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邯郸市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元明清时代瓷中青花束莲纹,是一种固定的青花纹饰,也称“把束莲”纹。束莲纹,是指在青花瓷器上绘制一束用缎带扎起来的莲花、莲蓬和莲叶的画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州窑中,元朝普遍用于各类青花瓷。束莲纹形式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莲” 、交错对称的“二束莲” “三分天下”的“三束莲” ,以及“散莲”等多种形态。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作为青花瓷的一个固定纹饰, “一束莲”因寓意清廉、高洁成为明代青花瓷的主流纹饰,还深受欧洲人喜爱。在“克拉克瓷”中有相当多的“一束莲”远销荷兰、比利时、德国及英格兰,是当时
2、外销青花瓷的一个重要部分。 “康雍乾”三朝盛世以后,“青花一束莲”随社会经济的凋敝而日渐式微,从嘉庆朝开始,无论胎质、器型,还是画工、施釉等各道工序的品质都较差了,因而这一时期也成为“青花一束莲”精品和普通器的分水岭。在器型上, “青花一束莲”主要以盘为主,也有盒、罐、碗、壶等生活用器。元朝中叶曾烧造过一些仿古青铜器的样式,如“方口尊”等,如今极为罕见。外销瓷中的“青花一束莲” ,主要器型有大盘、广口盘、深口盘、将军大罐等观赏器,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器极少。古代瓷器的收藏与其他品种不同,它不以器型新奇为贵。因为瓷器在一千多年的传承和应用中,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如吃饭的盘碗、喝茶的杯盏、养花的花盘、
3、写字的笔洗甚至睡觉的瓷枕等,这些圆的、方的、深的、扁的等瓷器样式,已经恰如其分地满足了人类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瓷器的珍贵之处在于本质,而器型已相对固定,绝少出现新奇器型。瓷器中“一束莲”的纹样很多,几乎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元明两代一般都是在盘芯点绘束莲纹,外壁绘仰莲纹。清朝的“一束莲”纹样则出现很多变化,盘芯的束莲束越来越粗、越来越密,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飘逸;外壁也不再绘缠枝莲纹,代之以圆点纹和枝豆纹,而且盘芯和盘壁的留白面积也较元明时期大为减少。近几年来, “一束莲”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并不少见,市场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随着海内外瓷器收藏家对青花束莲纹的进一步认识,青花束莲纹瓷器的价值凸显,
4、未来市场走势同样值得期待。(摘编自“一束莲”在明清瓷器上的流变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花束莲纹是指绘制在青花瓷器上的一种纹饰,是用缎带扎起来的成束的莲花、莲蓬河莲叶的画面。B. 青花束莲最早出现在北宋,元代普遍使用,明永宣时期达到高峰期,清代三朝盛世后逐渐衰落。C. 青花一束莲能成为明代青花瓷的主流纹饰,主要源于我国的莲文化, “一束莲”有清廉、高洁的寓意。D. 青花一束莲是青花束莲纹中的一种形态,因深受欧洲人喜爱,从而成为当时外销青花瓷的重要部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一束莲”远销欧洲的事实,证明
5、了青花一束莲在明永宣时期刚开始走出国门。B. 文章从生活实用的角度切入,论证了瓷器的收藏不以器型新奇为贵,而在于其本质。C. 文章通过元明与清“一束莲”这样对比,突出了清朝盘芯束莲束粗密和盘壁上变化的特点。D. 文章主要围绕“一束莲”论述,最后作出推断,青花束莲纹瓷器未来市场趋势可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瓷器,如果其胎质、器型的品质及画工,施釉等各道工序都无可挑剔,那就意味着能够出现精品。B. 嘉庆朝成为瓷器“青花一束莲”精品和普通器的分水岭,可能暗示着清代社会经济由此开始走下坡路。C. 瓷器能传承,应用上千年,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类日常生活的需要,它们的
6、样式与生活需求相匹配。D. 外销瓷器中的“青花一束莲” ,主要器型是大盘、广口盘、深口盘、将军大罐等观赏器,而没有实用器。【答案】1. B 2. A 3. D【解析】【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B 项“青花束莲”以偏概全,原文为“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 。故选 B。【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快速浏览原文,了解文章内容,逐个分析选项,注意细节。本题 A 项曲解文意,两个分句前后并无因果关系。【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求考生按照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把各项带入原文进行比对,发现异同点,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本题 D 项以偏概全, “没有实用器”不当,原文表述为“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器极少” 。【点睛】科技说明文阅读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文意的选项。需要通读原文,细读试题,根据有效信息筛选答案。一般而言,设置干扰项主要是在概念上、判断上做文章,主
