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一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
2、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如何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
3、,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文化也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一种能动的因素,它通过新思想的引入而吹响变革的号角,从而成为克服僵化机制进而维系社会系统活力的积极力量。文化批判意味着以批判性的立场认识和对待自己,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理性地反思与省察之上客观地予以认识和对待,它的对立面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拒绝理性的思想方法,克服这种思想方法正是启蒙理性的要求。康德将启蒙理解为脱离人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所以,批判精神乃是实现精神成长的真实表现。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意味着文化的成熟,表现出该文化的理性自觉和现代意蕴。可见,人类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
4、发展,现代文化更是在现代性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由此形成了文化自信生成与发展的辩证逻辑。尤其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而也都面临寻求和构建文化自信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克服人类文化固有的自我中心倾向和僵化封闭的传统,在包容开放与自我批判中构建现代文化发展的创新机制,从而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摘编自魏波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机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重要机制。B. 资本主义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引发
5、了普遍的文化认同危机。C. 得力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资产阶级凭借武力优势迫使世界接受了它的文明。D. 文化自信的瓦解带来文化的自我批判,进而自我否定,最终因否定而获得新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文化自信 的 发展机制为论题,认为文化自信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文化批判。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分别从生产方式和文化批判两方面立论。C. 文章结尾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审视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结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D. 文章主要使用引证法,多处援引相关领域的权威言论,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现代以来中
6、国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原因是现代文明的强势扩散。B. 文化批判的对象与其说是文化自身,不如说是认识自身文化的理性思想方法。C. 只有对既有文化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创造出全新 的 文化,才能培育文化自信。D. 探讨文化自信问题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答案】1. B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错误,从原文看,应是“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决定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C 项“凭借武力优势”
7、错误,原文中“商品的低廉价格,是重炮”只是比喻的说法。D 项 “因否定而获得新生”错误,原文中已强调“文化批判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 的 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主体部分不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3 题详解】试题分
8、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C 项,“创造出全新的文化”错误,因为文化“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英雄佛刘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
9、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 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
10、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
11、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 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上,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 在那里,乡下的奶
12、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着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说到
13、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补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B. 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 的 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C. 小说善于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间接描写,也有他人的介绍评价。D. “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 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诚
14、相助的可贵精神。5. 本文以“虎子”为故事叙述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 本文的标题是“英雄”,但作者却不惜笔墨写“乡下奶奶”?请就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4. A 5. 讲述故事,显得真实,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可信度。以“我”为见证人,更为真实地揭示“我”的感恩、童年遭际和命运。串联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我”之口,讲述了我与乡下奶奶的深厚感情。衬托主要人物形象。“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观察,使奶奶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侧面衬托出奶奶儿子的优秀品质。彰显主题。“虎子”当时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他对叔叔、爸爸和奶奶的点评丰富了小说主题,突出弘扬浓郁的人间大爱的主题
