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课内文言文知识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C. 纵一苇之所如 如:好像D.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 项, “币”解释为“货币”有误,应解释为“礼品” ; B 项, “谢”解释为“感谢”有误,应解释为“道歉” ;C 项,第一个“伐”是讨伐、征伐的意思,第二个是夸耀的意思,不一致。D 项,
2、“如”解释为“好像”有误,应解释为“到,往” 。故选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失其所与,不知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卒惶急不知所为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偭规矩而改错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匪来贸丝,来即我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所给句子,结合上下文语境联想日常积累通假字仔细分析认真辨别,然后按照题目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即可,一般可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逐个阅读所给句子,“知”通“智” ;无通假;“卒”通“猝;“倍”通“背”
3、;无通假;无通假;“错”通“措” ;无通假;“匪”通“非” 。故选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羡长江之无穷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令秦武阳为副C.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扣舷而歌之D. 吾其还也 其孰能讥之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把虚词放回到文本中理解,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判断,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 项,两句里“之”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B第一个“乃” ,表判断的动词,是;第二个“乃” ,副词,于是,就。C 项,第一个“
4、而” ,表转折连词,却;第二个“而” ,表修饰连词,不译。D 项,第一个“其”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的副词,还是;第二个“其” ,表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故选 A。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A. 项伯杀人,臣活之 泣孤舟之嫠妇B. 常以身翼蔽沛公 孔雀东南飞C. 侣鱼虾而友麋鹿 齐彭殇为妄作D. 雨雪霏霏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掌握能力。学生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联系具体语境考虑词语的活用情况,然后各个选项逐一对比辨别,选出正确答案,可以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本题中,A 项,
5、“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泣” ,动词使动用法,使哭泣,用法一致。B 项, “翼”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东南”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用法一致。C 项, “侣”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齐” ,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做相等;用法一致。D 项,“雨” ,名词作动词,下;“函”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用法不一致。故选 D。【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
6、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不相同一项是A.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B. 为仲卿母所遣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别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理解具体语境,看看有特殊句式的典型标志词,若无再进一步分析是否是不带标志词的特殊句式,重点是要对文本非常熟悉,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不相同一项。题目中,A 项,状语后置, “具告以事”应是“以事具告” ;B 项,被动句, “为所”表被动;C 项,被动句, “于”表被动
7、; D 项,被动句, “见”表被动。故选 A。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B. 古时乘车,站在车的左边担任警卫的人叫作参乘, “乘”是两匹马拉的车。C.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微、羽五律,变微是微音的变调,声调伤感悲凉。D. 古时每月第一日叫“朔” ,十五日叫“望” ,十六日叫“既望” ,最后一天叫“晦”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
8、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左边”和“两匹马”解释错误,参乘应该是站在车的右边担任卫的人;“乘”是四匹马拉的车。故选 B。课外文言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楚,汉久相持来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滑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勾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工挑战决雌雄,母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
9、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间之,乃项工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 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项王闻淮阴候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候与战,种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时台人武涉往说淮阴候,淮阴候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粱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曾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母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 ”乃东行,去陈留、外黄。外黄不下,数
10、日,已降,项王怒,悉今男子年十五以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僵的外黄,外黄恐,鼓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粱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 ”项王然其言,乃蚁外黄当统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器食绝,汉遭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候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 ”项王已约,乃引具解而东归。(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有删改)【注】罢,通“废” ;陆运叫
11、做转,水运叫做漕,间,通“涧” ,东西广武二城之间,汴水从中东南流,名曰广武涧。(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B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C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取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D项王大怒/乃白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徒以吾两人耳 以其
