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二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静海区二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区二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静海一中 2018-2019第二学期高二语文(3 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第 I 卷(选择题 共 18分)一、 (10 分, 每小题 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训诂(g) 恶梦 ( ) 寂寥(lio ) 名媛(yun) 少安毋躁(sho)B. 狷狂(jun )博取(b) 潜伏(qin) 颠簸 (b) 披沙捡金(jin)C. 篡改(cun)梵文(fn )通牒 (di) 黄膘马(bio)源远流长(yun)D. 偾事(fn ) 胡诌(zhu) 摒弃 (bn g)乐陶陶(to)徇私枉法(x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及识
2、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要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读音字形正误。本题 A 项, “少安毋躁 ”的“少”应读 sho;B 项, “潜伏”的“潜”应读qin, “披沙捡金”应为“披沙拣金” ,是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的意思;C 项, “梵文”的“梵文”应读 fn, “黄膘马”应为“黄骠马” ,意思是一种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故选 D。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金圣叹,中国颇负 的文学批评家,才气纵横,性情狂傲。他选录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
3、近六百首进行细致点评,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或 ,或借题发挥。 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 ,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A. 胜名 醍醐灌顶 笔走龙蛇B. 胜名 鞭辟入里 笔走龙蛇C. 盛名 鞭辟入里 妙笔生花D. 盛名 醍醐灌顶 妙笔生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胜名,指有非常好的名声,人人
4、皆知。盛名,很大的名望。语境是说金圣叹作为文学批评家在中国古代的名声很大。因此选用“盛名” 。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鞭辟入里,意思是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语境是说金圣叹对所选的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分析透彻。因此选用“鞭辟入里”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语境是赞叹金圣叹的文笔很厉害。因此选用“妙笔生花” 。故选 C。【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 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 ,爱护(下辈) ;
5、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2看适用范围。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 “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 “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应选“洪亮” ,应选“嘹亮” ,应选“响亮” 。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如:启用、起用 2看成分搭配。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 “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从色彩方面
6、辨析: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 和书面语 (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见面”和“会见” 、 “办法”和“措施” 、 “害怕”和“胆怯” ,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经得起重复。 , , ,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
7、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成了经典。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 ,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8、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语境前面是说经典经得起重复,也就是反复阅读。应先说,由一般的话说多了人烦与经典的话人们一遍遍地说形成对比,以突出经典的主语言魅力。因此排除 AB 项。由“不但甚至”可知,之间是递进关系,因此应先后,排除C 项。故选 D。【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
9、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展增进了中日两国书法艺术家的友好往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B. 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稳步推进,应用也已走出国门,不仅服务亚太地区,而且逐步向全球提供服务。C. 从 3月 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算起,截至 4月 11日,已有 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机构和单位正式挂牌亮相,迎接新身份。D. 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 “不耽误一节
10、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是他给自己定下的“铁律”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 A 项,结构混乱, “推动”和“对起到了积极作用”句式杂糅,可删去“起到了积极作用”或在“推动”前加“对” ;C 项,不合逻辑, “部门、机构和单位”概念交叉;D 项,成分残缺, “打造”后缺宾语中心词,可以在“全能型”后加“教师” 。故选 B。【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
1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 、 “防止” 、“以防” 、 “以免” 、 “切忌” 、 “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 ,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 “成为” ,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
12、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 史记 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不一样的。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 、 “雅” 、 “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 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 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 张衡传中“贯六艺”的“六艺”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D. 南朝民歌孙雀东南飞是我
13、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复习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学过的文章的作者、出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还有各国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本题 C 项, “六艺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错, 张衡传中“贯六艺”的“六艺”指礼、乐、射、御、诗、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故选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明太祖平武昌,即议律令。吴元年 冬十月,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
