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这是中华民族在锦绣大地上绘就的壮观图景,纵贯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这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水利发展史上书写的壮丽诗篇,彰显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这就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南水北调工程。中国地表水资源总量丰富,约为 2.8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分布情况很不乐观。西南区 2006 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旨在改变这一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形成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目前,东、中线工程已经完工,西线工程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2、。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这部分“南水”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过黄河,直抵夭津;一路向东,通过山东半岛输水干线经过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水源主要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出水,沿豫西过长江、淮河,经黄淮海平原,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一路北上。西线工程拟从四川长江上游攴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至青、甘、宁、蒙、陕、晋等地,旨在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为黄河上游补水。南水北调工程纵横大半个中国,穿越数个地形地貌【甲】(大相径庭/沧海桑田)的省区市保障一江清流北上,涉及到的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难度可想而知。在施工
3、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破解了包括穿黄隧洞、大型渡槽、丹江口大坝加高等一系列工程设计在内的重大技术难题。这些难题中,以中线工程穿越黄河为最。其隧洞施工可以比喻为“牙膏里打洞”,这是因为施工地段为非饱和性土壤。工程技术人员【乙】(因陋就简/因地制宜),采用了简易盾构法和高压注浆法,也就是以镶嵌式方法先建立支撑结构和固化结构,再通过注浆让土壤变硬,使隧洞施工变为了可能。沿线各省市出台规划,制定标准,力保一渠清水。如山东省内造纸厂由 700 多家减少到 10 多家,污染物排放量比 2002 年减少 62%;江苏沿线关停化工企业 800 多家。移民搬迁是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 。丹江口水库
4、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因工程需要,丹江口大坝坝顶必须由原来的 162 米增加到176.6 米,正常蓄水位由 157 米抬高至 170 米,风浪线 172 米,这就意味水库面积由 745 平方公里增加到 1050 平方公里。居住在水库扩容区的居民不仅面临异地搬迁的现实,而且还有一部分人,面临着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据统计,丹江口水库库区涉及的移民超过 34万人。在相关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这些库区移民顺利建立新的家园,很多以搬迁为契机走岀了新的生活道路,生活状况得到大幅改善。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新时代的治水方针。未来几年,南水北调工程将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5、,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这是新时代南水北调工程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取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9.30)材料二2018 年 12 月 12 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四周年的纪念日。南水北调毎年都在提质增效。 ”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说,东线工程连续 5 年圆满完成调水任务,其中累计调水到山东 30.6 亿立方米,2017-2018 年度调水到山东达 10.88 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增加 22%。中线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 1459 天,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调水 191亿立方米,2017-2018 年度原计划调水
6、 57.8 亿立方米,实际完成调水计划的 129%,比上一年度又有大幅度增加。“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工程沿线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一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充分肯定。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 73%,供水范围不仅基本覆盖中心城区,还惠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北京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长期以来,密云水库担负着北京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任,近年水库蓄水量不及库容总量的13。 “南水”进京后,北京主力水厂逐步使用“南水”置换密云水库的水,至 2018 年底,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 25 亿立方米。天津 14 个区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北调的“南水”已成为天
7、津供水的“生命线” 。河北 80 个市县用上“南水”,沧州主城区“南水”供应比例已达100%,400 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威水的历史。同时,多地区利用“南水”为水源地回补地下水。其中北京潮白河水源地回补范围达 24 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最小回升 5.42米,最大回升 13.71 米,平均回升 7.5 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南水北调不仅送来了一渠清水,沿线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丹江口水库首次发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活体桃花水母,活跃在丹江口库区的鸟类已多达 40 余种。中线焦作城区段总干渠试水后,已多次发现珍贵的水鸟品种。许多少见的植物也重新再现。门前大桥下,游过
8、一群鸭”的和谐画面成为现代都市一景。再看“南水”的源头地区,江苏 50 个区县共 4500 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效益持续发挥,电站累计发电 10.7 亿千瓦时;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汉江下游补水约 140 亿立方米。“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宋代词人李之仪以一曲卜算子道出了绵绵不绝的相思。斗转星移,千年后的今天,滔滔的长江依然滚滚东入海,但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丹江口水库向北进发,穿越中原大地,直抵燕山脚下;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扬州出发,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直抵海河流域和山东半岛,不仅创造了人类的奇迹,而且流润中华广袤的土地,让
9、南北方“共饮长江水”成为现实。这昭示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各地区人民休戚相关、命运相通。(取材于许安强、贺军、毕淑娟的文章)1. 下列依次填入“材料一”甲乙两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大相径庭 因陋就简 B. 沧海桑田 因地制宜C. 大相径庭 因地制宜 D. 沧海桑田 因陋就简2. 根据2006 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依据的一项是A. 全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相较于北方区和西北区 ,南方区和西南区水资源总量比重较大B. 相较水资源总量的比重,北方区耕地面积比重较大 ,单位面积耕地的水资源占有量较少。C.
