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 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3
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B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 1.5m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 1mm4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5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6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 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9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
4、播速度是 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10一短跑运动员在 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11如图所示为 A、B 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 A、B 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 A 做变速运动,小车 B 做匀速运动B小车 A 做匀速运动,小车 B 做变速运动C小车 A、B 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 A、B 都做变速运动1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
5、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13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1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km/h,则汽车行驶这 120km( )A所用时间为 2.4h B所用时间为 2.6hC平均速度为
6、48km/h D平均速度为 50km/h二、填空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45 分)15完成下列单位转换(1)50m km (2)36km/h m/s (3)0.6min h。16一个声源 2min 内振动了 720 次,它的频率为是 Hz,人耳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 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次。17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小红说 “车真快”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1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2min 内通过了 300m 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 m/s,
7、这个物体在前 10s 内的速度是 m/s。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 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20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2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速度计读数为 ; 停表示数为 。22如图所示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 ,图中 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 (选填“快”或“慢”)乙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 ,图中 完成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 (选填“快
8、”或“慢”)。23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和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4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 70m 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 60m 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0.5s,则:(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秒?(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25某人看见闪电经过 5s 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 m?26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经几 s 时间才能传给终
9、点的计时员。27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 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 10 时 15 分;到达 B 地时,钟表显示为 10 时 45 分。求:(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用多少小时?(2)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 B 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2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 8m/s 的速度行驶 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 20m/s 的速度行驶 1000m。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9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如表为他乘车
10、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2018 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 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
11、度线是否损坏;(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图中 B 刻度尺的刻度线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所以 B 刻度尺的放置是错误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故选项 A 和 C 错误,B 正确;A 刻度尺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是 1mm,物体的长度是:2.20cm;B 的放置错误,故其读数 2.2cm 也是错误的,所以选项 D 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学物理中有很多测量仪器,不同仪器使用方法不同,但首先都需要看清它的量程与分度值,
12、刻度尺是需要估读的,这一点区别于其它仪器,应特别注意。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错误可以避免的,即测量时出现误差,并不是出了差错,故 A 错误;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都
13、是可以减小误差的,故 B 错误;C、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 C 正确;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 D 错误。故选:C 。【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B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 1.5m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 1mm【分析】结合生活常识,对选项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实际,然后排除不正确的,选择正确的答案。【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m/s,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14、;B、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故本选项符合实际情况;C、课桌的高度约为 0.8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 75m0.075m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4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
15、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1)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2)老鹰托着乌鸦飞翔,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故选项 BCD错误,选项 A 正确。故选:A。【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
16、向前运动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以车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故 A 错误。(2)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小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相对于小华是运动的;故 B 错误;(3)以车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
17、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6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分析】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故选:A。【点评】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
18、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 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类似公式: 、R 。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19、。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
20、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 D。【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9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分析】A、根据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进行分析;B、根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C、根据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进行分析;D、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解答】解:A、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 A 选项正确;B、因为声
21、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因此 B 选项错误;C、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因此 C 选项错误;D、因为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因此 D 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关于声音的一些特点,都属于记忆性知识,牢记相关知识是选出正确选项的前提。10一短跑运动员在 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
22、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 v 10m/s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54 m/s15m/s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如图所示为 A、B 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 A、B 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 A 做变速运动,小车 B 做匀速运动B小车 A 做匀速运动,小车 B 做变速运动C小车 A、B 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 A、B 都做变速运动【分析】在频闪照片中暗
23、含的物理信息是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根据两点间距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解答】解:A 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故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 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 A 做匀速运动,小车 B 做变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B 符合题意,A、C 、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频闪照片的原理和打点计时器一样,即每隔相同的时间打一个点,可直接同两点间距的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1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学年 山东省 菏泽市 牡丹 年级 期末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