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2单元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2单元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2单元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2510000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 7 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 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 也是可能的。 ”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
2、2510000 吗?”识 作 者 坚定的民主战士闻一多闻一多(1899 1946) ,汉族,原名亦多,又名家骅,字友三、友山。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诗人、学者。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 死水等。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刘半农刘半农(1891 1934) ,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原名刘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是最早发表白话诗的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瓦釜集 扬鞭集 。翻译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 茶花女 ,高尔基的小说二十六人 。他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
3、、实践者。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 “它”二字,沿用至今。少产的著名诗人痖弦痖弦,1932 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49 年去台湾,1966 年 12 月退伍。1954 年与洛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1975 年任幼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年 10 月起担任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社长。现移居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 深渊 盐 痖弦诗集等。与乡村和大地融为一体的诗人江非江非,本名王学涛,1974 年生,山东临沂人。现居海南。他的诗歌植根乡土,直面人生,以平民心态,为诗歌奉献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乡村生活画卷。参加第十八届“青春
4、诗会” ,获北京文学奖、 诗刊社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主要诗集有独角戏 纪念册 一只蚂蚁上路了等。探 背 景 也许葬歌1926 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患重病。闻一多得知后,匆匆返回家乡。但已经晚了,立瑛因为病情严重,无法挽救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女儿,以最隆重的方式诗歌来祭奠女儿的亡灵。这就是也许葬歌的创作背景。一个小农家的暮1920 年,在文学革命初战告捷的时候,刘半农这位为它“狠打了几次大仗”的战士却携妻将雏,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到欧洲攻读语言学,由此开始了学者生涯。但是,学问之道并没有消解其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热情,相
5、反,远离故土的孤寂与悲哀在无情煎熬着他,折磨着他;于是,在彻夜难眠之中,在孤灯片影之下,这位为白话新诗的诞生而费尽心力的诗人在异国他乡又挥笔写就了许多思乡的诗章。 一个小农家的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秋歌给暖暖这首诗写于痖弦写作生涯的早期,当时他只有 30 岁,正是英姿勃发之时。这一时期,诗人提出“新民族诗型”的观点,主张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雨东方味。一再回响着汉语古典诗歌的声音的秋歌给暖暖可以看作是对这一观点的实践。妈妈20 世纪最后 20 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一批批生长在乡村的青年背起母亲为他们收拾起的行囊,涌进城市,打工或者读书,他们穿行在现代都市里,感受到光电
6、声色的绚烂,震惊于各种物质文明的奇观,接受了现代文化,尤其是娱乐文化的巨大冲击,地铁、电车、飞机、点钞机、印钞机、玛丽莲梦露等,既是感官的刺激,又是心灵的改写:他们知道了另一种生活,一种与乡村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他们似懂非懂地明白了财富的生产过程和奥秘。于是,当他们再回头来看过去的乡村生活,再审视母亲一生没有走出的那块土地,那永远劳累而贫穷的命运,他们内心中有多么大的遗憾和失落、惆怅和茫然。江非,一个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诗人,当他以这样的视角再来看看他妈妈背柴火的身影时,他的心里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与辛酸。巧 识 文 新月社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 1923 年
7、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在 1927 年春迁往上海,1933 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 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建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
8、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 ,为意大利文 sonetto、英文 Sonnet、法文 sonnet的音译。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 ,后传到欧洲各国。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 11 个音节,韵式为 ABBA,ABBA,CDE,CDE 或ABBA,ABBA,CDC ,CDC。另一种类型称为“ 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an)或“伊丽莎白体” ,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每行 10 个音节,韵式为ABAB,CDCD,EFEF,GG。整体感知也
9、许葬歌也许葬歌中“也许”一词贯穿全诗,并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爱女的死亡假设为安睡,表达了作者始终不愿意接受女儿死亡的事实。为了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作者便叫夜鹰、蛙、蝙蝠不要嘈吵,也禁止阳光、清风骚扰女儿,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处处流露出诗人对女儿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的感情,进而表达出对女儿的刻骨的爱以及失去女儿的无限的痛苦。一个小农家的暮一个小农家的暮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细节,再现了三个恬淡的农家生活画面:“农妇夜炊图” “农夫收工图” “孩子观月图” 。为我们展现了静穆、和谐、拙朴的农家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秋歌给暖暖诗歌通过落叶、荻花、
10、湖沼、大雁、马蹄、落花以及破碎的琴韵和幽幽的寺院等极富古典气息的意象和场景,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淡远清凉的意境,并用回环往复的复沓笔法深情地呼唤着“暖暖” ,表达出作者对人间温暖的向往与追求。妈妈诗歌以对比和白描的手法,以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地铁、电车、飞机、玛丽莲 梦露、银行的点钞机等城市中司空见惯的景象与妈妈生活的封闭落后的农村进行对比,在巨大的反差中给人以震撼的力量,从而反衬出妈妈面对艰苦生活的坚韧的人生态度和“我”对妈妈的思念与赞美。文本精析一、阅读也许葬歌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1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答案】 死者已长眠
11、地下,哪里还会有阳光清风呢?这在道理上是不通的,而这看似“不通”又正好表明诗人殷切的关注之情。为了“庇护你睡” ,定然要做到“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 “撑一伞松荫”也是暗示所在的环境。2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答案】 诗句间接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世上的生活是如此痛苦,早夭也不失是一种美好的归宿。这样写真切地表现身为人父对女儿血脉相连、难以割舍的悲哀与无奈。3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答案】 松树是常常种在坟墓前的树木。取小孩睡觉需要摇篮曲的特点,用“也许”猜测孩子可能会喜欢听“蚯蚓翻泥” “根须吸水”的声音。二、阅读一个小农家的
12、暮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4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答案】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妇夜炊图”:她在灶下煮饭,灶里燃烧着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山柴熊熊,从灶门透出“嫣红的火光” ,映红了她的脸庞,映红了她青布的衣裳。在这幅夜炊图中,诗人实写了夜炊时的声响(“必必剥剥的响”)和光色(“嫣红的火光” “青布的衣裳”) ,虚写了味感( 即我们能感觉联想到山柴的清香和弥漫的饭香),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活的静谧和温暖。这就从总体上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调。“嫣红”和“青布”颜色的对比鲜明,动词“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人教版 语文 中国 现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诗歌 部分 单元 也许 一个 农家 暮秋 暖暖 妈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