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顺应国际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潮流、承担自然生态保护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规范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需要。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先要做的是完善保护机制。国家公园的最初称谓是“国家自然保护区”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公园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用来“被保护”的。然而,自然保护与人类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需要舒适;商人渴望利用公园、开发自然获得收益,这些都不
2、可避免地对自然造成破坏。但是,天然性、原始性、珍稀性是森林公园最为宝贵的财富,容不得后天的破坏与践踏。一些国内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力度不够,导致资源品位和质量下降;更有一些风景名胜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域市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与自然保护的初衷背道而驰。必须认识到,国家公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当开发利用可能会损害保护功能的发挥时,要从属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价值不在于其皮毛和牙齿,它们活着,在这个地球上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最具价值的事。人类能做的,除了保护还是保护。其次,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凸显公益性的理念。一般来说,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家投资,部分设施的运营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来
3、运作。但相关部门也必须以保护资源的完整性为原则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同时,国家公园公益性的体现也离不开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 。没有相关政策对商业行为的约束,没有具体法律来规范游客行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家公园中承载着大量人文信息,反映着区域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因此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准则,寻找一条兼顾保护自然与当地社区开发的建设模式。一方面,要将国家公园内的自然保护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进行严格区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区域内的原有居民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相应收益,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事实上,只有首先在当地人中形成保护环境的自觉
4、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影响外来游客,带动更多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国家公园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公众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从建设国家公园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需要我们在广泛借鉴国外经验、尊重本国现实的基础上试点先行,不断探索经营发展的模式、相关立法和标准等,最终建立一套对自然区域进行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管理体制。(选自温源以生态文明引领国家公园建设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森林公园的天然性、原始性、珍稀性被践踏,都是因为游客欣赏美景,追求舒适,商人渴望获利。B. 国家公园首先体现保护功能,有一些景区人工化
5、、商业化和城市化严重,这种做法都与建国家公园的初衷背道而驰。C. 国家公园,应该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的商业行为,否则,实现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将有一定的难度。D. 国家应提高区域内原有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获得相应的收益。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论证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必要性,用大量篇幅论证如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B. 野生动植物的价值不在于其皮毛等而在于它们在地球上活着,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例证。C. 文章由主到次、条理明晰地论证了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两
6、个观念问题。D.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探索中的兼顾自然保护与当地社区开发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的实施构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承担起自然生态保护的历史责任,才能避免对自然造成破坏,才能实现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B. 国家公园及其体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是理解该工程的一个视角。C. 如果国家公园内的当地人首先形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就可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树起环保意识。D. 国家公园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一套生态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双赢模式的依据。【答案】1. B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7、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 “都是因为游客欣赏美景,追求舒适,商人渴望获利”以偏概全。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森林公园的天然性、原始性、珍稀性被践踏,并不都是因为游客欣赏美景,追求舒适,商人渴望获利。C 项,原文第四段“没有相关政策对商业行为的约束,没有具体法律来规范游客行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选项“将有一定的难度”与原文意思不相符。D 项,获得相应收益的是区域内的原居民,而非“国家” 。故选
8、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
9、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 项, “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例证”错,让野生动植物在地球上活着只是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功能提供了例证,不包括“发展” 。故选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 项,选项内容强加因果,原文是“国家公园中承载着
10、大量人文信息,反映着区城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因此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准则,寻找一条兼顾保护自然与当地社区开发的建设模式” ,而不是因为“国家公园代表着国家形象” 。故选 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包子的香味儿 伍中正那年高考结束后,我没有在家里等录取通知书,而是去了壮叔的包子铺。王镇是大山脚下一个热闹的小镇。壮叔的包子铺就在王镇上,离我家有二十多里地。每逢集日,镇上更热闹,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壮叔包子铺生意很好。一个原因是壮叔的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挑的料好,蒸出来的味道不一般,很香很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壮叔在镇上经营了 30 年,人脉资源广。镇里镇
