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五 第二讲 围绕传主的3类概括分析题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五 第二讲 围绕传主的3类概括分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五 第二讲 围绕传主的3类概括分析题(7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板块一 现代文阅读,演练巩固提升,备考方略突破,课时作业检测,专题五 传记阅读 述人物生平,传高尚品质 第二讲 围绕传主的3类概括分析题,传记是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记对传主的人生经历、生平事迹、贡献及成就具有概括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概括分析题就成了命题的必然。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型,这方面体现在传记这一文体中有三大题型:概括分析形象、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分析传主做出贡献、成就的原因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型一 概括分析传主形象 一、概括分析传主形象的注意点 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
2、必考点。因为传记本身就是以写人为主的,其目的就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对传主形象的概括分析,应建立在对传主事迹概括的基础上。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型和要求,其次要务求全面,对于全文概括的题目,要看写了传主哪些事,每件事各表现了传主哪方面的品格;如果是局部概括,要注意范围和要点。,易错提醒 对于传主形象题的解答,要特别注重答题角度与步骤,避免出现以下现象: 1只重摘录原文现成词句,不重对人物精神品格特点的提炼归纳。 2不注意整体读文,以致锁定答题区间不够准确,要点偏离题干要求或不够全面。,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1 (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
3、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做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
4、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
5、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顾炎武一生
6、,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
7、传),【相关链接】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文本助读 1顾炎武之所以以游为隐,将家事稍做安排,只身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
8、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2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3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4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他坚信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他自己的责任。,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题思路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1)“顾炎武治学
9、有什么特点”,就是要求考生思考顾炎武在治学方面体现出怎样的特点,属于“概括分析传主形象”题。 (2)“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主要是从“概括”的角度来作答,不需要做过多分析。 (3)“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确定了找答案的区域。,第二步:找准对应,确定答案要点,形成答案 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对点训练 1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顾炎武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
10、学术风气。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分析传主形象“3角度” 1看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 阅读传记时要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细节加以仔细思考。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2看传主与时代的关系 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传主与时代”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3看传主与他人的关系 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握传主形象。,题型二 概括分析传主事迹 一、三步法解答概括分析传主事迹题 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
11、的主体,这些材料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特点,是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直接对表现传主形象特点、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概括分析传主的事迹,是阅读传记的第一步,也是高考的常考点。解答此类题目,通常有三步:,掌握关键能力 在解答传主事迹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要从题干要求的角度或层面去梳理归纳。具体解答时,还可以关注“4出法”:,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2 (2016全国卷)(原文见第一讲典例1)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题思路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1)“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
12、份”可以换一种说法:“1985年陈忠实取得了哪些具有标志性的成就?”这样就可以明确地看出,此题考查概括分析传主事迹。 (2)“简要概括”指明作答的方式,概括要简洁,不要做过多的分析。,第二步:找准对应,确定答案要点,形成答案 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对点训练 2陈忠实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是如何一步步成功地完成了“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的剥离? 答案:创作小说蓝袍先生,让蓝袍先生换上“列宁装”,使其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去
13、泰国旅游使其认识到必须从思想上打开自己;“文化心理结构”学说对他产生重大影响,促使他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创作了长篇小说白鹿原,完成了“剥离”,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3对陈忠实而言,他创作的哪些作品对其人生产生过重大影响? 答案:散文夜过流沙沟发表,他的文学生涯正式开始;小说信任获奖,确立了文学自信;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小说蓝袍先生问世,使他认识到“剥离”的重要性;长篇小说白鹿原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题型三 概括分析传主贡献、成就、个性成因 一、概括分析传主贡献、成就、个性成因“3联系” 任何人的成功或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这与个人的天赋、良好的
14、性格、环境的影响、后天的努力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所谓概括分析传主贡献、成就、个性的原因,就是要求在文中筛选相关信息、整合有关内容要点,找出相关因素,概括有关条件。这种题型是极其重要的考题,有时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既然是“析因”,就要据果索因,探幽发微。,掌握关键能力 成因分析题“3联系” 1联系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人物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 2联系人物的成长经历进而感悟人物的心路历程。要注重分析人物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 3联系传主与他人的关系。通过传主与他人的
15、关系去把握其个性品质及成因,是阅读答题的一条通道。,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3 (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
16、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考 方略 高考 语文 复习 板块 专题 第二 围绕 概括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