10、西南区的人口总量比重和耕地面积比重均小于水资源总量比重,水资源占有量相对富余。D. 西北区的人口总量比重与 GDP 比重都比较小,这与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比重基本相称。3.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水北调工程以“四横三纵 ”为主体,东、中、西三线沟通四大江河,纵横大半个中国。B.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南水”经隧洞穿过黄河,一路向北,主要造福山东地区。C.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省市严控污染排放,保障水质,是“系统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D. 库区移民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 ,建立了新家园,很多人以此为契机改善了生活状况。4.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的理解
11、,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逐年增加东、中线调水量 B. 提升用水地区自来水水质C. 有效回补用水地区地下水 D. 改善沿线地区的自然生态5. 材料二中说,南水北调工程昭示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地区人民是命运相通的。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这样说的理由。【答案】1. C 2. D 3. B 4. A 5. 科技工作者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刻苦攻关,攻坚克难南方地区的许多居民为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搬迁。南水北调沿线,各地区积极保护供水线,确保“一渠清水”北上南水北调让我国北方地区喝上了南水,基本解决了北方的用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也让南方群众受益。【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选用成语的能力。解答
12、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还要充分考虑语境的前后照应。题干要求选出“下列依次填入“材料一”甲乙两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结合语境,是说穿越地形地貌差别很大的省区,应选用“大相径庭” 。因陋就简: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语境中说工程人员根据具体情况情况采用了简易的方法,应选用“因地制宜” 。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13、,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2006 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依据的一项” 。D 项, “这与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比重基本相称”说法有误,从图中可以看出, 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比 GDP 总量和人口总量都要大。.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
14、,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主要造福山东地区”以偏概全,原文说“东线从这部分“南水”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过黄河, 直抵夭津;一路向东, 通过山东半岛输水干线经过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故选 B。【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逐年增加东、中线调水量”答非
15、所问,与幸福水没有有关系。故选 A。【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南水北调工程昭示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地区人民是命运相通的的理由。认真筛选原文可以发现,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破解了包括穿黄隧洞、大型渡槽、丹江口大坝加高等一系列工程设计在内的重大技术难题” ,可见科技工
16、作者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刻苦攻关,攻坚克难;“移民搬迁是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 。丹江口水库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可见南方地区的许多居民为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搬迁;“南水北调不仅送来了一渠清水,沿线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 ,可见为了保证水质,南水北调沿线,各地区积极保护供水线,确保“一渠清水”北上;“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工程沿线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一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充分肯定” “南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 73%,供水范围不仅基本覆盖中心城区,还惠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 ,可见南水北调让我国北方地区喝上了南水,基本解决了北方的用水问题;“