11、外的人认识得多,回头客也多。在王镇,几乎没有不知晓他的。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在壮叔包子铺干了一个月活,也等了一个月,最终没等来我的录取通知书。我就下定决心在壮叔的包子铺里干。壮叔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干吧!都是些粗活,哪天不干了也行!起初来的时候,几乎都是打杂,挑水、劈柴、扫地、关启店门。渐渐地,壮叔就让我揉面、做馅、包卷、蒸包子了。那年寒假的第一天,我在包子铺前看见一个小男孩。那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头发稍微偏长。穿在身上的一件特旧的棉袄上少了两粒扣子,扣得不是很紧。好在那天不是很冷,男孩却很安静地站在包子铺前,不跟任何人说话,只是看着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看样子,男孩像买包子,又不像买包子
12、。每出一笼热乎乎的包子,男孩的脸色就很快改变一下,变得好看一些。男孩是早晨 9 点钟来的,临中午的时候才走。这中间,我没有问男孩要不要买包子,也没有私底下给他包子。我看着男孩转身离开。男孩走得不是很快,很久了,他转过身,还朝着壮叔包子铺回望,实际上,他是朝着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望。我把男孩站在包子铺前的事跟壮叔说了。壮叔不以为意,还大声地提醒我,像这样的小男孩,要提防着点,他冷不防会从蒸笼里快速拿了包子就跑,你拿他没办法的。腊月二十八,壮叔跟我说,蒸完最后的八笼包子,就不蒸了。也许是因为这样,这八笼包子快熟的时候,从蒸锅里溢出的香气,更胜于往常。这股香气时而若悠扬的歌声,时而如激昂的战鼓声,在
13、整个王镇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交响乐。十多天未见的小男孩,就在这曲交响乐中,来了。跟上次不一样,头发剪短了,棉袄上的扣子钉上了,仍然很文静地站在那里。从中午来,到下午离开,他足足站了 4 个钟头。我没有看出那个男孩有拿走包子的迹象。看来,壮叔的眼力出了点问题。等我跟壮叔卖完包子,那个男孩也回家了。临走,男孩眼里憋着的两串泪终于掉了下来。男孩不是走,几乎是一路跑开的。我跟壮叔辞别,就回家过年了。过年后,我随打工的人流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一去就是十年。十年后,我又回到了家,在家里,我看到一档寻亲类电视节目。帅小伙跟他娘几乎用了十年时间,在他爹打工的工地,在他爹去过的城市寻找已经疯掉的爹,电视里,帅小伙终
14、于找到了爹。节目中,我看到当年的那个男孩长成了帅气的小伙子。他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讲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包子的香味儿” 。帅小伙说,在我九岁那年,我爹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打了一年工,老板跑了,爹一年的工钱一分没有拿到。爹不敢回家,也没有回家。我跟娘过年,没有买一片肉,更没有买其他的年货。快过年的时候,我就跑到王镇的包子铺去闻包子的香味。闻好了闻够了,就回家。好在包子铺的老板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包子的味道。回到家里,我把这种味道告诉娘,娘很满足。我跟娘说,要是爹在城里能闻着包子的香味过年就好了。娘一听,双手抱紧了我,娘的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我的脸上。帅小伙的故
15、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泪流满面。过完年,我再去找壮叔。壮叔在铺子里忙活开了。我私藏了一个想法,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儿。(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釆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讲述了“我”的见闻,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B. 小说描写站在包子铺前的孩子,看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以及神情的变化,为下文写电视里讲述“包子的香味儿”做铺垫。C. “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儿。 ”就是让他们吃到香味包子,体味人的善良,社会大家
16、庭的温暖。D. 壮叔人脉广,但是他对小男孩有些冷漠,作者塑造这人物,一是为了讽刺他,二是为了衬托“我”的善良。5. 画线部分写得精彩,请简要赏析。6. 小说以“包子的香味儿”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4. D 5. 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以听觉写嗅觉,把包子的香味,化为欢腾的交响曲,让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包子的香味。 6.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包子的香味儿” ,将十年前的男孩闻“包子的香味儿”与十年后帅小伙讲述“包子的香味儿”这两个情节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包子的香味儿”不仅反映了男孩一家人生活的艰辛,而且表现出他们的坚强与对家人的爱;突出文章的主旨
17、, “包子的香味儿”不仅是指壮叔家的包子味道好,更是蕴含了作者对善良、温情的的期待与呼唤;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 项, “一是为了讽刺他”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没有讽刺壮叔的意思。故选 D。【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
18、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结合“香气” “若悠扬的歌声” “如激昂的战鼓声” “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交响乐”分析,以听觉写嗅觉,把包子的香味,化为欢腾的交响曲,这是通感手法。结合前面内容“这八笼包子快熟的时候,从蒸锅里溢出的香气,更胜于往常”分析,形象生动写出了包子的香味。【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
19、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情节角度:文章通过”包子的香味儿”将跨越十多年的孩子“闻包子的香味儿”与帅小伙讲述“包子的香味儿”的故事结合在一个人物身上,构思非常巧妙。人物形象塑造角度:文章围绕“包子的香味儿”塑造了小男孩形象,反应了小男孩一家当时生活的艰辛,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下,突出塑造了小男孩的懂事、孝顺、克制和坚强的形象。也突出了“我”对小男孩的关注,以及壮叔对小男孩的淡漠。主题角度:文章通过“包子的香味儿”写十年前“我
20、”和壮叔对前来闻包子香味的小男孩态度,与十年后“我”听帅小伙讲述“包子的香味儿”的故事后,再去找壮叔,私下想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包子的香味” ,也就是“我”决心要行动起来劝壮叔改变对待孩子的淡漠态度,促其乐善好施。所以“包子的香味儿”蕴含着对社会生活中善良、温情的期待与呼唤。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点睛】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 (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
21、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 (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
22、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23、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
24、某记。7. 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其孰能讥之乎 B. 长乐王回深父C. 偭规矩而改错 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8.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 火尚足以明也 D. 素善留候张良9. 下列句子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A. 不吾知其亦已矣 B.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C.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此余之所得也10.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B. 作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龙岩市 一级 达标 2018 2019 年高 上学 期期 教学质量 检查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