15、。 6. “英雄”是小说的线索,构成情节上的因果呼应。没有“乡下的奶奶”的伟大,也就没有“英雄”的儿子。正是“乡下的奶奶”的优秀品质,才培养出心肠好的叔叔。突出小说人物形象。英雄奶奶,英雄母亲,英雄儿子。深化小说主题。奶奶也是英雄,她既是英雄的母亲,也帮全家树立了英雄的典范,也延续了英雄儿子的好心肠,如拒绝为自己修墙以帮助小学,心疼爸爸的劳累等。爸爸不祭奠英雄心里不踏实,让我给英雄鞠躬,说明全家以英雄为榜样,以崇敬英雄为家风,洋溢着正能量。【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
16、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从考查的角度来看,A 项考的是内容和手法,B 项考的是内容和手法,C 项考的是内容和手法,D 项考的是内容和主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 项,叙事方式搞错,不是“补叙”,
17、是“插叙”手法。“插叙”是指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并不会改变全文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补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本小说写的主要事件是清明节下乡祭扫,中间插入了父亲帮“乡下奶奶家”砌墙,叔叔就“我”等事情,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文章次要人物和叙事人称的作用。考核的是文章的叙述者,回答本文以“虎子”为故事叙述者的作用,首先明确“虎子”在文中的地位,文中说“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是“事件的当事人”,是被叔叔救的对象。以“虎子”为叙述对象,采用第
18、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本文的叙述者是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的,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这样就使小说真实可信。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以“我”为见证人,就比用第三人称叙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遭际和命运。然后看“虎子”的特征,年龄小,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回答本题从串联和推动故事情节,衬托主要人物形象,彰显主题方面,以及第一人称本身的真实可信等角度回答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19、发掘标题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通过题干明确该题的提问方向,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对于这个问题,考生要从两个层面理解:花大量笔墨写“乡下的奶奶”,这样写和“英雄”的标题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分析中要紧扣“乡下奶奶”作为小说人物的重要作用,谈其与“英雄”的标题之间的关联。要分析人物的作用,先要对人物在小说中的身份定位,要有全面的认知,“乡下奶奶”作为文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在文中有三重身份:作为讲述人的身份,从叙事的层面,便于交代叔叔生前的情况,让我们对英雄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作为烘托“叔叔”这一形象的次要人物,“乡下的奶奶”
20、的质朴、善良、坚韧、有大爱的性格从侧面烘托了叔叔的形象,揭示了叔叔成为英雄的原因。同时“乡下的奶奶”又是小说着力表现的一个主要人物,面对不幸,她坚强、隐忍、有大爱,也是小说要着力刻画的英雄。借此我们可以以“乡下的奶奶”为切入点,发掘出“英雄”作为标题的多重意蕴,但发掘标题的意蕴,探索标题的内涵,还要立足作者和读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对读者有何作用,主要是形成一种反差,小说以“英雄”为题,却花了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这就引发读者的思考。本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以及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点睛】解答标题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 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
21、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县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泛娱乐
22、直播平台,指主要业务为传播泛娱乐直播内容,并提供用户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功能的平台。泛娱乐直播起源于秀场社区,自 2008 年上线后发展至今,在 PC 端拥有较为稳定的用户基础。2016 年,移动直播迅速崛起,对 PC 端的追赶趋势明显,7 月后用户流量激增,迅速赶超 PC 端用户规模,并逐渐拉开差距。艾瑞分析认为,移动直播的兴起除降低了直播的门槛、拓展了传播渠道外,也激发了直播的社交属性,激活了直播的潜在用户。直播的整体用户规模扩大,并没有带来 PC 端固有用户的大量转移,因而 PC 端的用户基础受移动端影响较小,仍会保持现有规模稳定发展。伴随着泛娱乐直播的火热,一些不良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大众视
23、野中。从 2016 年 9 月以来,广电局、网信办、文化部纷纷针对网络直播行为下发系列文件。针对直播平台的监控要求不断提高,内容愈加细化,不仅对表演者提出要求,对用户的互动行为也采取了一定的监管限制,这些监管措施将会推动直播行业健康发展,遏制不良直播内容的传播。(摘编自搜狐网,有删改)材料二:2014-2022 年泛娱乐直播市场规模及预测注e:预计的,估算的。(数据源自2017 年中国泛娱乐直播平台发展报告)材料三:仅仅两年的时间,曾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直播领域,在国内已经出现日渐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是泛娱乐直播的细分化,往游戏、综艺、体育等场景下沉;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直播与泛娱乐直播之间的分
24、水岭越来越明朗。据艾媒咨询分析,泛娱乐直播领域正处于瓶颈期。数据显示,相比于 2016 年,2017 年的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主要是因为优质内容匮乏、内容粗糙和严重同质化,导致了用户的加速流失。其次,泛娱乐直播的发展环境在改变。艾媒咨询分析,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另外,由于直播的投资热度冷却,资本趋于理性,资源趋于集中,导致行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不少泛娱乐直播平台开始谋求其他出路。最后,变现模式的固化也让泛娱乐直播平台的成本不断提高。用户打赏、网红抽成的变现模式,导致对网红争夺日益剧烈,泛娱乐直播平台疲于“抢人”,疏于改进用户体验,进一步造成用户流失,本来黏性不强的状况又雪上加霜。然而一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市集 一中 2018 2019 年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