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基础知识训练(9 分,每小题 3 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邬老太年轻时就常常帮同事和街坊邻居缝制衣服,_之下,她的女儿从小就认为助人为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92 岁的“飞虎队”成员理查德舍曼接受采访时说:“我_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许多暴行,看到中国老百姓在战争期间到处流离失所的悲惨。”“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_的词汇。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全社会立即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的热潮。A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B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C耳濡目染 耳
2、熟能详 耳闻目睹D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解析:选 D “耳闻目睹”和 “耳濡目染”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但是二者意思有差别。“耳闻目睹”强调亲耳听到,亲眼看到,是否受到影响则不管;“耳濡目染”则强调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B要让学生养成对汉字构造、汉字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小养成一丝不苟的书写习惯,激发他们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是现实需要与根本之道。C在微阅读逐渐引领风骚而纸质
3、阅读渐行渐远的今天,实体书店开展讲座与读者见面会给读者带来的享受是网络商城无法提供的。D多年以来,我国过度偏重英语课程,认为其与语文、数学等主课同等重要,但这一高考考试思路已经不符合现在的社会发展实际。解析:选 D A 项,成分残缺,缺谓语,应改为“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B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 “要让学生从小养成一丝不苟的书写习惯,养成对汉字构造、汉字文化的审美能力”。C 项,搭配不当,“开展”与“讲座与读者见面会”不搭配,应将“开展”改为“举行”。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差异化、多样化的作品不断满足大众日
4、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_。_,_,_,_,_。所以,从根本上说,文艺创作不能缺失灵魂。忘了文艺所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市场竞争中涌现了一些既有口碑又有票房与点击率的文艺精品于是,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问题但是一些从业者误读、扭曲市场,片面理解文艺的属性,单纯追求感官刺激在文艺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低俗、庸俗甚至恶俗的作品A BC D解析:选 D 根据第一处的句号及前面的内容,再结合六句话,可知当排第一,承接前文讲市场上涌现了一些文艺精品;后面讲因为从业者的一些问题,文艺创作方面存在一些不好现象,根据句间的逻辑关系,可知选 D。二、阅读能力训练
5、(66 分)(一)课内阅读(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当时我心想:多古怪的一切!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疯疯癫癫来到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两千年来的读书人,或许就没有福分读九歌那类文章,中国文学史也就不会如现在的样子了。在这一段长长岁月中,世界上多少民族皆堕落了,衰老了,灭亡了。即如号称东亚大国的一片土地,也已经有过多少次被从西北方远来沙漠中的蛮族,骑了膘壮的马匹,手持强弓硬弩,长枪大戟,到处践踏蹂躏!(辛亥革命前夕,在这苗蛮杂处的一个边镇上,向土民最后一次大规模施行杀戮的统治者,就是一个北方清朝的宗室!辛亥以后,老袁梦想做皇帝
6、时,又有两师北佬在这里和滇军作战了大半年。)然而这地方的一切,虽在历史中照样发生不断的杀戮,争夺,以及一到改朝换代时,派人民担负种种不幸命运,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发,剪发,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种种限制与支配,然而细细一想,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像今古相同,不分彼此。这时节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4“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一句应当怎样理解?(4 分)答: 解析:先在文中找到题干这句话,然后对“虽在历史中照样发生不断的杀戮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种种限制与支配”等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即可。参考答案:“这些人”
7、在生活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无意去影响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发展看起来与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的命运也就像羊群的命运一样被迫“担负种种不幸命运”。5文中说“这时节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结合文意,概括指出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 分)答: 解析:回答“这样说的原因”,只要扣住“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这个信息点,结合文本概括即可。参考答案: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像今古相同,不分彼此。6文中写屈原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 分)答: 解析:分析“写屈原有何作用”,结合写屈原的具体内容与作者所眼见的光景作答即可。参 考 答 案 : 文
8、 中 写 到 屈 原 是 为 了 明 确 那 一 段 历 史 , 运 用 古 今 对 照 , 说 明 历 史 的 “今古 相 同 ”。7作者在这一语段中流露出对乡民生活什么样的态度?(4 分)答: 解析:作者在这一语段中流露出的对乡民生活的态度是复杂的。由“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等描写来看是热爱,由作者对其“今古相同”的历史的议论来看是担忧。参考答案:一方面有对其自然淳朴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还有对其消极、不思变更状态的担忧。(二)拓展阅读(5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25 分)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周 涛 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高贵和有智慧的人
9、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
10、让自己扎根大地(根据地) 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
11、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极其可笑。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
12、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
13、”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已经只有这些了。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他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选自 美文十年精华,有删节)8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这是一篇感悟大树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的散文,作者认为大树会教会我们许多东西,大树是我们的亲人和老师。B作者怀着对大树的崇敬之情,叙述大树的生长状况,赞扬他们“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甚至说“它们就是帝王”,字里行间充满了溢美之词。C
14、作者举出两棵树王及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左公柳”的例子,除赞扬它们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以外,某种意义上是在嘲笑人的愚蠢可笑。D文章以梧桐树王为例,意在赞美它战胜条件的艰苦,以顽强的生命力尽显王者风范;以无花果王为例,意在赞美它尽己所能做出最大贡献的品德。E文中称赞大树有灵有智是恰当的,结尾段说从每一棵左公柳的神态雄姿上可“找到左宗棠的神韵”树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就说得有点离奇了。解析:选 AD B 项,“溢美之词”表述错误,“溢美”是过分赞美的意思,这里是由衷地赞美,不能说成是“过分”。C 项,“默默奉献的精神”文中无依据,属无中生有。E 项,“树会遗传”说法太肯定;原文只是说“难道
15、”“会遗传”,是一种揣测语气。9文章首段最后说“一棵大树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结合全文解说“伟大”“高贵”“智慧”的含义。(6 分)伟大: 高贵: 智慧: 参考答案:(伟大:)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高贵:) 贡献全部,从未索取。姿态优美,出神入化。(智慧:) 有灵有智,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处理复杂关系的大师。10请简要列举文中使用对比手法的内容,并解说表达的作者情感。(6 分)答: 参考答案: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相比,这一对比突出了树的生命更长久,活得更从容,它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更能引发读者对树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16、。树的自生自长和家畜靠人喂养照料相比,这一对比表现了树为人们贡献了全部却从不索取的无私、执着,更能引发读者对大树的深深敬意,感悟树的奉献精神。11文章中树的形象,有人认为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有人认为更是人的“风貌”的象征,阅读全文后,树的形象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你的现实生活感受写出一段赏析性文字。(8 分)答: 参考答案:树象征着一种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取万物之精气,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战胜大大小小的灾难;经历时间的考验。写出了树的生命力很强。它生机勃勃,让它的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树是人活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语文 语文版 必修 第三 单元 质量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