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九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案
《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九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九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学会在动态中辨析词语2结合背景了解作者及其爱的艺术能力目标1.学习准确筛选信息,概括归纳文意2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3学习对比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情感目标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知作者艾弗罗姆(19001980),20 世纪闻名遐迩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1934 年为了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离开纳粹德国而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他的社会精神分析学说在梦的分析、精神治疗及人格、伦理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集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于一
2、身,且著述甚丰,内容广泛,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艾弗罗姆的作品主要有爱的艺术 逃避自由 心理分析和宗教 马克思论人等。知背景这篇文章节选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 。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儿童成长的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和心智成熟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出发,以此来
3、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交流行为。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知常识1弗罗姆爱的艺术弗罗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要
4、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1)爱的要素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 “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 ,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 ,我的“活力”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2)成熟的爱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3)
5、自爱自爱不是“自私” ,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 。他提出“潜意识” “自我” “本我” “超我” “俄狄浦斯情结”“利比多” “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
6、具有重要意义。著有梦的解析 精神分析引论 图腾与禁忌等。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3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包括创始人弗洛伊德及他的学生阿费烈德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等。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后法国雅克拉康提出回到弗洛伊德的口号,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独到和深入的发展,在法国等欧美开辟了独特的精神分析临床,并且认为唯有一门具有伦理的精神分析,该思潮继承欧陆现象精神病学思想,而与 DSM 的药物化学的精神病体系分庭抗礼。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罪孽(ni) (2)归根结蒂(d)(3)咄咄逼人(du) (4)幼稚(zh)2多音字(1)因词而异刹Error
7、! 横Error!给Error! 解Error!(2)一言辨异他是一名称(chn)职的老师,受到了学生一致的称(chng)赞。承担(dn)的任务多,压在身上的担(dn)子就重。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体验体会填一填通过这次免费自驾游的亲身体验,大家对这款车的性能赞不绝口,由此人们也体会到一款经典好车要得到大众的青睐,靠的是内在的品质,绝不仅仅靠几个广告。辨一辨都有“亲身经历,设身处地”的意思。“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感受,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对象多是生活、现实等,多用于书面语。“体会”侧重于领会、理解,从理性方面
8、认识事物。(2)遵循遵照填一填会上,分管生产的李副总经理表示,要遵照董事长的要求,严格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迅速提高印刷质量,以适应公司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辨一辨两词都有“依照”的意思。“遵循”侧重于依照顺从,不偏离。语意比“遵照”重。对象多是组织或领导者制定或指出的方针、政策、路线、方向、原则、道路、规律等。使用范围比“遵照”窄,书面色彩比“遵照”浓。“遵照”侧重于遵守照办,不背离。对象多是前辈或上级指出的较为具体的意见、要求、命令、指示、意旨、安排、设想等,也可以是组织或领导者所制定的路线、原则、纲领等。2.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在物质财富高度发达的今天,
9、我们仍然需要勤俭节约,养成节外生枝的好习惯。( )答案: “节外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2)尽管来头不小、声名显赫,发布会现场的埃里克森却显得十分随和。他讲话时语气平缓,常常露出微笑,完全没有咄咄逼人之势。( )答案: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3)一个人老了总是要回家乡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归根结蒂吧。( )答案: “归根结蒂”指归结到根本上。应改为“叶落归根” 。(4)两人知道事情终将败露,终日惶恐不安,经过几天的煎熬,两人决定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答案: “惶恐不安”指内心害怕
10、,十分不安。(5)面对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又无朋友,她感到孤立无援。( )答案: “孤立无援”指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一、了解行文脉络Error!父 母 与孩 子 之间 的 爱二、把握文章主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以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区别及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应在人生中如何对待父爱与母爱。最后点明一个人应该综合父亲与母亲的良知,达到灵魂的健康与成熟。一、阅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 “仁慈的命运”指什么?用“仁慈”修饰“命运”有什么作用?答: 提示:指婴儿的母亲;这样写为下文写母亲的无私关爱做铺垫。2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
11、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 提示:排比。概括了婴儿成长中的阶段特点,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与成人最初的交往体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文中重要的句子” ,是就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而言。高考命题常涉及的句子类型有:主旨句: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关键句:提请注意的句子。线索句:贯串全文的句子。过渡句:缝合结构的句子。特殊句:结构复杂、含意丰富深刻、句式特殊的句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1)三注意:一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二要注意对本句的语法分析
12、,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三要注意本句与上下文的句间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2)三想到:一想到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二想到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三想到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请 完 成 【 课 下 能 力 提 升 】 第 6题3阅读相关文段,完善下面的表格。儿童成长阶段 爱的能力(1) 不具备爱的能力孩子不断生长发育 (2)爱的能力从八岁到十岁的儿童 从被爱到爱别人提示:(1)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
13、(2)有了母爱的体验。二、阅读课文第 48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4第 5 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在括号里特别说明“理想典型”这一点?答: 提示:因为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 “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 。作者这样写体现了论述的严密性。5第 7 段运用了什么写法?作用是什么?答: 提示: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父爱的特殊性。为下文分析父亲的特殊性作用埋下了伏笔。6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一句中“符合”说明了什么?答: 提示:说明了父爱和母爱尽管都不够完美,但却相互补充,能适应和满足孩子的需要。三、阅读课文第 9 自然段,思
14、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7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这一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的?答: 提示:(1)一个人的成熟是以母亲的良知、父亲的良知以及自我的爱的能力、理智和判断能力为基础的;(2)这一段先正面阐述,最后又从反面加以强调。观点鲜明,层次清晰。8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这句话?答: 提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四、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9作者认为母爱与父爱在性质上
15、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试完善下面的表格。父爱 母爱性质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区别(1)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2)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1)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的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2)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积极面 (1)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2)提示:(1
16、)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2)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文中,作者在比较父爱与母亲的本质区别时,说“母爱是无条件的” “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真的如此吗?请探究一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观点 1: 观点 2:观点 3:答案:(观点 1)确实,母爱是伟大的,相对于其他几项爱而言,它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只要孩子存在,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便爱他。母爱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所以说,母爱是无条件的。(观点 2)我不同意上面的看法。你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另一个方
17、面,即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或者是下意识的。母亲并不一定意识到这一条件,但是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所以说“母爱是有条件的” 。(观点 3)我赞同母爱是有条件的。它十分自私,它需要你是母亲的孩子,这才会得到母亲的爱。母亲只爱自己的孩子,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最优秀,并期望其所有希望能够达到。她付出无尽的爱,同时也希望收获骄傲和自豪,这是有条件的爱。对比手法的运用课内回扣本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述:有儿时的不会爱和最后成熟的爱的对比,也有母爱和父爱的对比;有不同心理学家观点的对比,也有不同历史阶段爱的发展的对比。通过对比,作者的观点鲜明地摆在
18、读者的面前。课外拓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在写作时运用对比的手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2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3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第三 单元 第九 父母 孩子 之间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