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测试(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测试(含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 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1918 年 3 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A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 A解析 由题干中“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和“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
2、环节”可以得出 A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C 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1922 年 3 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 ;1923 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表明( )A改造农业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B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列宁已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D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答案 C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摆脱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巩固政权,A项错误;B 项材料没有体现;由“1923 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
3、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可以看出,列宁已经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故选 C 项;材料不能看出农业合作社的地位,D 项排除。31924 年,吉诺维耶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答案 B解析 1925 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A 项时间不符;从材料中许多领导人都表示“不会再有因
4、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退却” ,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可知,B 项符合题意,而 C 项不符合这些人的看法,排除;正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才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故 D 项错误。4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赫鲁晓夫进行改革答案 B解析 “支离破碎的工业网” “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 “俄国大地开始复苏”等表明,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区恢复资本主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故选 B 项。A 项与“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不符,排除;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在经济复苏后开始的,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5(2018广东惠州调研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需要解决苏联经济尽快工业化的市场任务,然而工业化对于每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的要求远比新经济政策能给予的要多得多。对这种观点解释合理的是,新经济政策( )A恢复了国民经济 B冲击了国有企业C滞后于形势发展 D推动了“一五”计划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得出,这位学者对新经济政策所持有的是一种否定的态度, “恢复了国民经济” ,这属于正面的积极评价且材料根本从无体现,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规定由苏维埃政权掌控关
6、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中型企业,B 项错误;“滞后于形势发展”属于消极的负面评价,与材料“然而工业化对于每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的要求远比新经济政策能给予的要多得多”相吻合,C 项正确;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1928 年,优先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D 项错误。6(2018湖南怀化期中 )有许多学者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模式B实行 “按劳分配”的原则C强调计
7、划与市场相结合D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答案 C解析 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说法错误,A 项错误;实行 “按劳分配”不能全面概括材料,B 项错误;据材料中“在国家计划范围内”和“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可以看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C 项正确;据材料中“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可知放弃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说法过于绝对,D 项错误。7 “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 指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积累、先轻后重的工业化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目的是( )A改变
8、苏联经济落后的局面B保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C解除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D巩固国防和苏维埃政权答案 D解析 材料“战争日益逼近” “保卫国家”等信息说明发展重工业的目的是巩固国防和政权,故 D 项正确 。经济落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A 项错误;反法西斯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于二战后形成,不符合材料内容,故 C 项错误。8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区域分工,经济单一 B优先发展重化工业C高度集权,侵犯人权 D
9、片面强调国家利益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 “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 “实质上反映了”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对国家利益的片面重视,D 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比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情况 ,故排除 B 项;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项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9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 年 7 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苏联的这一做法( )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B是新经济政
10、策的延续C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D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答案 C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商品市场,与材料信息不符,A 项排除;新经济政策 1928 年被计划经济取代,B 项排除;由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这是苏联政府以牺牲农业来为工业的发展准备资金,有利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故 C 项正确;D 项说法错误 。10斯大林在 1929 年宣称:“大约在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 ”苏联为实现“粮食产量最高”采取的途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开展农业集体化 D扩大农场的自主权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11、苏联为实现“粮食产量最高”采取的途径是开展农业集体化,C 项正确。A 项余粮收集制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B 项征收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排除;D 项扩大农场的自主权与农业集体化置于国家管理体制之下不符,排除。11(2018云南腾冲八中高一期末)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贷款,1929 年危机发生后,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 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 2 亿里拉的贷款。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大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B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C西方国家由此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D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
12、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经济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危机刺激消费,纷纷加大对外资本与商品输出,客观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机会,故A 项正确。B 项时间上与材料内容不符; C.D 两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12(2016全国卷 )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 B解析 题干中的“4 年以后” ,即 1932 年以后,结
13、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当时苏联正在实施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美国人关注苏联,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与史实不符,经济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未发生经济危机;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它不会关注集体化和公有制,故 C.D 两项错误。13仅在 1932 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苏联( )A不再成为西方国家遏制的目标B找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C利用西方困境争取发展自身经济D新经济政策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信
14、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排除;B项说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新经济政策在 1927 年就逐渐被取消了,D 项排除;C 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故选 C 项。14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取消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收购制。将原来 280 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 )A意在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严重脱离苏联社会现实需要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答案 B解析 农产品收购制的实施,使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因此 B 项说法正确。材料中的改革是在农
15、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做出的修补,与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全不同,故排除 A 项;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弊端的情况下进行的,符合苏联社会现实,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故 D 项错误 。151958 年 1 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者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苏联农业领域出现“浮夸风”现象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成效C赫鲁晓夫已认识到改革的根本症结D农业集体化仍具有顽强生命力答
16、案 A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赫鲁晓夫在农业工作会议上对莫斯科州虚报粮食产量的反对,故选 A 项;B 项与题干无关 ,排除;苏联问题的症结在于斯大林模式的日渐僵化,但赫鲁晓夫未能真正认识到,仅将改革重点放在纠正斯大林模式下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故 C.D 两项错误 。16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A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B打破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答案 D解析 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 A.C 两项错误; B 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勃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 第七 单元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水平 测试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