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
2、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
3、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 下列关
4、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
5、提供了例证。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答案】1. A 2. A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6、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错,比如伊斯兰风格,文中第二段说“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 。C 项, “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错,原文第三段说“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 。D 项, “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错误,从文中来看, “推动”应为“昭示” 。【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
7、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 项,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意在说明青花瓷的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结果。【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于文无据。文本最后一段只是提到“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
8、并没有提到“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旅行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时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多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当“卧游” ,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 。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记得小学时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 ,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出门要带行李,那几十斤
9、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紧,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在某些国度,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我觉得“滑竿” “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 “御风而行,冷然善也” ,那是神仙生涯。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我们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钻出
10、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但并不想把世界缩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赏。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 “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防青纱帐起。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旅行是一种逃避。 “大隐藏人海” ,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岂但人海里安不得身?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
11、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晓,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
12、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大脏,知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 ,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摘自雅舍小品 ,有删减)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开篇,全文先谈担忧,后面重点谈旅行中夹杂的苦恼以及旅行的乐趣。B. 第四段提到“滑竿” “飞机”等三种交通工具,作者认为交通工具不能决定旅行
13、之苦乐,双脚着她的旅行更有趣。C. 作者认为生活中的伴侣不一定是旅行好伴侣,理想的旅行伴侣不能不说话,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D. “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 ,与第一段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了全文首尾呼应的特点,层次清晰。5. 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 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答案】4. D 5. (1)可以暂时从家庭狭小圈子中逃避出来;(2)可以获得解脱,感受枯寂的趣味;(3)享受清福,可以加强人与自然交流。 6. (1)语言文白夹杂,多处引用古诗文。如引用了“乘兴而来
14、,兴尽而返”等文句,以及“一汪子水” “整天咕嘟着嘴”等白话口语。既有文化内涵,又通俗易懂。(2)语言幽默风趣。 “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幽默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理想的旅行有静也有动。 (其他例句也可,须言之成理)(3)运用比喻、借代、反问等手法。如“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句运用借代、反问手法,形象表达了部分人对外出旅行的否定。 “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达了旅行带行李的苦恼。【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
15、魅力。D 项,首尾呼应不对,应为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旅行的苦恼,引起下文旅行的乐趣。【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筛选的能力。认真阅读,梳理文章,找到有效的语段,即第节,关注这两节的中心句,然后概括旅游的乐趣。第节“旅行是一种逃避。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 ”第节“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 ”“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
16、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晚,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 ”由以上的段落与语句可以概括出旅游的乐趣有以下原因:一是让人暂时从家庭狭小圈子中逃避出来,可以获得解脱。二是让人能感受到枯寂的趣味。三是能让人享受到清福,从而加强人与自然交流。 【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的特点及作用。首先要通读文章,其次是要了解语言的特点包括哪些方面,这样才能着手答题。 “御风而行,冷然善也” ,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 “一动不如一静” , “太
17、阳下没有新鲜事物” , “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 , “大隐藏人海” ,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 “一汪子水” “整天咕嘟着嘴”语言文白夹杂,多处引用古诗文,以及白话口语等。这样的语言具有有文化内涵。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理想的旅行有静也有动。语言幽默,又通俗易懂。综上,从语体色彩,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角度回答该题。点睛:散文语言特点的答题角度范围:1从用词的角度:寻找文段
18、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 (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答: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 (使用整散句结合,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言的灵动性增强。3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判定文中有无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
19、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答: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如。5从人称使用的角度: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四、设问方式: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五、答题思路: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第二步,举例分析(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 ;第三步,指出效果。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
20、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 2018 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 ,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
21、 年 4 月 20 日)材料二:20112016 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摘自知识产权发布研究中心2017 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 1 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
22、之义。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 年 9 月 29 日)材料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
23、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7. 下列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1 年到 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 25.3%下降到 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 年有微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 8.4%。B. 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 2016 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C. 2012 年至 2016 年间,比例一直下降
24、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蚌埠市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