12、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汉王数之 范增数目项王C韩信因自立为齐王 因人之力而敝之D闻之皆争下项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同情百姓,希望结束战乱。他为了避免天下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欲与汉王一决雌雄但道到汉王拒绝,之后二人相约谈判也最终不欢而散B项王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危机。在韩信自立为齐王,彭越又造反,杀了龙且的情况下,项王决定攻打陈留、外黄,先诛灭彭越,平定粱地,再灭韩信。C项王易怒暴躁,但能采纳意见。外黄投降后,项王怒火未消,下令活埋外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外黄县令门客十三岁的儿子前去劝说后,他就作罢。D项王遵守盟的,能够言而有信。在汉王先后派人游说
13、项王后,项王终于同意订立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并放回汉王的家人,引兵东归。(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 (1)B(2)A(3)B(4)项王认为他的话对,就赦免了那些准备活埋的外黄人。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解析】【详解】(1)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
14、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可以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句中, “楼烦”为人名,作“射”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 A、D;“目不敢视”与“手不敢发”结构对称,是并列结构,中间断开,排除 C。故选 B。(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把虚词放回到文本中理解,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判断,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 项,两句里“以”都是介词,因为,用法一致。B 项,B第一个“数” ,动词,数落;第二个“数”
15、 ,副词,多次,用法不一致。C 项,第一个“因” ,副词,趁机;第二个“因” ,介词,凭借,用法不一致。D 项,第一个“下” ,动词,归顺;第二个“下” ,动词,攻占,用法不一致。故选 A。(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彭越杀了龙且”张冠李戴,原文为“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 ,杀龙且的是灌婴。故选 B。(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
16、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然”动词,认为正确;“外黄当坑者” ,定语后置。 (2)中的“为”介词,替,给;“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动词,侍奉。(3)中“所以”连词,的原因;“学者”名词,治学的人;“此也” ,判断句。【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17、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译文: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项王对汉王说:“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 ”汉王笑着回绝说:“我宁愿斗智,不能斗力。 ”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楚兵挑战好几次,楼烦每
18、次都把他们射死。项王大怒,就亲自披甲持戟出营挑战。楼烦搭箭正要射,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楼烦吓得眼睛不敢正视,两只手不敢放箭,转身逃回营垒,不敢再出来。汉王派人私下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项王。汉王大为吃惊。这时项王就向汉王那边靠近,分别站在广武涧东西两边互相对话。汉王一桩一桩地列举了项王的罪状,项王很生气,要和汉王决一战。汉王不听,项王埋伏下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汉王受了伤,跑进成皋。项王听说淮阴侯韩信已经攻克了河北,打败了齐、赵两国,而且正准备向楚军进攻,就派龙且前去迎击。淮阴侯与龙且交战,汉骑将灌婴也赶来了,把楚军打得大败,杀了龙且。韩信趁此机会自立为王。项王听到龙且军败的消息,心里害怕了,
19、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淮阴侯,劝他联楚背汉,与楚汉三分天下。淮阴侯不听。这时候,彭越又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说:“你们要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行。十五天之内,我一定杀死彭越,平定梁地,回来再跟将军们会合。 ”于是带兵向东进发,一路上攻打陈留、外黄。外黄起先不归顺。过了几天终于投降了,项王很生气,命令男子十五岁以上的全部到城东去,要把他们活埋了。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十三岁,前去劝说项王,说道:“彭越凭强力威胁外黄,外黄人害怕,所以才姑且投降,为的是等待大王。如今大王来了,又要全部活埋他们,百姓哪儿还会有归附之心呢?从这往东,
20、梁地十几个城邑的百姓都会很害怕,就没有人肯归附您了。 ”项王认为他的话对,就赦免了准备活埋的那些人。项王东进睢阳县,睢阳人听到这情况都争着归附项王。这个时候,汉王兵力强盛粮食充足,项王士兵疲劳粮食断绝。汉王派遣陆贾劝说项王,请求放了太公,项王不听。汉王又派遣侯公前去劝说项王,项王才与汉王订立盟约,平分天下。分割鸿沟以西的地方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归楚。项王答应了。随即放回了汉王的父母妻子和孩子。汉军都呼喊万岁。汉王于是封侯公为平国君,侯公躲起来不肯再见面。说:“这个人是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所以称他为平国君。 ”项王已经订立盟约,于是率领军队离开回到东面。古代诗歌鉴赏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21、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注】章:这里指布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情感。B “札札弄机杼”的“弄”字运用相当精彩,弄,摆弄之意,织女心不在焉地摆弄织机,写出了织女无心织布的情态。C “泣涕零如雨”一句摹写出了与恋人分隔两地的织女苦于相思,泣涕如雨的状态,表现了织女内心的幽怨悲苦。D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都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虚入实,表现两地相思的主题,二者抒发的感慨较一致。
22、(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叠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作用。【答案】 (1)D(2)“迢迢” “皎皎”描摹出星光灿烂的银河,营造出一幅绮丽的背景,引发读者对织女娇美姿志的想象。“纤纤”状素手之修美, “札札”状织布之繁忙,既写出织女姿态美。又写出织女勤劳与心灵手巧“盈疏“脉脉”把景物和织女的形象结合起来,在写景中表现了织女含情脉脉,隔河相望的然思。【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23、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都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虚入实”以偏概全。 涉江采芙蓉运用由实入虚的手法,从眼前景向心中情逐渐过渡。故选 D。(2)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判断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手法在表情达意、营造意境、表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叠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作用。解答时首先找打叠词,然后逐一分析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即可。 “迢迢”形容遥远, “皎皎”形容明亮,这组描写景物的叠词,表现了银河的灿烂广袤,营造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三明市 2018 2019 年高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