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枞阳三中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统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 ”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
2、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
3、族文化的“根”与“魂” ,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 ,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 ,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
4、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国学的使命是什么?这牵涉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学研究是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国学自身的推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普及则是学者通过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国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
5、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不仅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摘编自学理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对国学表述不同,但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才是国学。B. 先秦诸子至宋明理学等思想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C. 从研究态度以及方法看,我们不能用实
6、用主义的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D. 国学研究为国学普及提供了内容,而国学普及又是对国学研究的成果的运用,两者相辅相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阐释国学概念,接着阐述对国学的正确认识,指明对待国学的态度,最后阐述国学使命。B. 中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关涉着国学弘扬、复兴与发展,这体现了立论的宏观视野。C. 国学研究应求是还是致用的问题并不矛盾,但作者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 。D. 文章从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阐述国学使命,以创造新文化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7、. 传统文化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更新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B. 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如果受到损害,可通过弘扬国学并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等普及方式得到修复。C. 推行孟子普及等国学教育工作,引导广大教育受众把所学的国学知识用于实践,就能够发挥国学的社会作用。D. 社会国学研究机构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的有用的技巧以及方法并加以推广,这是一种有益的做法。【答案】1. D 2. C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8、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选项“但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才是国学”错,原文并没有否认其他学者的说法,文中具体表述为“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 B 选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错,原文有“,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的说法。C 选项“我们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 ”过于绝对,原文为“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故选
9、 D【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选项“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 ”过于绝对,由原文第三段有“探寻是什么是更好的解决怎样做的前提”的说法,这里的关键在“更好地” 。也就是说理解“致用”未必一定要理解“求是” ,理解“求是”是理解“致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
10、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 选项“就能够发挥国学的社会作用”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C。【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 “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
11、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雪山哨卡上的小草谢志强战士李春林已在斯姆哈纳边防哨所驻守第三个春天了。这个海拔 3900米的“西陲第一哨” ,位在东经 73度 56分 55秒,建在雪线以上,终年白雪皑皑。驻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株草。李春林唯有靠记忆中的绿色来抵消哨卡无边的白。 “立春”过后就是“雨水” ,随后是“惊蛰” ,接着是“春分” ,他想象那记忆中的树和草正洇出绿意。 “清明” ,他在梦里去了爷爷的坟头,整个坟墓顿时绿了,似乎
12、爷爷咳嗽了一声,醒了。第二天,他终于憋不住了,来到指导员杨亲锁面前,一肚子话,却噎着那样,张不出口。指导员说:“小李,有啥事?你说。 ”李春林像姑娘一样羞得脸泛红,说:“指导员,我想请个假。 ”指导员说:“请假?啥急事?”他说:“下山。 ”指导员说:“下山有啥事?”他又咬咬嘴唇,不知怎地,眼睛盈满了泪花。他抹掉泪花,说:“指导员,我爹给我起的名字是春天的树林,我上山有三年了,连一根草也没见过,快到谷雨了,我想下山看看发芽的小草。 ”指导员立刻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说:“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想呢,你稍等。 ”不一会,指导员牵来一匹马,冲着营房里的李春林唤。李春林应声出来,眼睛像阳光照耀着雪峰,又一
13、次愣了,一脸傻样,嘴就裂出了笑。指导员抚抚马鬃,指着马背上的干粮和草料说:“你下山吧,代表我们去看看山下发芽的小草。 ”李春林接过缰绳,行了个标标准准的军礼跃身上马。马儿踏着雪奔去,一路白雪飞溅。太阳当空悬着,他渐渐闻到了草的气息,淡,却清新,不一会儿,一棵白杨树闯入了他的视野,他策马前去。到了树前,迫不及待地跳下马,然后,扑上去,紧紧搂住挺立的大白杨,像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恰巧有赶着驴车的老人路过,近前来问:“解放军你遇到啥麻烦了?要我帮帮你吗?”李春林止住了哭,说自己的名字是春天的树林他终于接近了树,就像亲兄弟相逢。他说:“现在,我太高兴了。 ”老人还是疑惑,手在空中一划,说:
14、“那边,树多得很嘛,到处都是你的兄弟嘛。 ”李春林笑了,指指遥远的雪山,还竖起了三个指头说:“我在那上边当了三年兵,一点点绿色也没见过。 ”老人乐了,说:“哦,你就是在高高雪山守护我们这低低的绿地呀,你到我的葡萄园去吧,那里也有发芽的小草呢。 ”李春林牵着马,像久渴见到泉水一样,一会儿趴到路边的草丛中,把脸埋进去;一会儿蹲到草丛中,抓一把嫩绿的草,塞进挎包里。老人任凭马慢悠悠地走,驴还趁机在路旁叼一撮草,边嚼边走。习惯了高山雪原的马,时不时地打着响鼻,似乎一时享受不了绿州的气息。那天,太阳西斜的时候,他告别了老人,挎包里装了一包新鲜的土和一把陈年的草籽。(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
15、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又咬咬嘴唇,不知怎地,眼睛盈满了泪花”表现了李春林十分急切地想看山下发芽的小草。B. “像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了李春林得偿夙愿,终于看了小草和树木,喜极而泣。C. 小说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情节曲折,悬念迭起,在跌宕起伏的叙述中饱含对边防战士的敬意。D. 小说虽只写了王春林和指导员两个军人,但以点带面,实际上赞颂了所有边防战士的高尚品格。5. 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探究小说的主旨。【答案】4. C 5. 点明小说的发生地点哨卡的具体位置,突出了哨卡的荒凉、没有生机,增加了故事的真