8、要错误类型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因果倒置、夸大其词、答非所问、混淆已然未然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苦菜的思念尉峰北方的春天是从青草长出芽尖开始的。当它们星星点点地在荒草中探头探脑的时候,苦菜还了无踪影。但人们已在翘首期盼。性子急的就会拿着挑铲和篮子到地里走上一遭,甚至走上一天。当看到浑黄的光秃秃的田间确实找不到一丁点灰绿的苦菜,人们才会无奈返回。熟悉土地的人们知道,杨花挂满枝头,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苦菜芽才会拱出地皮。但是不多,这里一株,那里一株,稀稀拉拉的,到了桃花怒放,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的时候,地里的苦菜才长得恣肆,一簇簇,一团团,蓬蓬勃勃的,同新出的玉米苗竞赛,看谁长得
9、快。倘若这时去了田地,只要你舍得时间,总会满载而归 篮子里、口袋里无不塞满鲜嫩的苦菜。乡亲们爱吃苦菜,我的朋友们也不例外,但逢聚会,总会点下这道菜。吃苦菜不仅仅因为它是绿色食品,好吃,有药用价值,还因为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痛苦的回忆。特别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没人会忘记那些面黄肌瘦的日子,忘记苦菜的舍身相助。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吃食极少,能填饱肚子实属不易。当时我们特别羡慕一位姓赵的同学,羡慕他有一个保管员父亲,羡慕他总能吃饱。不像我们,无论上午,还是下午,上学不一会,肚子便“咕噜噜”鸣响,此起彼伏,直到放学才结束这支身不由己的肠胃协奏曲。不可否认,记住那个年代其实是从记住那个年代的粗茶淡饭开始
10、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对那时饭菜的印象就越来越深刻,有如一块块经过精雕细琢的丰碑,刻满那个岁月的痕迹,潜藏在脑海深处。我在部队待了十三年时间,每天白面大米,但依旧没有改变少时养成的饮食习惯。以至于每每回乡探亲,总要饱餐几顿儿时爱吃的饭菜后,才会恋恋不舍地归队。转业回到故乡后,自然而然,一日三餐仍是小时爱吃的茶饭。我想,少时的茶饭不仅仅是一种记忆,还蕴藏着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无时不在,就像风,从春刮到冬,从小刮到大,还将刮到老,不知疲倦,也不会停歇。有时呼呼的,有时柔柔的,从心头刮过,从脑海刮过。看似虚无,却充盈着每一个思念的空间。这种思念也许不是痛苦的那种,却和亲人
11、息息相关,甚至相揉相杂,人牵着事,事连着人,分不清彼此。我对母亲的思念就是如此。不知道是因为想母亲而想起苦菜,还是因为想苦菜而想起母亲。一次,战友们在一起聚餐,照例点了鲜嫩的苦菜芽,我吃着吃着就走神了,拿着筷子的手在空中悬了好大一会儿。战友们以为我喝多了,其实是想起母亲了。那一刻,我的思念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老家东崖头村,回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她老人家调拌好的苦菜旁,贪婪地嗅着那诱人的鲜香记得有一年我从部队探亲归来,正是苦菜肆意生长的季节。母亲为了让我顿顿吃上新鲜可口的苦菜,每天都会早早地去田野挑苦菜。归队前,母亲问我,你们首长爱吃苦菜吗?城市里有卖苦菜的吗?我蓦地想起,
12、战友们也爱吃苦菜,只是吃法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更喜欢生吃,把苦菜择洗干净后直接蘸甜面酱吃。不像家乡的人们,要么用水焯了凉拌,要么和白萝卜丝一起腌制成酸菜吃。吃不了的就晒干,等冬天享用。当母亲听说我的首长和战友们也爱吃时,就又到田间挑了两天苦菜,让我带给他们。那几天,母亲戴着草帽,带着水壶,脸膛被晒得黝黑,嘴唇脱皮,两个裤腿的膝盖处无不沾满黄土,拍也拍不掉。母亲分明是蹲不了跪着挑的苦菜啊!那一年,母亲已年近七旬。之后,母亲连夜把苦菜择净,又一把一把码齐扎好,长长的根顶着几瓣叶子,白绿相间,清新修长,像极了人参。但我却不忍直视。我何尝不明白,母亲不辞劳苦地挑苦菜送给战友们尝鲜,绝非只是冲着我们那份
13、浓浓的战友情去的,她是为了让我日后得到更多的关照。母亲的良苦用心做儿子的怎么会体会不到呢?如今母亲已辞世多年,但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只要一吃苦菜,我就会想起她挑完苦菜,虽疲倦却喜悦的神情,虽昏花却认真的眼神,以至于每每泪花模糊了双眼。看来,想起苦菜似乎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就如同想起母亲,梦见母亲一样,久久不愿醒来。(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性子急的人们到田里寻找苦菜,有时甚至用一天时间,突出了人们对苦菜的喜爱,能够引发读者对于苦菜美味的想象。B. 第二段的“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 “(桃花)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的时候” ,形象地写出了季节特点,