14、、傅珮,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谕之曰:“法贵简当,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夫网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 ”每御西楼,召诸臣赐坐,从容讲论律义。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又恐小民不能周知,命大理卿周桢等取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编,训释其义,颁之郡县,名曰律令直解 。太祖览其书而喜曰:“吾民可以寡过矣。 ”洪武元年,又命儒臣四人,同刑官讲唐律 ,日进二十条。五年,定宦官禁令及亲属相容隐律 ,六年夏,刊律令宪纲 ,颁之诸司
15、。其冬诏刑一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及成,翰林学士宋濂为表以进,曰:“臣以洪武六年冬十一月 受诏, 明年二月书成。篇目一准于唐:曰卫禁,曰职制,曰户婚,曰厩库,曰擅兴,曰贼盗,曰斗讼,曰诈伪,曰杂律,曰捕亡,曰断狱,曰名例。采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律百二十八条,旧令改律三十六条,因事制律三十一条,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合六百有六条,分为三十卷。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 ”九年,太祖览律条犹有未当者,命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详议,厘正十有三条。十六年,命尚书开济定诈伪律条。二十二年,刑部言:“比年条例增损不一,以致断狱失当。请编类颁行,俾中外知所遵守。
16、”遂命翰林院同刑部官,取比年所增者,以类附入,改名例律冠于篇首。(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九 )(注)吴元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一年为自己建了一个字的年号“吴” 。亲属相容隐律: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亲属可以相互包容隐瞒犯罪,法律不予制裁或减轻处罚。6.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类聚成编 编:册子B. 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 掇:编辑C. 俾中外知所遵守 俾:使D. 取比年所增者 比:近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颁之郡县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B. 臣以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受诏 以致天下之士C. 俾中外知所遵守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D. 改名例律冠于
17、篇首 故燕王欲结于君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庆/亲加裁酌B.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庞/亲加裁酌C.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烷亲加裁酌D.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疣/亲加裁酌9.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明太祖平定武昌之后,就下令朝中大臣二十人为议律官修订法律,并亲自召见诸臣,讲论律文要义,表明皇上对修订大明法律极为重视。B. 通过二个月的努力,议律官们修成律令,共有法令-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
18、,简称为律令直解 ,并颁发这些册子给郡县。C. 在唐律的基础上,刘惟谦等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三十卷的人明律修成,但以后并没有停止增删,直到洪武二十二年才算基本修定。D. 选文简述了明太祖诏令修定人明律令的事情,所关涉的律文名目繁多,参与人员众多,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却写得清晰明了。1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2)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3)除翻译第一句中“因”的用法,请举例分析“因”的其他五种用法。 (易混易错题组)(4)除翻译第二句中“焉”的用法,请举例分析“焉”的其他三种用法。 (易混易错题组)【答案】6. B 7. C 8. D 9. B
19、 10. (1)司法官吏能凭借机会谋私作弊,这不合法律的本意。(2)诸位全心比较研究,每天写出些刑名条目奏上来,我亲自斟酌思考。(3)言之成理即可(4)言之成理即可【解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本题 B 项, “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的意思是“并选取唐律作为补遗的有一百二十三条” ,所以“掇”的意思是“采撷,选取” 。故选 B。【7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20、是” ,然后对选项一一分析,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本题 A 项“之” ,代词,这些 /助词,的;B 项“以” ,介词,于、在/ 连词,来;C 项“所” ,都是所字结构; D 项“于” ,介词,在/介词,跟、和。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 。每奏一篇,命揭两疣,亲加裁酌。 ”,结合文本理解意思,这段话是说“当年冬天,太祖下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细制定大明律 。每上奏一篇,皇帝就叫张贴于两边廊庑下,亲自加以裁夺。 ”。本题“其冬”为状语
21、,其后应断开,排除 AB 两项;“尚书刘惟谦”为人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D。【9 题详解】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B 项,选项说“共有法令-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简称为律令直解 ”曲解了文意,原文是“又恐小民不能周知,命大理卿周桢等取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编,训释其义,颁之郡县,名曰律令直解 ”。故选 B。【10 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和
22、例举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因” ,凭借;“缘” ,机会、机缘;“非法意也” ,是判断句。 (2)中的“悉心” ,全心;“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具” ,写、写出;“上” ,上奏;“酌议” ,斟酌思考;“焉” ,代词,它,指前面的刑名条目。 (3)题目要求除翻译第一句中“因”的用法,举例分析“因”的其他五种用法。1、连词,因为;于是。例屈原列传:“上
23、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2、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 、 “趁着” 。例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副词,就;于是。例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名词,原因;机会。例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 ”5、动词,因袭;遵循。例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4)题目要求除翻译第二句中“焉”的用法,举例分析“焉”的其他三种用法。1、兼词,相当于“于是” 、 “于之” 。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何” ,可译作“怎么” 、 “哪里” 。例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静海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月考 语文试卷 Word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