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也许有碑文可查,可惜那时候我没有读过碑板广例之类的书,对于石刻等等不怎么热心,以致熟视无睹。B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洼处,彼此相去虽没有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3 (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互相拥挤。B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
2、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C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转。4 (2 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第 2 页(共 24 页)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
3、变的四时。A B C D5 (2 分)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它仅仅是个梦吗?A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B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6 (4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 驹(宋)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 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释】: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4、。顾藉:顾念。(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 “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
5、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第 3 页(共 24 页)低落。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诗人的心境。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D “飞鸿摩月堕孤音”中“ 摩” “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的自高而下,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依的身世。7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陋轩记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
6、场古夷蔡 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 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 ,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 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 孔子之言。(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有删节)【注释】 蔡:周代古国。 上国:国都。詈:骂。 郁:阻滞。莳:栽种。信:通“伸” ,伸张。(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以罪谪龙场
7、B就石穴/而居之C昔孔子/欲居九夷D于是/人之及吾轩者(2)解释文中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守仁以罪谪龙场 就石穴而居之 因名之曰 “何陋”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第 4 页(共 24 页)孔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4)从选文中你能看出“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三)古诗文积累 (8 分)8 (8 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 ,病树前头万木春。(2)天接云涛连晓 雾, &
8、nbsp; 。(3) ,长河落日圆。(4)浊酒一杯家万里, 。(5)苟全性命于乱世, 。(6) ,在河之洲。(7) ,日高人渴漫思茶。(8)马作的卢飞快,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9 (16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黄土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
9、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小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 “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 ”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
10、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 、 “把锄头安好” 、 “麦黄了第 5 页(共 24 页)就快收 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他现在去了!黄土上
11、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 ,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2)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
12、状况。(3)医生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对文中的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4)文章开头说 ,结尾说 ,形成首尾呼应,深化了 的象征意义。(5)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10 (14 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眼界与读书赵 畅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 ,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
13、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第 6 页(共 24 页)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
14、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 。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 ;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
15、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选自 2011 年 3 月 29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第 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 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 分) (一)综合性学习(6 分)11 (6 分)成长中的少年,总会有一些
16、挥之不去的烦恼,这些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有一天,你同桌的数学又考砸了,他正垂头丧气地坐在座位上,情绪很是低落。请你以他好朋友的身份写一段话语来鼓励他。 (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第 7 页(共 24 页)方法,150 字左右)(二)写作(50 分)12 (5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人生的篇章。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目,写一篇记
17、叙文,不少于 500 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8 页(共 24 页)2019 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2 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媲美(p) 讪笑 睡眼惺忪(xng) 妄自菲薄B愧怍(zu ) 阴霾 根深蒂固(d) &n
18、bsp; 持之以衡C藉贯(j) 地窖 相形见绌(zhu) 寻章摘句D恪守(k) 啜泣 消声匿迹(n) 鞠躬尽瘁【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
19、析。【解答】A正确;B错误, “愧怍”的“怍”应读 “zu”, “持之以衡”应为“持之以恒” ;C错误, “藉贯”应为“籍贯 ”, “相形见绌”的“绌”应读“ch” ;D错误, “消声匿迹”应为 “销声匿迹” ;故选:A。【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2 (2 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也许有碑文可查,可惜那时候我没有读过碑板广例之类的书,对于石刻等等不怎么热心,以致熟视无睹。B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洼处,彼此相去虽没有多远,却互
20、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第 9 页(共 24 页)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有误, “熟视无睹 ”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该成语望文生义,它指漫不经心或不重视,与没注意到无关;B正确;C有误, “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
21、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该成语比喻彻底悔改,与句中“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矛盾;D有误,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该成语用错对象,比喻做事情,不能形容说话。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 (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互相拥挤。B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C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
22、的。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转。【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我们必须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语病,语意重复,去掉 “互相” ;B有语病,搭配不当, “至少 ”与“以上”搭配不当,去掉“以上” 。C有语病,结构混乱。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动词, “挑选”和“组成” 。从“组成”看,应为“由12 名优秀选手” “组成” ;那么“挑选”的对象
23、“20 名集训队员中”前面就缺一个介词,应补出“从” 。D没有语病。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防第 10 页(共 24 页)止病句的发生。4 (2 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A B C D【分析】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
24、得体。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解答】这段文字论述了“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这个问题。第句是一个总起句,应该先排;第句是运用比喻对第 句的一个阐释,所以应该紧随其后;第句阐述快乐与痛苦的关系的,第句也是从快乐和痛苦两个方面来谈,所以这两项应该这样排: ;第句是引用警句,起到了总结的作用,所以应该放在最后。因此,这几个句子应该这样排列: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能力。按照逻辑关系来排列即可。5 (2 分)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的
25、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它仅仅是个梦吗?A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B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去理解作者的表达的内容、情感,然后选择合适的选项。【解答】本题要求选择合适的选项去填空。从分号的运用上,可以判断所填句是整段中的一个分句要考虑与下一句的关系。根据上句的格式和意思,可知 A 句最恰当。故选:A。第 11 页(共 24 页)【点评】解答此题要理解句式表达特点。从选项中逐一辨析。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6 (4 分)阅读下面这
26、首词,完成下列各题。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 驹(宋)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 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释】: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顾藉:顾念。(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 “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
27、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低落。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诗人的心境。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D “飞鸿摩月堕孤音”中“ 摩” “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的自高而下,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
