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6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 1 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 2 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 3 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
2、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
3、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例 1 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题创
4、设的问题情境是:把 10 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 2 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 3 支或 4 支、5 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 “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 10 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的商表示
5、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既要写、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要完整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所表示的内容和表内除法算式一样,算式的余数表示还剩下的、不够再继续分的数量。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线索是:接受并理解教材所作的示范模仿教材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1) 作出示范。教材从学生操作以后所填写的表格里,提取“10 支铅笔,每人分 3 支,可以分给 3人,还剩 1 支”这个事实,写出除法算式“103=3(人)1(支) ”,指出算式里的“1”是“余数” 。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了解算式中每一个数、每一个符号
6、的具体意思,整体理解算式的含义,体会这道算式比表内除法多了“余数” ,这是由于平均分东西没有全部分完所造成的,从而知道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 模仿中体验。教材要求学生根据“10 支铅笔,每人分 4 支,可以分给 2 人,还剩 2 支”这个事实,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学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需要模仿上面已经写出的有余数除法算式来写,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含义与表内除法一致,只是多了“余数” ,学会在算式里表示余数的方法,感受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不同。2. 让学生用小棒摆正方形,在摆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发现并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7、这个规律。“余数都比除数小”使有余数除法的结果唯一。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应该理解除数和余数之间的这种关系。“余数都比除数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规律,学生理解这个规律会有一些困难,他们需要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经历感性认识上升成理性认识的过程。例 2 教学“余数都比除数小” ,安排学生进行摆正方形的活动。创设的活动情境是:摆 1 个正方形用 4 根小棒,摆 2 个正方形用 8 根小棒,像这样用 12、13、14、15 或 16 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学生遵照教材的安排,依次用 12、13、14、15、16 根小棒摆正方形,并不困难。他们根据摆的结果,也能在教材上填写表示各次操作过程的除
8、法算式,以及反映各次操作结果的表格。这就丰富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用 12 根小棒或 16 根小棒摆正方形,小棒正好用完,没有剩余;用 13、14、15 根小棒摆正方形,都有剩余的小棒,为什么剩下的小棒根数分别是 1 根、2 根、3 根? 用 12、13、14、15 根小棒都是摆成 3 个正方形,用 16 根小棒摆成 4 个正方形,为什么多了 1 个正方形? 如果用 17、18、19、20 根小棒摆正方形,余数可能超过 3 吗?随着学生想明白这些问题,他们就理解了这里的余数只能是 1、2、3 的道理。这样,“余数都比除数小”就不再是一个生硬的、机械记忆的
9、知识,而是意义体验的一个数学规律。练习一给出如下表格,要求学生计算并填表。被除数 15161718192021222324 除数3333333333 商余数教材指导学生观察余数的变化,发现表格里余数那一行从左到右依次是 0、1、2、0、1、2,感受余数不会是 3 或比 3 大的原因,又一次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配合两道例题编排了一次“想想做做” ,着重帮助学生巩固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主要包括:根据摆小棒活动及其结果,写出有作数除法的算式;看着平均分物体的图画,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指导学生练习这些题目,应要求学生以“把(什么) ,怎样平均分(每几个一份或平均分成几份) ,结果怎
10、样、余多少”的方式,讲述操作活动和图画意思,并把这些内容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应引导学生注意商的单位名称以及余数的单位名称,体会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剩下的数量,商的单位和余数的单位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把总数量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商和余数的单位一般不同;如果把总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商和余数的单位一般相同。这次“想想做做” ,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都是由操作活动得出,或者从图中看出来,还不能通过计算得到。 教学除法竖式,让学生理解竖式的结构,学会求商的思考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笔算。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要把商和除数相乘,要用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乘积。如果把上述的这些
11、计算写成竖式,记忆的负担就被分散,思维难度就会降低。如果用口算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思维与记忆的难度相当大。所以,教材让二年级学生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不要求他们口算出商和余数。计算有余数除法和计算表内除法一样,都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但求出有余数除法的商,比计算表内除法难许多。况且,表内除法的商与除法相乘的积刚好等于被除数,而有余数除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小于被除数。因此,本单元例 3 教学除法笔算,由易到难地先安排表内除法的竖式,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1) 教学表内除法的竖式,主要介绍竖式的结构以及书写格式。除法竖式和学生已经熟悉的加、减法竖式很不一样,学生较难接受。例 3 先教学表内除法的竖式,从解
12、决实际问题切入:妈妈买了 12 个苹果,每 4 个放一盘,放了几盘?学生很容易列出除法算式 124=3(盘) 。教材告诉学生,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时给出了这道除法的竖式,并对竖式的各个部分作出解释。教学这个竖式,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介绍竖式的“除号”及其写法,指出被除数、除数、商的书写位置。商除数)被除数4)2对齐被除数的个位写第二步,讲述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一般是“除乘减”三步。 “除”即利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商 3,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乘”即把商 3 和除数 4 相乘,把乘积“12”对齐着写在被除数的下面(表示 3 盘分掉12 个苹果) ;“减”即用被除数 12 减去商与除数
13、的乘积 12,得到差“0” (表示苹果全部分完,没有剩余) 。4)220商 3 乘除数 4 的积,分掉的苹果数12 减 12 的差,苹果全部分完,没有剩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写出93、306 的竖式,体会除法竖式的形式、结构以及书写格式,为接着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作好准备。(2)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重点放在“怎样求商”上面。例 3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改变上面的实际问题,从表内除法引出有余数的除法,列出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出商和余数。例题用图画给出 12 个苹果,要求学生每 5 个放一盘,在图画中圈一圈,得出可以放2 盘,还余 2 个,并填写除法算式 125
