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说明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说明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说明文阅读(3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各省地市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二期)2019 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说不尽的萤火虫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经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
2、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 LED 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 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 LED 生产中。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来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
3、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_8_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千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选自新华文摘2
4、014 年 13 期,有删改)8. 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萤火虫在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B. 第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除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C. 作者笔下的萤火虫既是文化的,又是科学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D. 本文通过对“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的原因分析,呼吁人们要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A.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B.
5、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C. 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D. 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10.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 的 一项是( )A. 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B. 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制作出的 LED 覆盖层,会在几年内运用到LED 生产中。C. 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D. 人们利用基因转
6、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能够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答案】8. A 9. D 10. B【8 题详解】A“依次说明了萤火虫在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没有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作用。【9 题详解】D 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光”删去后,语气有变化,但基本意思未变。【10 题详解】B 表述不符合文意。文中表述是“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到 LED 生产中”。2019 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植物也有语言夏爱兰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
7、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20 世纪 70 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
8、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
9、,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
10、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18. 文章中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9. 文章中第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0.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21. “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侧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答案】18.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19. “往往”
11、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0. 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21. 示例: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 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解析】【18 题详解】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一定要判断有几种说明方法,接着考虑是什么说明方法,最后按照相应说明方法的解答思路作答。文章
12、第段提出问题:植物有语言吗?;第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说明,得出植物是有语言的结论。思路:所用说明方法+其作用。据此作答即可。【19 题详解】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明确观点“不能”;再直接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的情况),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话“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20 题详解】考查对文章美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看清标题,找准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注意文段起到的“起承转合”
13、作用的关键词,通过梳理各段大意进行筛选概括。文章第段提出问题:植物有语言吗?;第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说明,得出植物是有语言的结论;第段说明植物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段说明不同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第段说明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喜怒哀乐的感情反应。据此提取要点,组织答案即可。【21 题详解】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者理清题干要求,两者结合联系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作答。注意语言得体,语句通顺,符合题意。文章主要说明了植物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的,题干中“植物活性翻译机”就是根据植物也
14、有语言这个特性发明的,生活的扫码功能也可以看成是受“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启示研究出来的,所以在作答时侧重科技智能这块的内容也是很切合实际的。四川省广安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
15、位信息)。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1948 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
16、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1987 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2010 年 4 月 21 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 100 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
17、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
18、4 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 5.5 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 3D 影像,影像最高可达 2.5 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 3D 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20. 文章开篇从电影星球大战与钢铁侠谈起,有什么好处?21. 第段中加点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22.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
19、作用?23. 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B. 在电影院戴 3D 眼镜观看的 3D 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技术投影仪放映的。C. 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D. 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答案】20.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息技术。21. 不能删去。“目前”表“时间限制”,如果删去就成了“在任何时候全息摄影术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2. 举例子。
20、列举了我国发行的邮折上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全息立体照片的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的特点,进而说明了全息技术越来越成熟,增强了文章说服力。23. C【解析】【20 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做答。从内容上看,钢铁侠及星球大战这两个电影,贴近生活,有吸引读者的作用;从结构上看,作者是想通过这两部电影中出现的一些高科技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息技术。【21 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目前”表示当前,对时间进行了限制,如果将“目前”删去,那就表示全息摄影术在过去也已经广泛应用,这与本文所要说明的内容不符,不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2 题详解
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从“1987 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可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该事例写出了“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也说明观点,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23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第段“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可知 A 项错误。由原文第段“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 3D 眼镜,就能观赏”可知 B 项错误;C 项正确,从文中“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这句话
22、得出。原文第段“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分析,D 项说法错误。故选 C。2019 年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耐寒植物如何过冬李耕拓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 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
23、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 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 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
24、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语文 分类 汇编 解析 第二 说明文 阅读
文档标签
- 中考说明文阅读
- 中考说明文
- 中考语文说明文
- 中考语文说明文专项
- 2021中考说明文阅读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诗词赏析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说明文阅读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命题作文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话题材料作文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半命题作文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记叙文阅读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议论文阅读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文化文学常识语法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说明文阅读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病句衔接排序仿写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名著阅读
-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二期文言文阅读
- 2023中考说明文阅读
- 2022中考说明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