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驻马店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审题:陈照萍 赵永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秦长城,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及秦代的长城主要在今内蒙古与河北等地,格局并不大。隋文帝开皇初年,幽州总管周摇整修长城,保护边民免遭突厥侵犯。继
2、隋而起的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辽、金、元、清各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城以北本来就是他们的发祥之地和战略后方,其间只有明朝需要依赖长城防线。从明初到嘉靖年间,形成了号称“九边”或“九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北京地区在蓟州镇及宣府镇辖下,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所筑。居庸关、古北口等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它们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时期的鲜卑,十六国前燕的慕容皝,金朝的完颜阿骨打,蒙古的札八儿,明末的李自成,都曾通过强攻或奇袭居庸关取得战争胜利。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
3、,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 ,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西汉时期, “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修建的城堡要塞,后来有许多发展为村镇城邑。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彼此融合。“一统华夷”历来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各族统治者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燕山与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北方“夷汉”或“华夷”之间的民族区域分界线,但文化上的彼此认同比有形的疆界更重要。如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名将杨业修建杨无敌庙,体现了长城内外民族推
4、崇忠勇之士的共同心理。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见证,它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长城沿线发生的多次战争表明,长城是不能轻易逾越的屏障。随着清朝定都北京,广袤的蒙古高原、辽阔的东北平原与中原大地在政治上连成一体,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退、文化象征意义不断丰富。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御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时期尤其如此。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城虽然在各个朝代的地理位置不同,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B. 长城以南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带,以北则是游牧文化带,二者实在
5、是难以融合。C. 长城关口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这阻碍了长城外各民族的交流。D. 长城所处地理位置首先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其文化意义是后来不断丰富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指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从长城的军事功能与文化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B. 文章按照朝代的先后历史顺序来论证长城军事功能,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C. 鲜卑等通过夺取关隘来获得胜利的大量史实证明了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D. 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6、 明朝对长城的建设很重视,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其成就可以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B. 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了战法,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C. 燕山、长城在古代被视作夷汉民族区域分界线,但这没有阻碍夷汉拥有共同的文化认识。D. 长城所体现的威武不屈、敢于抗击来犯之敌的民族精神在中华近现代历史中尤为突出。【答案】1. D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信息在第二段,对应原文分析
7、会发现“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分析错误,文中有“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的信息,因此选项以偏概全。B 项,信息在第四段, “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曲解文意,文中多处提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C 项,信息在第四段,对应原文分析会发现“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于文无据,文中有“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的信息,可见和平时期并没有严密看守。【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
