”疏密起伏和轻重浓淡的色调,作者的艺术感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视觉勾画而诉之于听觉,因为小提琴有着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轻重缓急的节奏,它的和谐与光影的和谐有其相通之处。不能把通感简单理解为感官的转移,这种理解没有什么意思,更不足于说明人在审美活动中获
19、得的美感。 “塘中的月色”的光和影的和谐,本来就是在满足现有的视觉体验之外,同时还满足着审美主体的听觉体验,这两种审美体验是同时交互着进行的,而不是由一端到另一端的静止不动。【点睛】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具体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
20、效果。四、名著阅读检测(每空 1分,共 6分)15.根据名著填空。(1)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_,他是“硬汉”形象的代表。他的精神信条是_。(2) 孔子传中讨论了“父子相隐”这一问题:父亲偷羊,儿子知情,儿子该不该揭发?孔子的态度是_,原因是_。(3) 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_面对歧视能够忍辱负重,关键时刻能够不计前嫌,身处贫瘠闭塞的农村却时刻不忘以多读书来提高自己,高中毕业后不甘在家务农,独自来到异地当矿工。 而_生活在城市环境中,接受了完善的现代教育,善于思考,喜欢冒险,拥有独特的现代观念和开放心态,后来做了记者。【答案】 (1). 桑提亚哥 &
21、nbsp; (2).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3). 儿子应该帮助父亲隐瞒 (4). 不能颠覆人们心中基本价值观 (5). 孙少平 (6). 田晓霞【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1)需要识记人物,平时注意积累;(2)孔子不赞同直躬的做法,认为父亲当为儿子隐瞒,儿子当为父亲隐瞒;(3)结合“读书” “高中毕业
22、” “矿工”等分析,人物为孙少平,结合“城市环境” “记者”分析,人物为田晓霞。II卷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 的 文言文,完成各题。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
23、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4、。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6.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 这B. 莫不殷忧而道著 殷:富足C. 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养,这里指提高修养D. 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17. 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n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西城区 XX 高中 2018 年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