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2课《祝福》学案(含答案)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2课《祝福》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2课《祝福》学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 祝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1)钝响( ) (2)寒暄( ) (3)草窠( )(4)俨然( ) (5)悚然( ) (6)踌蹰( )(7)谬种( ) (8)形骸( ) (9)歆享( )(10)牲醴( ) (11)蹙缩( ) (12)桌帏( )(13)讪讪( ) 【答案】 (1)dn (2)xun (3)k (4)yn (5)sng (6)chu ch (7)mi (8)hi (9)xn (10)l (11)c (12)wi (13)shn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笼 (2)槛笼 罩 ( )囚 笼 ( )) 兽 槛 ( )门 槛 ( ))(3)间 (4
2、)更时 间 ( )间 或 ( )) 少 不 更 事 ( )更 加 ( ) )(5)拗 (6)咽执 拗 ( )拗 断 ( )拗 口 ( )) 咽 喉 ( )咽 气 ( )呜 咽 ( ))2语境辨析法(7)为了便于监 ( )督学生读书,国子监 ( )还把教师的办公室设在了教室旁边。【答案】 (1)lng lng (2)jin kn (3)jin jin (4)gng gng (5)ni o o (6)yn yn y (7) jin jin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2)和 i( )烟 i( )) 康 x( )y( )指 气 使 )(3) (4)脸 ji( )汗 流 ji( )背 ) 形
3、 hi( )hi( )然 )【答案】 (1)蔼 霭 (2)熙 颐 (3)颊 浃 (4)骸 骇第 3 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沸反盈天:_(2)走投无路:_(3)百无聊赖:_(4)天有不测风云:_【答案】 (1)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2)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3)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4)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2理解辨析中止终止“中止”是中途停止,多属主观行为,强调过程中被打断,可以继续,也可以停止。 “终止”是最终停止,多属客观行为,强调结果。二者都有“停止”的意思,前者强调中途停止,后者强调最终停止。3对点
4、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滴滴叫板快的,微信叫板支付宝,从今年 1 月开始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 ,到现在价格战的偃旗息鼓,本就一池活水的出租车市场已被搅得沸反盈天。( )(2)国美在经历种种内部波折之后,仍然抱着对扩张战略的迷信,但在电子商务崛起之后,游戏规则已然改变。对手们一个接一个越过国美,家电连锁模式走投无路。( )(3)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指出,记者跟随执法部门探访了多家单位网络办公平台,发现大多都已是“人去台空” ,只留下少数工作人员在百无聊赖地玩着手机。( )(4)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谁不高兴呢?( )(5
5、)近日,宜宾珙县某公司生产的净重 7 275 千克、货值 13.82 万美元的桑蚕茧顺利出口泰国。此举标志着宜宾桑蚕茧中止出口 6 年后顺利重返国际市场。( )【答案】 (1) (2) “走投无路”形容处境极端困难。应改为“日暮途穷” ,比喻到了末日。(3) (4) “天有不测风云”多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用在此处不合语境。(5)常识速览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2 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1918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1 年写成中篇
6、小说阿 Q 正传 ,成功塑造了阿 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 年写成小说集呐喊 ,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祝福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20 世纪 20 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这一时期探索
7、的主要问题。因此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了祝福这篇小说。1文学常识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名始于宋朝,指的是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指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2文化常识中国主要节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 。东汉崔寔(sh)四民月令载:“正月一日,是谓正日,洁祀祖祢,进酒降神。 ”家人皆着鲜衣,少年依次给长者拜年祝贺,放爆竹,家宴时,饮椒柏酒,放五辛盘(葱、蒜、韭菜、茼蒿、芥菜),邻里亲戚,不分贫
8、富,互相拜贺祝福;家家门上钉上桃木板,称“桃符” ,每年更换一块新的。元宵: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也称“元宵节、元夜、灯节” 。唐宋两代元宵观灯成为盛事,官宦人家的公子小姐、市民之家的翁妪少年均走街串巷,尽情观灯,毫无避忌。除官家搭设彩棚,悬挂各种奇异灯笼,各店铺、富贵人家也在自家门前悬挂彩灯,供人观赏。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唐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宋黄庭坚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端午:也叫“五月节、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这个节日从战国延续至今。传说楚人为纪念屈原,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包粽子
9、,用艾蒿或剪成剑形的蒲叶插在房檐,用艾水洗脸,都是为了除秽辟邪。唐宋以后,端午被定为大节,朝廷常给百官赏赐。中秋:也叫“八月节、团圆节” 。古人认为这天月亮最圆最亮,民间以合家团聚赏月、拜月,吃月饼、瓜果,祈求全家团圆。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叫“岁除” ,晚上叫“除夕” ,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除夕之夜,家家放爆竹,挂灯笼,迎诸神,人们通宵不睡,谓之守岁。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小说通过对祥林嫂这一中国社会最底层、最苦难的劳动妇女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她被冷酷残忍的“病态社会”摧残乃至吞噬的悲惨遭遇,愤怒地控诉了吃人的旧社会的罪恶,指出了反封建的必要性。文脉梳理_ _【答案】 寂然死去 再到鲁镇文本深