28、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依的身世。第 12 页(共 24 页)【分析】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是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韩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和作。首联写冬日的气候物色,描绘出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颈联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错误,应为由写景转入抒情;
29、故选:C(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BC正确;D错误,应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故选:D答案:(1)C(2)D译文:北风呼啸,吹走雪花,白天也是阴沉沉;傍晚了,阶前吹拢的黄叶,又堆高了几分。那乌鹊也疲倦了,冒着寒冷,绕着树飞着,它的影子在空中翻腾;飞往他乡的大雁,高高地几乎要碰到月亮,不时传来几声凄凉的鸣声。我想排解紧紧缠绕的愁怨,可它总是自己寻觅到我心上;原本与老年没有约定,它却不知不觉地向我入侵。做官啊,立功建勋啊,这些都是少年时的梦想;如今又老又病,再也没有一分利欲名心。【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
30、。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第 13 页(共 24 页)7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陋轩记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 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 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 ,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31、。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 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 孔子之言。(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有删节)【注释】 蔡:周代古国。 上国:国都。詈:骂。 郁:阻滞。莳:栽种。信:通“伸” ,伸张。(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守仁/以罪谪龙场B就石穴/而居之C昔孔子/欲居九夷D于是/人之及吾轩者(2)解释文中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守仁以罪谪龙场 因为 就石穴而居之 靠近 因名之曰 “何陋” 名作动,命名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孔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
32、亦忘予之居夷也。(4)从选文中你能看出“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分析】参考译文: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第 14 页(共 24 页)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
33、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 (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来伸张孔子的话。【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ABD正确。C错误;句意为: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故断句为:昔/ 孔子欲居九夷。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
34、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以:因为。句意为:就着石洞住下。就:靠近。句意为: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名:名作动,命名。(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居,居住;两个“之”的意思分别为音节助词和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为: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句中重点词:于,在;是,这;及,到;若,好像;都,都市。也句意为:在这时候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
35、都市,然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机那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中可知,住处竹木花草相伴,居住环境优美;从“琴编图史”中可知,添置琴编图史,生活情趣高雅;从“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中可知,与游学读书人往来,交往人物不俗。第 15 页(共 24 页)答案:(1)C(2) 因为; 靠近;名作动,命名。(3) 孔子说: “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在这时候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然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4)居住环境优美(桧竹卉药妆扮居室) 、
36、生活情趣高雅(与琴编图史相伴) 、交往人物不俗(与文人学士交往)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三)古诗文积累 (8 分)8 (8 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2)天接云涛连晓 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3)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4)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5)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6)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7)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8)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
37、霹雳弦惊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重点字:畔) ;(2)星河欲转千帆舞;(3)大漠孤烟直;(4)燕然未勒归无计(重点字:勒) ;(5)不求闻达于诸侯(重点字:诸) ;第 16 页(共 24 页)(6)关关雎鸠(重点字:雎) ;(7)酒困路长惟欲睡;(8)弓如霹雳弦惊。【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
38、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 ,更要“心到” “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三、现代文阅读(30 分)9 (16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黄土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
39、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小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 “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 ”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 、 “
40、把锄头安好” 、 “麦黄了就快收 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第 17 页(共 24 页)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
41、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 ,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2)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3)医生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对文中的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4)文章开头说 我的
42、父亲像一把黄土 ,结尾说 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 ,形成首尾呼应,深化了 黄土 的象征意义。(5)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分析】这篇文章为读者描述了一位如黄土般平凡普通的父亲,他默默无闻的一生,深深感动着读者。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开篇点题,交代父亲如黄土般平凡普通;第二部分( ) ,回顾父亲一生生活节俭、辛勤劳作、精神贫困的事迹;第三部分( ) ,由父亲的死,想到了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性。【解答】 (1)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答
43、题时既要答出标题的含义,也要将标题的象征意义分析出来。从全文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最大的特点是普通, “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因为二者有着极其相似之处,所以黄土象征了“我”的父亲,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象征了博大宽容。(2)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快速找到描述父亲与广大农民共性的段落,从中筛选出相关语句加以简括即可。文章第第 18 页(共 24 页)段指出,我们身边能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少, “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 ,这句话实则表明了,中国农村的现状是:落后,
44、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精神贫困。(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结合“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 ”“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 “并且扎下了病根” “以后一直小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 ”几句可以理解,医生的话意思是父亲积劳成疾,又从不去医院检查治疗,导致现在病的很严重了。(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开头“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表现父亲是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的代表,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结尾“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再次强调父亲的普通,可谓是首尾呼应,深化了黄土
45、的象征意义。(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结合文章段,由“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 ”“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可以看出,父亲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写出父亲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 ”“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写出父亲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但他精
46、神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答案:(1) 象征了 “我”的父亲 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象征了博大宽容(2)广大农村还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精神贫困。(3)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述了我父亲积劳成疾、病人膏肓的身体。(4) “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 ;“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 ; 黄土。(5) 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精神上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第 19 页(共 24 页)【点评】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的解答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
47、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
48、“鉴赏”部分再作详细阐述。10 (14 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眼界与读书赵 畅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 ,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眼界也决定了读
49、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第 20 页(共 24 页)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 。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 ;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8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