8、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内容在第四段,由段末句子可知“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分析有误,举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证夷汉在文化上的彼此认同。【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内容在第三段,犯了对象不当的错误, “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分析错误,根据“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的信息可以看出,并不是戚继光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无战事,而是后继者踵其成法
9、才出现这样的结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中秋舞火龙陈立仁被称为“二龙头”的戚海大来到“大龙头”卞家明家,直嚷嚷:“你这个大龙头就不能出出头,趁着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没散架,在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传说 1880年,铜锣湾大坑地区遭受了特大风灾,灾后有一条大蝶蛇四处作恶,居民深受其害,就组织起来全力搜摘,终于在一个晚上打死了大蟒蛇。没想到,几天以后,大坑地区就瘟疫流行,持续了十来天,重病和死亡人员不计其数。直到农历八月十四中秋节隔夜,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梦见观音菩萨,让居民们在
10、中秋节晚上舞火龙来驱散瘟疫急病乱投医,居民们赶紧集资,用珍珠草扎一条长长的草龙,又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长寿香,然后在锣鼓音乐声中舞动着行走,就像一条火龙在铜锣湾几十条大街小巷飞舞说也奇怪,连舞了三个晚上,瘟疫逐渐消散了。于是,中秋舞火龙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成为习俗。只是,近年来这舞火龙的习俗渐行渐远,差不多就要被人们忘记了。这时,卞家明沉思着点头说:“兄弟,玩一把那不是大事,我在想啊,这舞火龙总不能在咱们这些人手中断了代呀!”威海大眼光顿时黯淡了下来:“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卞家明说:“报上说内地城市重视历史文化,不忘乡愁,我想了很多,咱这舞火龙也传承了有了一百多年,虽说是民间的玩艺,拋
11、开迷信不说,也算得上是文化吧!咱是龙的子孙,认真玩一把,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咱子孙后代有个念想。 ”威海大听着,笑逐颜开,猛一拍桌子,说:“好想法,咱这就做起来”农历八月十五说到就到了。这天傍晚,担任舞火龙总指挥的卞家明呼地举起五色的龙图案督察旗,发出了指令:“十八响炮仗点放,锣鼓齐敲,插香喽!”紧接着,急促的锣鼓声响起,一条火龙舞动翻腾着开始前行。卞家明挥舞着督察旗,瞪着的眼睛随着晃动的红绣球翻转,还不时地中气十足地大声喊叫着。火龙翻滚得眼花繚乱,一会是“火龙滚沙” ,一会是“飞虬朝日” ,一会又是“游龙戏珠”广场上的人群也沸腾着,扬起阵阵喝彩声。民众的喊声越激扬,火龙舞动得越活跃
12、,在灯光下闪着红火,穿梭在沸腾的人群里。“大龙头,大龙头!”随着响亮的喊声,给这次舞火龙最大赞助的铜锣湾食品商号的吴老板走了过来,他握紧了卞家明的手说, “一个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光靠你大龙头和二龙头起劲是很难维持的,要想它发扬光大,就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要让民众记得,民众喜欢”他接着说, “我听我父亲说过,那年中秋前,卞老您的父亲操演了祖宗的舞火龙绝技,在一条飞舞的火龙里藏满了炸药,在锣鼓喧天声中舞动到了汪精卫集团设在香港的机关报南华日报门前,突然冲进报社,火龙爆炸,捣毁了这家汉奷报纸,之后又刺杀了南华日报社社长、汉奷林柏生,使在香港的汉奸走狗大为恐慌。撤离时,卞老您的父亲为了掩护其他爱国人士
13、的安全,被特务杀害了。这么多年,舞火龙一直让我父亲魂牵梦萦!父亲临死前还对我说,他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再舞火龙,遗憾哪”说着,吴老板坚决果断地表示:“舞火龙决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代,我支持你们,把舞火龙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卞家明的眼睛湿润起来,他拉着吴老板的手,摇着摇着。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这篇小说的线索。 “舞火龙”串联起了或海大、卞家明、吴老板三人,使小说的脉络更加清晰。B. 小说第二段插叙 1880 年的传说,是为了证明“舞火龙”的巨大功效,表明近年来人们对“舞火龙”的忽视和遗忘是不应该的。
14、C. “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说明卞家明的话引起了戚海大的思索,他也认可卞家明的话,但一时之间没有想好该如何落实到行动上。D. 广场上人群的沸腾和喝彩,吴老板的大力支持让读者看到了“舞火龙”发扬和传承的光明前景。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伏笔。5. 请结合文本,说明戚海大、下家明、吴老板对“舞火龙”意蕴的理解有什么不同。6. 小说结尾借吴老板之口穿插当年卞家明父亲的事迹,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 B 5. (1)对戚海大:是香港中秋节具有的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 “玩”字突出显现了这一点。 (2)对卞家明:是历史文化的代表,乡愁的象征。卞家明想制作纪录片将
15、这样的活动记录下来,给子孙后代留个念想。 (3)对吴老板:是忠贞爱国、惩奸除恶精神的象征。吴老板赞赏的是当年卞家明父亲摧毁汉奸报纸,刺杀汉奸走狗的壮举。 6. (1)情节上,照应上文,解释吴老板赞助“舞火龙”的原因。 (2)内容上,将“舞火龙”视为爱国和报国精神的代表,丰富了“舞火龙”的内涵。 (3)主旨上,既表现了当代人对爱国志士的崇敬和缅怀,又表达了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的坚定信念,升华了文章主旨。【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 项,结合文本内容“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分析可知,插叙 1880 年的
16、传说,是为了解释说明“舞火龙”活动的由来和悠久的历史。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说明戚海大、卞家明、吴老板对“舞火龙”意蕴的理解的不同
