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高三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2019年高三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9年高三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16 分)阅读兰亭集序 ,完成各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
2、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群贤毕至 毕:全部B. 列坐其次 次:旁边C. 信可乐也 信:任凭D. 人之相与 与:交往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B. 亦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C. 仰观宇宙之大 及其所之既倦D. 引以为流觞曲水
3、齐彭殇为妄作3. 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映带(在兰亭的)左右C. 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D. 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4.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A. 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B. 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一切都会一同消失。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C. 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D. 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一切都会一
4、同消失。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5. 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本文第一、二段描述了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这里的乐趣,既有“_ ,_”的同道相逢,饮酒赋诗、畅叙幽情的快乐;也有在幽雅环境和“_ ,_”的宜人气候中,领悟美好自然的快乐。【答案】1. C 2. B 3. C 4. D 5. (1). 群贤毕至 (2). 少长咸集 (3). 天朗气清 (4). 惠风和畅【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5、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 C, “信”实在。故答案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选项 A, “于”介词,在
6、/介词,对;选项 B, “以”连词,用来;选项 C, “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所追求的事物;选项 D, “为”作为/是。故答案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文句式的能力。重点考核省略句,注意根据文章的内容判断省略的内容,选项 C,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省略成分应该是“清流急湍” 。故答案选C。【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选项 D, “随化” 随造化
7、而定;“一死生为虚诞”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故答案选 D。【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本文第一、二段描述了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这里的乐趣,既有” “也有在幽雅环境”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毕至” “咸集” “惠”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
8、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山北水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
9、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
10、死生是件大事。 ”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二、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13 分)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少诗篇脍炙人口。其中氓因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形象
11、,让人印象深刻。B.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旅夜书怀描写了平野、星月的辽阔幽远之景,抒写了诗人身世的辛酸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C. 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它讲述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揭露并控诉了野蛮而残酷的包身工制度,有强烈的感染力。D. 契诃夫是俄国 19 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封闭保守、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套中人”形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能力类试题。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
12、成体系。总之,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考生要在平时的时候多识记多积累,典型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题裁特点都是考生要积累的方向。选项 B,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 旅夜书怀 ”说法有误。 旅夜书怀是杜甫的作品。故答案选 B。7.下列对呐喊相关故事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药中的华老栓用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花掉了不少血汗钱。最终却没有治好小栓的病,只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B.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得病的宝儿四处求医,期盼着到了“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到来时,病魔却仍然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C. 社戏叙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南京看社戏的经历。结伴行船、
13、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是作者美好自然、意趣盎然的童年记忆。D.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总觉得身边的人们想吃掉他。实际上“狂人”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有一群被封建思想侵蚀了灵魂的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能力类试题。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总之,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考生要在平时的时候多识记多积累,典型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题裁特点都是考生要积累的方向。选项 C, “和小伙伴们去南京看社戏的经历 ”说法有误。 社戏这篇小说以作者少
14、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 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故答案选 C。8.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用谐音,使人物的名字具有隐喻性。下列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位贾府小姐,端庄善良,富有才华,却命运坎坷。她们的名字深寓着作者“原应叹息”的叹惋。B. 香菱原名英莲,生就眉心一点胭脂,后被卖入薛家,她不仅与人为善,而且灵巧好学,然而却历经劫
15、难,命途多舛,真是“应怜” 。C. 开篇出场的甄士隐与冷子兴,有“真事隐,假语存”之义,也就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留,但是读者透过表象依旧能解其中味。D. 小人物的命名也别具匠心,例如:冯渊被薛蟠打死,有“逢冤”之意,娇杏“侥幸”嫁与贾雨村。人物命运一目了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情节内容及手法的赏析的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把握小说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手法特色、主题思想等,要养成细读文本的好习惯,要理顺清楚文本中人物的关系,小说手法的运用及艺术特色是重点要掌握的。开篇出场的甄士隐与冷子兴,有“真事隐,假语存”之义。人物安排错误,应该是“甄
16、士隐和贾雨村” 。故答案选 C。9.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游学活动中,同学们来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看到了积水消尽,寒潭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这样的美景使人想起滕王阁序中“_ ,_”一句。看到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几个同学情不自禁吟诵起 “_ ,_”的千古名句。此情此境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意蕴优美,博大精深。【答案】 (1). 潦水尽而寒潭清 (2). 烟光凝而暮山紫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
17、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看到了积水消尽,寒潭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这样的美景使人想起滕王阁序中” “看到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几个同学情不自禁吟诵起”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潦” “鹜”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
18、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三、文学类阅读(16 分)阅读下面红楼梦中两回的节选,完成各题。(一)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节选)(黛玉母亲去世后,父亲把她送到贾府,黛玉初次来到贾府,正与贾母等闲谈。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 (mn) 懂顽童?” 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
19、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 ”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20、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21、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 ”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二)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节选)(宝玉被迫跟随父亲为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好不容易脱身,众小厮又围住讨赏钱,说
22、笑间小厮们把宝玉身上的佩物抢走。宝玉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少时袭人倒了茶来,见身边佩物一件无存,因笑道:“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 ”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
23、,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他罢!”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 前面贾母一片声找宝玉。众奶娘丫鬟们忙回说:“在林姑娘房里呢。 ”贾母听说道:“好,好,好!让他姊妹们一处顽顽罢。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
24、开心一会子罢。只别叫他们拌嘴,不许扭了他。 ”众人答应着。黛玉被宝玉缠不过,只得起来道:“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 ”说着往外就走。宝玉笑道:“你到那里,我跟到那里。 ”一面仍拿起荷包来带上。黛玉伸手抢道:“你说不要了,这会子又带上,我也替你怪臊的!”说着, “嗤”的一声又笑了。宝玉道:“好妹妹,明儿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 ”黛玉道:“那也只瞧我高兴罢了。 ”一面说,一面二人出房,到王夫人上房中去了10. 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以及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 (mn) 懂顽童一则全殉( )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A. 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2019 年高 第一次 普通高中 学业 水平 合格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