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全册)
《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全册)(10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春【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
2、文春 (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示例:“红的像
3、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形式:我认为第_段的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 ,因为这句话用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 ,写出了_。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示例:我推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叠用“盼望” 足见急切,借“东风报讯” 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语调。我推荐:山朗润起不了,水涨起来
4、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动词排比用,写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我推荐:第三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 字和几个叠词用得妙。要读得轻、柔,仿佛陶醉其中。我推荐:描写春花的那一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用了不少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特别喜欢“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不仅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花的光亮,仿佛看到它那轻盈的姿态。要读得稍快,让人产生遐想。我推荐:描写春风的那段。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煦清新的特点。要读得慢而柔,仿佛在感受春风一般。我推荐:描写春雨的段。这一段写出春雨的特征,用几个比喻写出了雨的多、细、密。我推荐:第段。这
5、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女老少在春天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要读得有激情,读出力量来。我推荐:最后三句:用三个比喻,诠释出春天的特点:新、美、力。读的时候要读出赞美之情。3品好词: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学生品味,明确:“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卖弄”贬词褒用,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尽情歌唱的情态,表现了鸟儿跃动的活力和
6、生命的灵气。三、悟春1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2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急切3朗读“迎春图” 。思考: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的?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4.朗读末尾三段。学生质疑,然后老师提问。(1)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2)为什么又把春天 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3)为什么又 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呢?明确: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
7、有指望的“ 力”的特性。它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四、描春1通过研读春 ,你对“如何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有了哪些认识、收获?学生自己谈谈,不要求统一答案,能自学一点方法即可。2写一写: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写“秋天” ,突出秋天的特点。写完后小组交流展示,看谁写得最生动。结束语: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而且结构清晰:按盼春绘春颂春来组建全文。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他化入了整个春天,要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季,更应该抓紧这明媚的春光,奋力追求。
8、2.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
9、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1)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2) 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3) 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根据所读内容,解析文章题目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
10、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二、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1.齐声诵读第 3 段,思考:(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 就是(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
11、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 ,山尖用“镶” ,山坡用“ 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 ,并不都表示比喻。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 “看护妇” 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
12、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手法 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4.感情朗读第 3 语段。三、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2. 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作简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
13、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醍。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学生讨论评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来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运用拟人,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
14、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思考:(1)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2)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不可以。 “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 没有风” ,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2)用“卧” 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15、。四、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 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 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 的特点。结束语: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3.雨的四季【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的画面
16、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4.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1. 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欣赏文章画面美。2.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雨丝画面,配乐)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
17、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 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 ,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 、 温暖的情思 、 生命的欢乐 。一、读 1.(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学生听读) 同学们听后,定会发现作者很喜欢雨,他是怎样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呢?(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 ,这四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老师最
18、喜欢“春雨图” ,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它。 2.分析“春雨图”: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 ,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欣赏配乐朗诵,我想,我们同学也能读,而且会读得更好。请一位同学朗读, (同学
19、们最想听谁读?)在听的同时,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句。 (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 ): 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多媒体展示: 柔软 春雨绵绵娇媚 驱走冬天 透明 改变姿容教师小结: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把你的五官都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
20、雨的功劳啊!在这里,作者对雨充满了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这段文字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你的鼻子和嘴唇。 ”我忍不住作个深呼吸。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段文字) 3.同学们可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夏、秋、冬雨图。 (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 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多媒体展示: 热烈 夏雨倾盆 丰满大地 展示诱惑 粗犷 教师小结: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多媒体展示: 端庄 深情 秋雨轻轻 倾诉 沉思 纯净灵魂 产生情思 轻 发光 教师小结:“自古逢秋悲寂寥 ”,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
21、凄凉,更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 的伤感。 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多媒体展示: 自然冬雨透明 降临温暖 带来蜜情平静 教师小结: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 归纳总结: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文也可说是 “文中有画”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如果说秋雨是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了。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二、悟 1.体会情感: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
22、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喜欢(美) 爱恋(活力、滋润、流动) 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 1、6、7 段) 作者也曾说过:“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 ” 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 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三、延伸拓展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
23、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 (多媒体展示、齐读)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师生共同赏析) 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结束语: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 ,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4.秋
24、天【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学习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 ,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