16、实性;为下文写李春林用记忆中的绿色抵消哨卡无边的白、向指导员请求下山看发芽的小草作铺垫;也为结尾写李春林用挎包装新鲜的土和陈年的草籽埋下伏笔。 6. 体现了边防战士生活的艰辛。李春林作为边防战士的代表,在海拔 3900 米终年白雪皑皑的“西陲第一哨”上,保卫着祖国的边陲,三年看不到一点绿意。体现了边防战士守卫国家的伟大和崇高。小说以李春林为代表刻画了一大批的边防战士,虽生活艰苦,但却无怨无悔,终年驻守边疆。体现了边防战士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虽然生活艰苦,终年看不到一棵树、一棵草,但边防战士仍然向往绿色,追求美好生活。体现了老百姓对边防战士的感激和敬意。小说以老人为代表,通过老人的话“你就是
17、在高高雪山守护我们这低低的绿地呀,你到我的葡萄园去吧,那里也有发芽的小草呢”揭示了边防战士之所以能艰苦地守卫边关的动机和目的,体现了军民鱼水情。【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C“情节曲折,悬念迭起”分析错误,文章内容虽然有点波澜,但够不成情节曲折,悬念迭起。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先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
18、点。再明确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 “斯姆哈纳边防哨所,海拔 3900米的西陲第一哨 ,位在东经 73度 56分 55秒,建在雪线以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终年白雪皑皑。驻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株草。渲染了荒凉的气氛。 ”为后文“我想下山看看发芽的小草。 ”做铺垫和为“蹲到草丛中,抓一把嫩绿的草,塞进挎包里。 ”埋下伏笔。【6 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尤其是情节、人物形象和文中的重点句子,这是探究的基础 。 “解放军你遇到啥麻烦了?要我帮帮你吗?” “
19、那边,树多得很嘛,到处都是你的兄弟嘛。 ”体现军民一家。 “战士李春林已在斯姆哈纳边防哨所驻守第三个春天了”表现边防战士守卫国家,爱我中华。 “指导员牵来一匹马,冲着营房里的李春林唤。 ”体现了战友情深。【点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为期两天的 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 2018年 12月 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G20 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以“为
20、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为主题,主要讨论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和气候变化等议题。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宣言 。宣言承认在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各国增长欠缺均衡,下行风险犹存。宣言关注贸易问题,并重申运用所有政策工具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均衡和包容性增长,通过对话和行动增强信心、抵御风险。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在峰会闭幕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G20 领导人峰会机制启动 10年后,已成为一个“对话与合作的共同空间” 。作为此次 G20领导人峰会的主席国,阿根廷的责任就是促使各方“达成共识”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通过协商达成协议。马克里同时强调贸易和
21、开放的重要性,他还呼吁“每一个人都继续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摘编自G20 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呼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材料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积极参与 G20这一多边机制的政策协调,对控制金融恐慌和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平息后,G20 峰会更多着眼于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就此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和主张,与世界共享中国智慧。在 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上,中国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理念。在 201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峰会上,中国提出“创新发展方式”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主张。在 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中国强调“加强宏观
22、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 “推动改革创新” “落实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建议。2016 年,中国成功举办 G20杭州峰会。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有力推动 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被誉为 G20合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充分体现了中国对 G20合作的全力支持与贡献。2017 年的德国汉堡峰会延续落实了杭州峰会的诸多共识。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国际法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指出,正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突出作用,让 G20愈发成为一个更适合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平台。深化改革,大开放,全力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世界上首个以进口
23、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促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2013 年至 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未来 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 24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 2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支持多边主义、全力推进南南合作,在各方面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摘编自G20 峰会十年变迁中国印记愈发鲜明 )材料三:G20之所以能够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因为 G20本身契合了全球发展的需求,并在全球治理中充分发挥了协调与平衡的作用。一方面,G20 涵盖了七国集团 G7)等传统工业强国
24、和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因而 G20兼顾了不同国家及地域之间的利益平衡,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另一方面,G20 属于非正式的国际论坛,各国以非正式磋商的形式对全球经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等议题开展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对话,因而 G20能从更为普遍性的视角对全球治理进行讨论与协商,具有较为灵活的实效性。目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得世界逐步进入一个全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时代,并对全球治理的公平性与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全球治理机制的变革仍滞后于这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原有国际秩序也无法满足全球治理的巨大需求。这一失衡导致全球治理的内在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不断扩大,全球社会由此面临着诸如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铜陵市 枞阳县 第三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上学 期期 统考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