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 年 四 川 省 成 都 市 棠 湖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 开 学考 试语 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2、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对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高考都将是青春的记忆,就像生活中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不能束之高阁,考完之后还应继续前行。B 经过推荐、初选和终选,科技部于近日发布了“2016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是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与你我的生活
3、息息相关。C 乡村的文明建设要从细枝末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非常好,由于他们的调解,素不相能的邻居也能够和睦相处。D 当“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的必然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投资控股实体便责无旁贷。2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目的在于提升科技工作者自身的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是十分重要的。B 共享单车在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已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成为共享单车行业最重要的增量市场。C 对端午节的认识随着每年的讨论都会积累起一些知识,才知道端午节最初是人们祭祀天地的日子。D 今年汛期流域的降雨与常年相当
4、,但长江流域支流众多,局地强降雨引发的灾害不容忽视。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18 亿亩耕地红线从量上划定了维持粮食安全的耕地面积,红线内耕地质量也决定了粮食供应能力。农业集约化生产,可以满足粮食快速增长的需求,但这是依靠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单产来实现的。这种增长方式导致水土资源系统退化,产生严重环境影响,危及粮食的可持续生产。 A 大致 只是 而 通过 并 /B 仅 虽然 但是 / 和 已经C / 不仅 而且 虽然 而 并且D 只 尽管 / 实行 而没有 进而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5、面各题。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两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读者的正解往往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误读,阅读学界存在着真误读和假误读之辨。中外一些学者认为,误读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在 20 世纪 70 年代曾连续发表四部著作,系统论述了“诗的误读”:“一首新诗总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及其伟大作品释读的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释读,它不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释读实际发生与否,它实际上是指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 ”我国清代纪昀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 ”现代钱钟书说:“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
6、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人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 ”三家所说的“特殊性释读” “合理性误读” “创造性误读”显然是指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读的突破。由此,对“误读”引出“反误”和“正误”两种分法:“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本穿凿附会,随意歪曲,既不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作品的本意,那是真误读:“正误”指读者的理解和作者原意相抵梧,但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这是假误读。童庆炳认为“误读”有“正误” 、 “反误”之异(文学理论教程),在文学鉴赏活动中,正误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的解读方式,而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我们认为,
7、把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多元阐释归入“误解”的范畴是不妥的,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不必对误解分正反,不存在“正确的误解” 。将“合理性误读”和“创造性误读”作为“假误读”的修辞来运用,未尝不可,但把“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就不够科学了。超越作者,超越文本的 “增解” “异解”和“批解”是典型的“个性化理解” ,不宜说成“正误” ,而应说成“正解”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精解”或“圣解” 。在文章和文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必须严格区分错误解读和正确解读。真正的误读、曲解、歪批、胡吹算不得个性化阅读。本文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
8、真误读,作为阅读病态大有研究其病理的必要。文章阅读疾病与文章本体疾病、文章写作疾病有所不同,它与文学阅读疾病也有差异。文章阅读疾病,发生在阅读的认知、理解、欣赏、评价、表达、迁移各个环节,也出现在辨体、感言、人情、得意、运思及物等各个方面;若分类别,它既有阅读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疾病,又有阅读知识的、方法的、情志的疾病。不仅处于学习性阅读阶段的普通读者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的专家读者也难免犯自由化误读的毛病。文章阅读病理研究是专门探讨读者在阅读全过程中阅读心理和行为的病症及其医治的一门阅读分支学科,目的是求得学校阅读教学和社会读书活动的健康生存和科学发展。 (摘编自曹祥
9、芹文章阅读学 , 大象出版社 2009 年版)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的不同形态。阅读阐释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正解的,因此,对误读的认识也是有必要的。B 部分学者认为,误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规律化的现象,如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就持此观点。C 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论述“诗的误读”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D 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5根据第二段阐述,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理性误读” “创造性误读”属于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
10、超越或对传统释义的突破。B 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C “反误”指读者对文本穿凿附会、任意歪曲的理解,既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合作品的本意。童庆炳认为在文学鉴赏活动中,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D 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本来是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苦,但今天的读者却把它用来比喻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被大家广泛接受。这是创意型解读。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
11、误”的假误读,是对文本的误导的不合理的真正的错误解读。B 个性化理解包括超越文本,超越作者的“增解” 异解“和“批解” ,与所谓的曲解和歪批有着本质的不同。C 真误读是文章阅读的病态之一。文章阅读病理研究也应对“真误读”这一重要病症的医治进行探讨。D 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我要去北京李全“我要去北京。 ”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面前说这句话,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 N 次对我说这句话。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他说他儿
