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阜阳一中高一年级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卷(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王爱群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
2、,反而失去了德。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 ,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 , “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
3、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离开了这个“道” ,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 ,事半功倍。 “无为” ,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 “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
4、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伟业须从细小做起。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5、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选自 2009 年 4 月 7 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有大德的人,不必去追求有德,如果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的名声。B. 理政者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有求必应,其实也积了很多德。C. 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这样做不是德的体现。D. 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
6、,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理政者德的表现。2.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 ,对老子所说的“无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无为”并不是无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控制监督,防止乱作为。B. “无为”就是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如果离开了法则,就会事倍功半。C. “无为”就是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需理政者参与,就能产生“民自富“的效果。D.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的规律,顺应规律,事半功倍。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有关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盈的关键是成功的时候不忘
7、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B. 细小之事变成伟业,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积累。对于理政者而言,只要从小处做起,就能成就大业。C. 老子认为天道忌盈,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这启示我们要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D. 一些人认为,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而作者认为从老子那里,我们可以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答案】1. D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不必去追求有德”错误,曲
8、解文意,原文是“不刻意去追求” ;B 项, “理政者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 ,其实是偏私,不是德的表现;C 项, “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是德的表现。故选 D。【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C 项, “无为”并不是不须理政者参与;并且“无为就是引导创造性” , 属于“无为而治”的启示,而不属于对老子“无为”概念的理解。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度的能力。解答此类
9、题目,应先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要死抠字眼。A 项, “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应为“常虚不盈”的关键;B 项, “只要从小处做起,就能成就大业”曲解文意,应改为“只有才”,;C 项,启示应源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故选 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 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
10、。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 。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 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 ”下部议行 。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11、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 ,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 ,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 ”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注:给旗人做奴仆。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贮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照顾和徇情。州县长官和副职。4. 对下列句子
12、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狱成,名世坐斩 坐:判罪B. 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充:担任C. 又言民生日匮 日:每天D. 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 值:价格,价钱5.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B. 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 路漫漫其修远兮C. 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D. 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戴名世和方苞是同乡,也都擅长写作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后来也因为替戴名世的书作序受到牵连。虽然免除
13、死罪,但判给旗人做奴仆。B. 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实行。C. 圣祖康熙很欣赏方苞的学识,大臣李光地也举荐了方苞,方苞到蒙养斋后编校了一些乐律、算法类书籍。D. 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也被采纳实行。7.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2)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答案】4. C 5. C 6.
14、 D 7. (1)知识渊博,修身谨行,攻读古文,从他还是诸生时,就已经在当时很有名声了。(2)南方各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3)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从这里产生吧?【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本题时,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C 项, “日”在此处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一天天地。故选 C。【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C。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
15、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可以通过词性差异、位置不同来判断虚词意思。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C 项,均为连词,和。A 项,前一个是介词,在;后一个是表被动,被 。B 项,前一个是代词,他们的;后一个是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D 项,前一个是介词,按照;后一个“以”作语助词,表示时间。故选 C。【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对比。D 项, “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也被采纳实行”错误,原文为“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
16、行” ,可知五月报水旱之灾的建议,未被采纳。故选 D。【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注意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1)要点:“笃学” ,专心好学;“治” ,研究,攻读;“声于时” ,状语后置。(2)要点:“粜” ,卖粮食;“因” ,依据,按照;“囿” ,拘泥。(3)要点:“是故” ,因此;“圣” “愚” ,形容词做名词,圣人,愚人;“所以” ,的原因;“其” ,大概。参考译文:方苞,字灵皋,是江南桐城人。知识渊博,修身谨行,攻读古文,从他还是诸生时,就已
17、经闻名于时了。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时,会试考中,准备参加殿试,听说母亲病了,就回家侍奉。康熙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弹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 、孑遗录里有大逆不道的话,弹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康熙五十二年,案件审结,戴名世判斩首。方孝标已经在此之前死了,就把他的儿子方登峄等人远戍边疆。方苞以及那些和这个案子有牵连的,都免除死罪,判入旗藉。康熙向来就知道方苞的文采学识,大学士李光地也举荐方苞,康熙就把方苞调到南书房。不久,改任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康熙六十一年,命令他担任武英殿修书总
18、裁。方苞常常上书言事,曾说:“平常官仓的米谷按定例储存七成,卖出三成。南方各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年成不好,米价昂贵,有关部门请示上级,按既定价格卖米,没有上级命令,不敢擅自行动。从此之后,各州各县遇到粮价贵时,应当立即下令按既定价格卖米,然后再详细地汇报上级。粮食存在仓库里会因老鼠偷吃而消耗,数量会有减少,运送粮食要花运费,卖米买米看守粮仓要支付人工伙食费用。春天粮价高时卖粮, (多出来的钱)就留下来充当以上各种费用。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 ”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
19、议实行。方苞又曾说老百姓生活日益匮乏,请求禁止酿酒,禁止种烟草,禁止粮食出洋,并且让州县的副职官员督促老百姓种植养殖,当地士绅帮忙疏浚河道。又请求改变积久的陋习,举荐人才, (上书)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加官晋爵。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 ”乾隆初年,上书说:“救荒工作应该预先准备。夏末秋初之时,是发大水还是干旱,已经
20、能看到十分之八九了。按照旧有惯例,上报灾情必须等到八九月之后,受灾百姓从早晨已经等不到晚上了,可官员上奏再得到救灾命令,动不动就要经历十天一个月。请求今后遇到水灾旱灾,五六月份就按实情上报。 ”皇上发到有关部门商议,因为五六月份报灾考虑到虚浮不真实,不能实行。【点睛】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6.语境分析推断。阅读下面
21、两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马致远 白朴枯藤老树昏鸦, 孤村落日残霞,小桥流水人家, 轻烟老树寒鸦,古道西风瘦马。 一点飞鸿影下。夕阳西下, 青山绿水,断肠人在天涯。 白草红叶黄花。8. 请分别说出“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 “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的妙处。9.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答案】8. “昏”字点明了时间接近黄昏,与“夕阳西下”呼应,引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惆怅之情。 9. 不同点: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愁, 秋表达了孤寂惆怅之情;从表达情感的方式来看, 秋思直抒胸臆, 秋则比较含蓄蕴藉;秋思的意境
22、比秋更为凄清阔远。 (答出两点即可)【解析】【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考查诗歌炼字的技巧。解答此题,一定要分析每个字的意思,然后将字回归诗歌,从手法、技巧方面分析字在表达效果上的妙处。“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意为“昏暗” ,是对天气状况的描写,渲染出阴沉萧瑟的意境,与作者羁旅之愁是相契合的;“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描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凄冷孤寂感,与内心的惆怅之情是相吻合的。两个字看似景语,其实是情语。据此组织答案即可。【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然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
23、究,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题干要求为“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答题的方向很明显地指向比较两首诗的情感、抒情方式的不同。根据天净沙秋思最后两句的关键词“断肠人”可知,这首元曲运用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羁旅漂泊之情;天净沙秋典型的手法是寓情于景,没有一字在抒情,但处处蕴含孤寂之情。关键词为:羁旅、孤寂惆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 “八入手”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1从诗词的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阜阳市 第一 中学 2017 2018 年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