14、也点明了苦菜蓬勃生长的时间。C. “我想,少时的茶饭不仅仅是一种记忆,还蕴藏着一种思念”一句,承上启下,上接关于苦菜的叙述和描写,下启对母亲的深切思念。D. 文中写母亲在田间挑了两天苦菜, “脸膛被晒得黝黑,嘴唇脱皮”这里的肖像描写细致生动,表现了她不辞辛苦、温厚深沉的母爱。5.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地里的苦菜才长得恣肆,一簇簇,一团团,蓬蓬勃勃,同新出的玉米苗竞赛,看谁长得快。6. 本文题目中的“苦菜”是否可以换成“母亲”?为什么?【答案】4. B 5. 这是景物描写, “簇簇” “团团” “蓬蓬勃勃”的叠词运用,有音乐美感;以“竞赛”将苦菜拟人化,它们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苦菜的长势之猛,表
15、现了作者对苦菜的喜爱之情。 6. 示例一:(1)不可以。 (2)理由如下:“苦菜”是本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是作者思念的主体。苦菜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借苦菜与母亲的关系,表达对母亲深沉的思念。“苦菜”是植物,对它思念,能启人疑窦,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示例二:(1)可以。 (2)理由如下:“苦菜”只是本文的线索,作者思念的其实是母亲,母亲才是真正的描写对象。换成“母亲” ,更能突出母亲的地位,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前半部分都是写苦菜,换作“母亲”能引发读者对母亲与苦菜的关系的思考,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本文主旨。换作“母亲” ,情感更强烈,更易于引发读者共鸣,增强阅读效果。【解析】【4 题
16、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的要求“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把各选项带入原文分析比较。本题 B 项张冠李戴,第二段中表述为“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 “(桃花)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的时候苦菜芽才会拱出地皮” 。故选 B。【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中语句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细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从手法、内容、情感三方面结合文本分析作答。本题中语句为景物描写, “恣肆” “竞赛”两处用了拟人的修辞;“簇簇” “团团” “蓬蓬勃勃”的叠词运用,有音乐美感;情感为喜爱。【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
17、个性化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求考生读懂文本,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情感。本题考生可做个性化解读,答题时应首先亮明观点:可以(或不可以) 。然后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要紧扣材料分点作答。【点睛】本体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考生应熟知易考查题型,掌握答题模式,能表达相关术语。例如:标题在文中的作用(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18、(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港珠澳大桥彰显中国力量金秋十月,伶仃洋上海天一色、潮声阵阵,依傍着这片中国南海水域的城市群迎来深具意义的一天。 23 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碧波之上,一桥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 ,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2018 年 9 月 16 日,台风“山竹”正面直击珠三角。
19、港珠澳大桥上,实测风速最高超过每秒 55 米。强台风过后,港珠澳大桥安然无恙:大桥主体结构、岛上房建及收费站结构、交通工程附属设施均未受损,人工岛上建筑的窗户玻璃没有一扇破裂。2017 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说,台风如同一次次“超大规模的全尺模型风洞试验” ,充分验证了港珠澳大桥代表的中国桥梁建设的高超技艺和雄厚实力。在中国桥梁的“百万军中” ,港珠澳大桥堪称佼佼者,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 “世界之最”它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
