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含解析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2020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含解析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含解析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 三十)(建议用时:40 分钟)A 组 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特征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C当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 K 值增大B 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 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 错误;K 值是环境允许生物生存最大容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使该种群的 K 值增大,D 错误。 2关于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法运用了昆虫的避光性原理B该方法是调查活动能力
2、强的农业害虫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C将大田中用黑灯光诱捕法获取的种群密度与历史记录作对照,可得出反应密度大小的准确数据D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能很好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该方法运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原理,A 错误;将大田中用黑灯光诱捕法获取的种群密度与历史记录作对照,只能得出种群密度大小的估算值,不能得出准确数据,C 错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依据种群的年龄组成,而不是种群密度,D 错误。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 1975 年低B1971 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
3、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 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1972 年,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大于 1975 年的种群密度,种内斗争更激烈,A 错误;该植物 1971 年的种子萌发数为 1 000,幼苗数为 450 左右,成熟株数约为 350,B 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去掉所得的数据, C 错误;在图示 5 年间,种群密度呈减小趋势,不是“S”型增长, D 错误。4(2019山西省晋中市高三调研)20 世纪 30 年代,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图实线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4、环颈雉的种群密度B实线呈 “Z”型的原因可能是环颈雉越冬时死亡率上升C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N tN 0t),其中 1D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每年应捕获其种群数量的 1/2D 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每年应在种群数量超过 K/2 时捕获,且其捕获后剩余量保持在 K/2 水平,由此判断 D 项错误。5(2018浙江高考 )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L 值(L 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 4 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 1 年末甲乙两种群
5、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 2 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 3 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 4 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C 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 1 年末甲种群的 L 值约为 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乙种群的 L 值稍大于 1.0,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两种群具体增加的数量无法得出,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A 正确;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因此第 2 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 正确;第 3 年末乙种群的 L 值1.0,且在接下来的第 34 年内 L 值小于 0,即种群数量在减少,故在第 3 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6、,C 正确;这 4 年中,甲种群的 L 值均为 1.5,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都较前一年多,D 错误。6某同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结果分析科学的是( )A培养酵母菌前,加热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用吸管从静置的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进行计数C图中 c 点和 d 点相比,d 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De 点和 f 点种群数量相同,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同C 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酵母菌初期进行有氧呼吸,繁殖速度快,A 错误;吸取培养液前应先振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B 错误;
7、f 点与 e 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相同,但前者种群数量处于增长时期,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后者则处于种群衰退时期,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 错误。 7下表是对不同栖息地中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单位: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栖息地 样方 1 样方 2 样方 3 平均森林边缘 15 18 15 16小溪岸边 12 14 13 13森林 5 5 2 4A美洲大树莓数量调查时,选取的样方是随机的B选取多个样方进行调查,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C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D调查结果表明美洲大树莓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D 由表中统计数据可知,美洲大树莓在森林边缘的环境中数量最
8、多,而在小溪岸边次之,说明其适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由此判断 D 项错误。8(2019辽宁实验中学高三期末)蚜虫是农作物常见的害虫,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6 月 14 日以后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B甲、乙种群分别表示蚜虫、七星瓢虫C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D7 月 12 日26 日,蚜虫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A 分析曲线可知,6 月 14 日以后甲和乙的种群数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但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变,A 错误;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二者间存在捕食关系,捕食者(七星瓢虫)随被捕食者(蚜虫) 的数量变化
9、而变化,因此甲、乙种群分别表示蚜虫、七星瓢虫,B 正确;蚜虫的活动能力极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C 正确; 7 月 12 日26 日,蚜虫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 正确。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C该种群年龄结构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密度B 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
10、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A 正确;从题中柱形图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 2 月底到 6 月逐渐增多,从 6 月到 12 月逐渐减少至 12 月变为 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 2 月底到 6 月,到 12 月都成熟,10 月份出生率可能为 0,B 错误;由题干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 正确;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使种群密度减小,D 正确。教师用书独具(2018淄博市高三二模 )如图为大草履虫在池塘中的种群增长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某同学从池塘中取水样 0.1 mL 于凹玻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版人教版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集训 解析 30 种群 特征 数量 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