17、江苏 50 个区县共 4500 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效益持续发挥,电站累计发电 10.7 亿千瓦时;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汉江下游补水约 140 亿立方米” ,可见南水北调工程也让南方群众受益。【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 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 的 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 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
18、,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 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 (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19、题。香山雪游记王衡余以前岁游真觉寺,订雪盟,比连日雪,乃鼓舞周季良,同客尤伯固等游焉。甫出门,雪又弥甚,遂遣童子归,将幞被来,而止饭真觉寺。饭已,循堤行,则黄日已逗云影中。远近诸山黛白错,而东一山受晡【1】日,色独烂如丹霞,惊睨者良久。比到香山,且昏夜矣,赖夹道积雪奕奕道余行。俄而,星见天井,山僧报晓霁。急起,则千峰一雪,冻云颓倚山头,如醉玉人。乃将诸子涉环翠亭,雪径深二尺许,从者几以双趺【2】印之。觞数行,转而憩于碧云,之余公墓平台,坐林峦中,眺雪颇胜。已,乃从旧道归,则昨日之丝者茧,环者化为玦矣。因相与错叙其胜。今雪氆锶【3】款舞,且倦且骄;旧雪晶明,灏禚【4】积矣。试从卑望高,仰面不见山
20、;若登高临远,则如身在净界,视大千沙砾,皆净土也。其封谷完,其揣树密,其印沙如鸟篆,其附城郭若鱼丽【5】 。其幕红寺,衬落叶,俄浅绛,俄又淡黄,种种作态可喜。至于寒雁空横,素凫旅坐,暗泉界响,老松低枝,枯芦有声,村火斜出,于是间更有深致。吾曹戴高檐帽,披貂衫,奔车鞭蹇,争相指盼,以为山林入吾画图,而亦知吾曹乃山林画图中人耶?季良叫曰:“此致佳,顾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余曰:“噫嘻!子欲得雪之不消者,则为玉,为盐,为絮,为练,种有几似矣,而实非。 ”傍一客应曰:“然。雪则何必不消,顾吾辈雅善消雪,彼热肺肠子封帘守户者,吾犹得以顷刻之观傲之。 ”余曰:“毋!人各有适。子以徽之舟为至矣乎?则风不出、
21、雨不出之叟亦能笑人。 ”顾谓伯固子弟图之,余姑为之记。时万历庚寅阳月六日也。取材于明文海注释:【1】晡(b): 申时。 【2】趺(f):脚【3】氆锶(pi si):形容鸟羽张开的样子。 【4】灏漾(ho yng):形容水无边际的样子。 【5】鱼丽: 古代战阵名。6. 文中“徽之舟”是指“王徽之(字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7.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22、. 则黄日已逗云影中 逗:停留B. 赖夹道积雪奕奕道余行 道:引导C. 因相与错叙其胜 胜:美景D. 子以徽之舟为至矣乎 至:到达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之余公墓平台 之二虫又何知B. 而亦知吾曹乃山林画图中人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子欲得雪之不消者 异乎三子者之撰D. 种有几似矣,而实非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雪氆锶款舞,且倦且骄今日大雪翩翩飘落,我们在雪中走得疲倦又感到满足B. 其封谷完,其揣树密那雪把整个山谷完全覆盖了,把树包裹得严严实实C. 顾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不过哪里能得到永不消融的雪来赏玩呢D.
23、吾犹得以顷刻之观傲之我们还能凭借这片刻观赏所得来傲视那些在雪中闭门不出的人10. 文中“于是间更有深致”,意思是种种景象在雪中更富情趣。请结合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具体景象,谈谈对此的理解。【答案】6.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7. D 8. D 9. A 10. 【示例 1】寒雁飞过茫茫天地间,像空荡的纸上昌过一条横线,白色的野鸭成群静坐,冰雪覆盖下的泉流沉沉作响,倔强的老松被压低了虬枝,雪落苇丛,枯枝窸窣有声,村落炊烟在湿涧的空气中迟缓地斜逸飘出。这些景象处在雪的背景中,如一幅安闲自然的水墨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更富
24、有深远的情趣。【示例 2】寒雕空横”是说孤雕从天际飞过,天地因大雪而苍茫一片。纯然一色的背景更显空阔,冯面动静对比更加鲜明,映衬得飞过的雁更显渺小孤寒:“暗泉界响”是说泉眼被冰雪覆盖,难觅踪迹,而冰雪下隐隐传来水流的暗响闻其声而不见其形,生动而不直露,视觉的静止与听觉的生动相互映衬,给人无限遐想。【解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材料中的句子是“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海淀区 2018 2019 年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