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2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2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2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测评(二)(时间:100 分钟,分值:120 分)一、基础巩固(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91232055】A东篱把酒黄昏后 把:持,端起B有暗香盈袖 盈:充满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尚:尚且D舞榭歌台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解析】 尚:副词,还。【答案】 C2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都门帐饮无绪A嬉嬉钓叟莲娃B多情自古伤离别C大江东去D樯橹灰飞烟灭【解析】 例句,名词作动词,设帐;A 项,名词作动词,采莲;B 项,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C 项,名词作状语,向东;D 项,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答案】 A3下
2、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诗歌的一种,兴起于唐朝,到宋代而盛行。词的调名、体段、格律、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词是依乐谱而填字的歌词,因而就以乐谱的调名为名,如浣溪沙 水调歌头等,后来也有取诗词名句作为调名的,如渔家傲 南乡子等,也称词牌名。B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有漱玉词 。李清照的生平以靖康之变为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期生活富足而美满,因此词风清新活泼明朗,后期国破家亡,在大动荡的社会中,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词风变得越来越悲凉凄切。C词兴起于唐朝,到了两宋时期,成为最具特色的文学形式。词的风格多样,通常分为“豪放”和
3、“婉约”两派。从辛弃疾开始, “豪放派”逐渐成为主流。南宋苏轼发扬光大了词的豪放风格。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擅长。有东坡乐府 。【解析】 C 项,苏轼是北宋人。【答案】 C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雨霖铃中表达恋人在离别之际,泪眼朦胧,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说出口的两句是: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的句子是:_,_,_。(3)用典是诗歌的常用手法。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的句子是:_,_,_。(4)声声慢中使用叠词渲
4、染凄凉气氛的句子是:_,_,_。【答案】 (1)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2)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3)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4)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二、阅读理解(36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56 题。(9 分) 【导学号:91232056】满 江 红 柳 永暮雨初收,长川 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将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 ?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 吟,从军乐。【注】 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
5、赴任途中所作。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成底事:一事无成。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 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歌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如修辞手法,色彩变化,观察视角,写作顺序、动静关系、实虚关系等。然后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赏析即可。【答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 “飞短艇
6、” “归村落” ,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5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时,先要认真阅读本词及注解。然后抓住本词的关键词句和重要的景物特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案】 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出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二)阅读
7、下面的宋词,完成 78 题。(9 分) 【导学号:91232057】减字木兰花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7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4 分)_【解析】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答案】 早春。黄莺刚能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8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_【解析】 全词上片
8、描写早春的景色:小黄莺刚刚学会啼叫,细雨如酥,小草开始发芽。“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抒发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是上片的点睛之笔。 “草色遥看近却无”借用韩愈的诗句嵌入词中,读来却觉得天衣无缝。词的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抒发珍惜春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即使“醉倒”也要趁花开时多看看,不要等到春天过去了,等到年华老去再去后悔。词人由珍惜春光联想到珍惜年华,主题得到进一步拓展。【答案】 上片通过“莺初解语” “春好处” “微雨如酥” “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通过“休辞” “人易老” “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9、成 910 题。(9 分)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沙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9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A “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B “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C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D “浑欲”三句说词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单元 综合 测评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