20、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 120 年的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 CB05 标项目经理谭国顺用“集大成者”来形容港珠澳大桥。他说,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 ,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 。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科研团队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 31 项、创新软件 13 项、创新装备 31 项、创新产品 3 项,申请专利 454 项。和其他跨海大桥不同
21、,港珠澳大桥是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出来的。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的强大支撑。去年 5月 2 日,经过 10 余小时吊装,重约 6000 吨的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数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连为一体,创下新的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不愧是“中国制造”一张亮丽的名片。4 年时间,34 次“深海之吻” ,大桥建设者用艰苦奋斗的精神诠释了“中国力量” 。 “第一个管节沉放持续了 96 个小时,连续四天五夜没合眼,眼皮打架就用风油精擦擦。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副总经理尹海卿回忆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14 年来,大桥从设想到图纸,从开工建设到
22、建成开通,桥梁专家、工程师、设计师、一线工人组成的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在伶仃洋上“作画” ,构筑起世界级跨海通道。“中国力量”气吞山河,有时也可以是一抹静悄悄的柔情。港珠澳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建设者们的承诺。 港珠澳大桥设计之初就融入生态环保元素,减少占用海域面积和施工噪声。工程建设期间,保护区管理局和建设方、施工单位联合建立了三级联防机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观豚员”和“海豚守望者” 。50 多岁的香港大澳岛渔民老蔡近年来做起了一桩新生意,用渔船载客到港珠澳大桥附近看中华白海豚。 “这片海域有很多白海豚,
23、建桥前后基本没差别,游客喜欢来这里拍白海豚跃出海面,背景是港珠澳大桥,很好看!”他说。 (摘编自 2018 年 10 月 24 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后,共经历过包括台风“山竹”在内的 3 次强台风考验,实测风速最高超过每秒 55 米。B. 港珠澳大桥成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是因为使用了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C. 数公里长的海底隧道最终被连为一体,创下新的世界纪录,离不开中国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的强大支撑。D. 港珠澳大桥设计融入了生态环保元素,只要生态环境得以维护,前去旅游观看中华白海豚的
24、游客就会越来越多。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新闻报道,本文标题醒目突出,吸引读者, “彰显中国力量”几个字,高度概括了港珠澳大桥的伟大意义。B. 本报道的导语部分是材料第一段,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闻的要点,同时也奠定了全文昂扬振奋的情感基调,C. “让事实说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多次使用数字、引用原话,体现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D. 本文语言除了客观平实之外,运用的“金秋” “碧波” “气贯长虹”等词语又为新闻增添了浓郁的情感色彩。9. 港珠澳大桥彰显的“中国力量”在科技层面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概括。【答案】7. C 8. B 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邯郸市 2018 2019 年高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