14、=(盘)(个) ,把教学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第二步,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体会求商的思考方法,并注意竖式中的余数。学生已经知道被除数、除数、商在竖式中的位置,能够写出下面的样子:25)2(这时的商“2”是由操作得到的)学生也知道竖式中要写出商与除数的乘积,还要计算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并写出差。25)202商 2 和除数 5 的乘积,表示 2 盘分掉 10 个苹果12 减 10 的差,表示还剩余 2 个苹果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竖式中的商“2”应该怎样想到。联系前面进行的操作活动,可以这样想:“12 里最多有 2 个 5,商 2”,即 12 能够分出 2 个 5,不够分出 3
15、个5,应该商 2。这是例题的教学重点,必须帮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思考方法。教学还要引起学生注意:由于苹果没有全部分完,有剩余,所以除法竖式中有余数。竖式中的余数,是被除数减商与除数乘积的差。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笔算,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逐步学会求商的思考方法。为此,“想想做做”里有以下的安排。 第 1 题仍然先操作学具,得出商和余数,然后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继续体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这时的商,既是摆小棒活动得到的,也可以是在竖式上想“9 里最多有 4 个 2”“11 里最多有 2 个 4”而得到的。 第 2 题把有余数除法与和它相对应的表内除法组成题组,如 164 的竖式与184 的竖
16、式为一组,243 的竖式与 233 的竖式为一组等,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求有余数除法的商,从 164 商 4,联想到 184 也商 4(因为 18 接近 16,且稍大于 16) ;从 243 商 8,联想到 233 商 7。 (因为 23 接近 24,但比 24 稍小) 第 3 题突出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思考方法,既离开学具操作,也不过多依赖表内除法,直接想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让学生先思考“22 里最多有几个 5”,然后笔算 225;先思考“23 里最多有几个 4”,然后笔算 234。 第 4、5 题,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思路以及竖式的书写。练习一第 4 题,把 406、
17、426 和 456 三道竖式编成一个题组,把 609、639和 649 三道竖式编成一个题组。每组的中间一题是表内除法,另外两题是有余数除法。表内除法的商,利用乘法口诀很容易得出。另两题的商,可以从表内除法得出,如 426的商是 7,40 比 42 小一些,40 里最多有 6 个 6,406 应该商 6;45 比 42 大一些,45 里最多有 7 个 6,456 应该商 7。同样,639 的商是 7,609 的商应该是 6,649 的商应该是 7。4. 结合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已经会用除法解决没有余数的平均分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也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计算。所以,不单独编
18、排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而是结合着计算进行教学。教材把解决有余数实际问题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单元,设计成两个层次:一是根据平均分物体的情境图,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从图画里看出商和余数;二是列出除法算式,笔算有余数除法,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第一层次的内容主要安排在配合例 1 与例 2 的“想想做做”中。其中第 2、3 题都是看图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联系原有的除法概念,体会“14 朵花,每个花瓶插4 朵,求插了几瓶、还剩几朵” ,以及“14 朵花,平均插在 3 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还剩几朵”仍然是平均分的问题,仍然用除法计算。只是现在的平均分有剩余,现在的除法有余数。第二层次的内容主要安
19、排在配合例 3 的“想想做做”的第 4、5 题和练习一第 5、6 题。学生需要从图画情境里或文字叙述的题目里,找到把总数量平均分的数量关系,列出除法算式,笔算出商和余数;要体会所求的商是什么数量、余数是什么数量,为它们选择适当的单位。在这里,找到平均分的数量关系是列出除法算式的前提,而体会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是正确写出单位名称的关键。第三层次是练习一的第 911 题,重点引导学生灵活选择算法、灵活处理余数。做一个灯笼用 4 张纸,30 张纸够不够做 8 个灯笼?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解答,也可以用乘法解答。45 个皮球,每 6 个装一盒,全部装进盒中至少要多少个盒子?5 元钱买每支 6 角的铅笔,最
20、多买几支?这两个问题都需要联系实际,或是去掉余数,商增加 1,或是去掉余数,商不变。这里虽然涉及到“进 1”或“去尾”的数学方法,但只是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经验的具体处理,不是教学“进 1”法和“去尾”法。要允许部分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慢慢地体会并掌握处理余数的方法。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 1 课时 总第 1 课时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21、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先学探究: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 10 支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 10 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 2 支、每人分 3 支、每人分 4 支) 如果每人分 2 支,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 3 支,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 4 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每人分几支
22、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23456指导操作。谈话:10 支铅笔每人分 2 支,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 支铅笔每人分 2 支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 3 支、每人分 4 支,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小结:10 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 表(2) 每人分几支分给几人还剩几支每人分几支分给几人还
23、剩几支2 5 3 3 15 2 4 2 26 1 4(3)写算式: 观察表(1) 提问:10 支铅笔每人分 2 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10 支铅笔每人分 5 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观察表(2) 谈话:10 支铅笔每人分 3 支,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支?这 1 支还能分吗? 这 1 支是剩下的,它是 10 支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 3 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
24、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 103=31中,10、3、3 分别叫什么?1 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 除以 3 等于 3 余 1 。观察比较: 105=2、103=31 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 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 4 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支) 106=1(人)4(支)(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 2,用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年级 数学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