17、,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戚海大, “你这个大龙头就不能出出头,趁着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没散架,在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 ,是香港中秋节具有的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卞家明, “我在想啊,这舞火龙总不能在咱们这些人手中断了代呀” “报上说内地城市重视历史文化,不忘乡愁,我想了很多,咱这舞火龙也传承了有了一百多年,虽说是民间的玩艺,拋开迷信不说,也算得上是文化吧” “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咱子孙后代有个念想” ,是历史文化的代表,乡愁的象征。想制作纪录片,给子孙后代留个念想。吴老板, “捣毁了这家汉奷报纸卞老您的父亲为了掩护其他爱国人士的安全,被特务杀害了” ,是忠贞爱国、惩奸除恶精
18、神的象征。【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结构分析。小说结尾借吴老板之口穿插当年卞家明父亲的事迹的好处,结合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给这次舞火龙最大赞助的铜锣湾食品商号的吴老板走了过来” ,照应上文,解释吴老板赞助“舞火龙”的原因。 “火龙爆炸,捣毁了这家汉奷报纸这么多年,舞火龙一直让我父亲魂牵梦萦” ,将“舞火龙”视为爱国和报国精神的代表,丰富了“舞火龙”的内涵。当年卞家明父亲的事迹代表的是爱国人士的爱国精神, “我支持你们,把舞火龙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既表现了当代人对爱国志士的崇敬,又表达了传承爱国精神的坚定信念。(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9、3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2 年 11 月,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14 年至 2016 年, “倡导全民阅读”连续 3 年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晨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
20、会的道德力量。-新华网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李克强总理的话让我们明白:阅读不只是知识分子、学生的功课,而且是中国人应有的生活方式。阅读不只是个人的爱好,还是国家创新力量和道德力量的源泉,是关乎人类文明传承的大事。他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精神财富,并终身受益。-李和平高质量“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 材料二:“许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保障每个公民平等地获得阅读资源、开展阅读行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 “就每个人的阅读行为来说,的确是个人的事,每个人读多少,什么时候读,甚至读什么,政府很难做出统一的规定。但是,在全民阅读
21、问题上,政府不是没事可干而是大有可为。 ”国民阅读调查组负责人徐升国认为,现代社会,阅读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穷人家的孩子通过阅读也可以改变命运。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当然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推动全民阅读立法的核心不是限制公民个人阅读的自由,而是明确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 ”-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政府当比个人“上心” 材料三:媒介形态日益丰富,从时空上极大拓展了个人视野,理固宜然。但在传播快时代,资讯从不足变得过剩,公众所缺的不再是内容资源,而是阅读的一份宁静与耐心。人们的浏览行为越来越多,真正的阅读却越来越少。但接触信息无法替代沉静思考,毕竟,在触摸屏滑动指尖,与手抚简篇、
22、感受墨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传统阅读的过程,既是追随作者的笔触,其实也是在思索中与另一个自己对话。加拿大学者约翰米德专门出书倡导“慢阅读” ,强调拉近读者和所读信息之间的距离。美国篮网队后卫肖恩利文斯顿接受采访时就曾谈到,他通过阅读赫尔曼黑塞的名著席特哈尔塔激励自己找回了状态。巴克莱中心球馆更衣室的一本蓝色小书,蕴含着让人度过危机的精神动能,这正是书籍的魅力。-李浩燃回归阅读是一种自我救赎(人民日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B. 全民阅读重在“全民
23、氛围” ,如果国家能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全民阅读就能在短时期内良好地实现。C. 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政府应当“上心” ,个人也应“上心” 。不知从哪一本书读起的年轻人,可以从倾心于全民阅读的公众人物提供的书单开始。D. 现在不是一个资讯匮乏的时代,而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大家在阅读手机的时候大都是匆匆浏览。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过去的“倡导” ,升级为如今的“大力推动” ,这不只是字面上的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国家对全民阅读重大意义认识上的升华。B. 从材料一可见李克强总理对阅读的定位和期许很高,他的阅读生活是自觉追求高质量的。C. 传统阅读受
24、到互联网新媒体阅读的冲击,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通过电子终端进行的浏览,成为了一种有益的阅读补充形式,值得大力倡导。D.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只有摆脱了对阅读的实用、功利目的,阅读行为才会根植于精神,融入人们的气质。9. 以上三则材料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B 8. C 9. 第一则材料侧重说明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意义,强调阅读是应有的生活方式,是国家创新力量和道德力量的源泉。第二则材料侧重说明如何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行动上) ,强调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政府应当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写政府角度也给分)第三则材料侧重说明全民阅读的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驻马店市 2017 2018 年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