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广西民族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民族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广西民族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
2、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 6 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
3、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4、,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
5、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B. 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C. 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D.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B. 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
6、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C. 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D.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B. 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C. 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7、。D. 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答案】1. B 2. A 3. D【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B 项,“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理解错误,假设关系不成立,原文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 B
8、。【2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项,“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说法绝对,原文是“几乎每一次”。故选 A。3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
9、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说法绝对,原文第三段的内容是“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这里表述太绝对。故选 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
10、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 已经”“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11、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杨绛的美丽人生黄薇2012 年的 7 月 17 日,是杨绛先生的 101 岁生日。2016 年 5 月 25 日,杨绛先生逝世,享年 105 岁。1932 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 岁的杨绛与朋友一起北上,当时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但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当年 3 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
12、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1935 年 7 月 13 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杨绛的同乡费孝通暗恋着杨绛,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1946 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
13、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有段名言:“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1969 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总是笑嘻嘻的。其实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而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管锥编,杨绛也完成了
14、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唐吉诃德。八年后从干校回来,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 1981 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1958 年,47 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唐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1978 年 4 月,杨绛翻译的唐吉诃德出版。同年 6 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写于 1980 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是建
15、国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清洗”。这部18 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1994 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媛也病中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2003 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
16、 4 年,96 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 7 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 年出版了 3 卷容安馆札记,178 册外文笔记,20 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 2011 年面世!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 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
17、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九十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原载文史参考,有删改)4. 下列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
18、水能游,出水能跳。”这里正面表现了杨绛先生的才女贤妻良母的特性。B. 这篇人物传记语言朴实,契合了传主杨绛先生的高贵精神。C. 杨绛先生以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D. 杨绛先生和谁都不争,和谁都不屑,表现了她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贵品质。5. 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说“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杨绛先生是如何“打扫现场”的?6. 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不争”表现在哪里?你是如何看待杨绛先生的“不争”行为?【答案】4. A 5. 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手稿、笔记。捐献稿费 6. 年近六十被下放干校,她总是笑嘻嘻地坚持学习
19、;“文革”中备受折磨时仍坚持完成译著堂吉诃德。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采访;我认为杨绛先生的“不争”是一种淡泊名利的表现。也是杨绛先生才活出了智慧,精彩,成功,长寿的原因。【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 的 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 项,“正面表现了杨绛先生的才女贤妻良母的特性”理解有误,这是借钱钟书母亲之口侧面表现杨绛先生才女贤
20、妻良母的特性。故选 A。【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认真梳理归纳各个段落或者部分的意思,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筛选、分析概括即可。文章说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说“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要求概括杨绛先生是如何“打扫现场”的。结合文章可以理解,“打扫现场”就是处理钱钟书先生去世后的事情,文章中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杨绛先生自己的“现场”,“2003 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而时隔 4年,96 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可以概括为杨绛先生自己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二是为钱钟书先生“打扫现场”,
21、即“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 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 年出版了 3卷容安馆札记,178 册外文笔记,20 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 2011年面世”,概括为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手稿、笔记;三是对于他们稿费的处理,即“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概括为捐献稿费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奖学金。【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
22、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找出“不争”表现在哪里,并说明如何看待杨绛先生的“不争”行为。分析文本, “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总是笑嘻嘻的”,可以看出杨绛先生年近六十被下放干校,她总是笑嘻嘻地坚持学习;“杨绛也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唐吉诃德”,写出杨绛先生“文革”中备受折磨时仍坚持完成译著堂吉诃德;“杨绛有
23、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可见杨绛先生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采访;杨绛先生的“不争”,见出她的心态淡定、淡泊名利、不去追求身外之物,而是专心致志的研究学问,而这也恰恰表现杨绛先生生活的智慧和精彩,这是她长寿的原因。(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真相江峰从我住进病房的那一刻起,对面床上的那对夫妻便一直小声地争吵着,女人想走,男人要留。听护士讲,女人患的是胶质细胞瘤,脑瘤的一种,致癌
24、率极高。从他们断断续续的争吵中,一个农村家庭的影子渐渐在我面前清晰起来:女人 46 岁,有两个孩子,女儿去年刚考上大学,儿子念高一;十二亩地、六头猪、一头牛,是他们全部的家当。医院的走廊里有一部插磁卡的电话,就安在病房门外三四米远的地方,由于手机的普及,已经鲜有人用了。楼下的小卖部卖电话卡,几乎每个傍晚,男人都要到走廊上给家里打电话。男人的声音很大,虽然每次他都刻意关上病房的门,可病房里还是听得清清楚楚。每天,男人都在事无巨细地问儿子,牛和猪是否都喂饱了,院门插了没有,嘱咐儿子别学得太晚影响了第二天上课,最后,千篇一律地以一句“你妈的病没什么大碍,过几天我们就回去了”作为结尾。女人住进来的第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民族 高中 2018 2019 年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