12、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来回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两三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 2000 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
13、,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我说的是实话。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
14、200 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那你就去吧。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专门给你带回来的。我问,你去过北京啦?那还有
15、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你就别骗我了。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我说的是实话。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我才想起伤了一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能力去北京了。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
16、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看完视频,才发现自己因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口热气。(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 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
17、公经常说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紧紧围绕“我要去北京”这一中心事件展开。B “我”因为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 ,并由此记恨“我” ,四年没有与“我”见面,即使四年后再次与“我”联系,也是炫耀他去了北京。C 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小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 ,但两次被“我”看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出人意料之外,让人意外的情节引发了读者对小说寓意的思考。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我”经常去玩的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 “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
18、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8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9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成思危的三次人生转折1935 年,成思危出生于风声鹤唳中的北平,父亲给他取名成思危,寓意“居安思危” ,希望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事实上,成思危的一生,也充满了选择与转折。成思危是成家五个孩子中的独子,父亲成舍我是杰出的一代报人,母亲萧宗让曾留学法国,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成思危在北平时,已深受鲁迅、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当数家 、 春、 秋 “激流三部曲” 。在家这部著作中,
19、觉慧毅然决然离开家,寻得了人生道路。在成思危看来,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就像是觉慧的真实写照。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成思危,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1948 年底,随父亲举家搬迁到香港后,成思危就读于左派学校,受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1951 年,年仅 16 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成思危先是进入叶剑英兼任校长的“南方大学”学习,后来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学习。毕业时,成思危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满怀抱负地投入到“向科学进军”的祖国建设高潮中。“文革”结束后,成思
20、危做了他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4 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了时任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的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 1996 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 年 3 月,成思危当
21、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成思危的人生写满了自强不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 。放弃化工,当年在朋友们看来,成思危这是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并非明智之举。然而,成思危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下去。1981 年,46 岁的成思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由于是从化工专业转学管理,最初,别人一小时能读四五十页书,成思危则只能在字典的帮助下读 2-3 页书,难度很大。但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成思危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儿,发表了十来篇学术论文,赢得了奖学金。当他把最后一学期的成绩单给他从台湾赶来已 80 多岁高龄的
22、老父亲看时,成绩单上是三个A 和一个 A。 “我那一生都不肯轻易表达情感的老父亲也夸我:没想到你近 50 岁的人了,还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成思危记得,12 岁生日时,他拿着刚买的纪念册,去找父亲写几句祝福的话,父亲不假思索地写了四个字:自强不息。成思危感慨地说,他一生都在践行父亲给他写的这四个字。若干年后,成思危在女儿 12 岁生日的时候,也将“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写在女儿的笔记本上作为赠语。成思危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他在经济领域著述颇多,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他的一些言论一经发表便引起股市震动,因此也招致了不少批评的声音。但时间证明,他说的那些可能有些人并不爱听的话是真话、实话。
23、“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于心。 ”此前,成思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到这句话,赢得全场掌声。(节选自人民日报 )10 (小题 1)下列关于成思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思危有一腔爱国之心,他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解放后毅然回国。B 成思危为人正直、敢说真话。他发表的有关风险投资的言论曾引起股市震动,因此他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C 成思危韧劲十足,凡是认定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他放弃化工专业转学工商管理,别人认为这种做法不明智,他最终学有所成。D 成思危有理想、有抱负,文中他在三次人生转折面前的选择,充分展现其有着远大的
24、理想,最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11 (小题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成思危抛弃了在香港优越的家庭生活回到广州,这是他做出的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与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直接关系。B 成思危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祖国,就像巴金的小说家中的觉慧一样,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充满激情却也不够理智。C 临近退休年龄的成思危从学者步入政坛,担任民建中央主席,因为他发现了许多社会弊端,他希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D 成思危一生自强不息,主要体现在他“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 。在女儿 12 岁生日时他把父亲给他写过的“自强不息”又写给女儿。E. 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名校 2018 2019 学年 四川省 成都市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开学 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