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 教学案
《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 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 教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第八课 拿来主义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杂文的特点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主旨及“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能力目标1.联系背景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2学习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情感目标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知作者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学思想的影响。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
2、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热风 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 三闲集 二心集 而已集 且介亭杂文等。知背景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 6 月 7 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
3、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政策。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 ,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知常识1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 ,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
4、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 “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2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1879 年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 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
5、也没有恢复。3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 “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在 50 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并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 贵妃醉酒 凤还巢 穆桂英挂帅等,所塑造的舞台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各种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将人物的个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融于美的形象之中,给观众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一、读准字音1单
6、音字(1)自诩(x) (2)脑髓(su)(3)譬如(p) (4)冠冕(min)(5)蹩进(bi) (6)国粹(cu)(7)糟粕(p) (8)徘徊(pi)2多音字(1)因词而异给Error! 孱Error!炮Error!(2)一言辨异王良善于审时度(du)势,终于度(d)过了困难时期。他虽然取得了冠(gun)军,但在获奖感言里并没有冠(gun)冕堂皇的语言。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鼓动鼓吹填一填美国反恐高官向外界公开科威特反对派成员阿卜杜拉纳菲斯的情况时说:“他在恐怖分子内部是一
7、个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鼓吹者,经常鼓动追随者做一些极端的事情。 ”辨一辨鼓吹:宣传提倡;吹嘘。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鼓吹”侧重于宣传,“鼓动”侧重于结果。(2)未免不免填一填我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不免让人捏一把汗。有关专家也认为,这种“蛇吞象”的收购即便成功了,此后的经营也将面临诸多困难,未免得不偿失。辨一辨都是语气副词,作状语,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某种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能作谓语。“不免”是免不了的意思,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有时还可以作谓语
8、。2.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该寺建于 1839 年,至今已有 177 年的历史。几经修复、扩建、装饰,形成了目前的由祈祷大厅和内、外院组成的三部分,既冠冕堂皇,又具典型的民族风格。( )答案: 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应改为“富丽堂皇” 。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向来被人们所看重,并且一直践行,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答案: 礼尚往来: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对方。(3)从餐桌上的“残羹冷炙”身上琢磨商机,是农学出身并兼
9、具投资人身份的于家伊,过去数十年一直在做的事。( )答案: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主旨作者开始先批判了“送去主义” ,边批判边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明确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一、阅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说说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义”的。答: 提示:本段第一句说明“送去主义”的由来,以后语句列举了反动政府一味送去的可耻行为。2结合本段内容,分析“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分别是什么。答
10、: 提示:“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这就是闭关主义,实质就是清朝后期实行的闭关锁国主义。认为自己是“巨豪” ,只给予,不索取,这就是送去主义,实质就是一种卖国行径。3本段最后一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其中“进步”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提示: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二、阅读课文第 36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4第 3 段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义”?答: 提示:本段用“送去主义”与尼采进行类比的方法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5说说“抛来” “抛给” “送来”分别指的是什么?答: 提示:“抛给”
11、“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6概括第 3、4 两段和第 6 段的意思。答: 提示:第 3、4 两段通过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来批判“送去主义” ;第 6 段揭示“送来”产生的祸患,说明“拿来”的必要。三、阅读课文第 89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7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第 8、9 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 ,却谈“大宅子”之类的问题。请仔细阅读第 9 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应取什么态度?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
12、者的这种主张?试完善下面的表格。分析对象 喻义 态度 相关语句大宅子 文化遗产 鱼翅 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 吸收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1)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烟枪和烟灯 (2)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姨太太 (3) (4) (5)提示:(1)批判地吸收 (2)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3)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4)坚决抛弃 (5)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体现作者立
13、场观点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运用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修辞的词语;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高考中对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一般不可能是纯粹的平面诠释(字典意义),而是动态的解释(特定语境中的词义)。特定语境中的词义,是由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赋予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着眼于具体的文句,联系上下文并紧扣文章的有关内容,得出切合该词的特定环境意义的理解。请 完 成 【 课 下 能 力 提 升 】 第 6题8第 8 段中“孱头” “昏蛋” “废物”各指的是什么?试完善下面的表格。三种类型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孱头 (1) 徘徊不
14、敢进 (2)(3) 保存清白 (4)全盘否定(虚无主义)废物 (5) 欣欣然蹩进 (6)不加选择提示:(1)怕给染污 (2)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3)昏蛋 (4)放火烧光 (5)羡慕 (6)全盘接受(投降主义)四、阅读课文第 10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9最后一句的“新文艺” “新人”指什么?答: 提示:“新文艺”指无产阶级文艺;“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10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答: 提示: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拿来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15、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具备哪些条件?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文章第一段说:“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作者语含讽刺,带有贬义。你如何看待刘海粟、徐悲鸿在海外办画展和梅兰芳访苏演出的行为?观点 1: 观点 2:观点 3: 答案:(观点 1)我觉得要探讨这个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当时文化革命战线上的主要任务,是要打击这种复古伎俩、复古势力。鲁迅在当时条件下狠批“国粹” ,是把它作为顽固派妄图复古、反对革新的一块重
16、要招牌来打击的,它打击了“国粹” ,也就是打击了反动复古势力。(观点 2)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鲁迅主张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是为了提出“拿来主义”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种论述技巧。(观点 3)刘海粟一行在柏林、巴黎举办中国画展极其成功,大长民族志气;徐悲鸿举办的中国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弘扬了祖国的绘画艺术;梅兰芳应邀访苏演出,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中苏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见先生的看法也是带有个人偏见的。比喻论证课内回扣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
17、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 “昏蛋” “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 “鸦片” “烟灯和烟枪”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用“占有” “挑选” 、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课外拓展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在写作时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注意与对比和类比的区别。比喻论证(如本文第 8、9 段)是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类比论证(如本文第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第三 单元 第八 拿来主义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