10、读自主探究一、分析小说结构及作用1课文先用序幕摆出故事的结局,再用回忆展开故事情节,最后用尾声结束故事。这种“序幕回忆”的方法有何好处?_【答案】 作者这样安排,能在故事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先摆出祥林嫂的可怕形象和痛苦的精神状态,就使读者急于要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她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而且突然宣布祥林嫂的惨死,就更加强烈地引起读者的这种疑问和迫切希望知道故事原委的心情;然后又写出祥林嫂的半生事迹,使读者一步步了解她的遭遇,一点点解除疑虑,同时也会越来越增加对她的同情;最后的尾声在情景和气氛上都和第一大段紧密相连,遥相呼应。这是运用倒叙的手法来安排故事情节的。2文章开篇和结尾都描写
11、了祝福的景象,这种特定环境的描写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_【答案】 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环境,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结尾的景物描写则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我”的心情,与开头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中心,同时在布局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二、赏析肖像描写的作用3找出全文中三处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并分析这些肖像描写分别反映了祥林嫂怎样的生活状态。肖像描写 生活状态初到鲁四老爷家 年轻守寡,营养不良,青春尚在,安分守己,好劳动力再到鲁四老爷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两颊上
12、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鲁迅河边相遇 精神完全麻木,木偶人,活僵尸【答案】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二十六七岁,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壮大,顺着眼 年轻守寡,营养不良,青春早逝,精神上受到极大摧残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三、鉴赏形象及作用4小说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_【答案】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
13、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时,她挣扎;面对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更是拼命地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不但平平安安做人的权利没有争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已破灭。 祥林嫂是一位被病态社会摧残致死的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如果说善良和光明的毁灭是悲剧,
14、那么祥林嫂正是一个被毁灭的审美形象,小说深沉而忧郁的悲剧价值在于对旧中国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5在祝福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我”一个远离故乡的知识分子作为叙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如鲁四老爷、四婶、冲茶的短工或是柳妈呢?_【答案】 因为故事中除“我”以外的其他人物没有一个真正关心祥林嫂的不幸。这些冷酷、麻木、愚钝的灵魂,感受不到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和社会的黑暗,也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因此他们注定担当不起故事叙述人的角色。只有远离了鲁镇传统社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我” ,才能站在更高的视点上,以“知识者”的理性精神来认识和思索祥林嫂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意义,来暴露鲁镇人们人性的残忍。小说通
15、过对“我”祥林嫂不幸的目击者、对冷漠的现实和对其他人无动于衷的态度的刻画,更凸现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勇敢地自我解剖的精神。合作探究6这篇小说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请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却取名为“祝福”呢?_【答案】 小说从鲁镇的人们忙于准备“祝福”的背景开始,又以鲁镇上“祝福”的爆竹声惊醒了正在回忆中的“我”结束。 “祝福”是这个悲惨故事的情节线索,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祝福”的场景为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在这“祝福”的风情画里,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这是造成人物悲
16、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一般情况下,提到“祝福” ,往往使人们感觉到的是浓浓的情谊亲情、友情以及祥和喜庆的气氛。而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命运中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环境里,祥林嫂死在“天地圣众” “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以“祝福”为标题,就把“杀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了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就更能增强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更能突出主题,也包含了作者反讽的深意。而以“祥林嫂”为题,则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7在祥林嫂不幸的人生中,她周围的人是怎样表现的呢?作者描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_【答案】 (1)祥林嫂人生中的几次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人教版 语文 必修 祝福 学案含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