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永安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 “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 “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 、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
2、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 “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 “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
3、“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 “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與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
4、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與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B. 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
5、要,纸媒则不然。C. 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D. 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B.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C.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D. 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6、 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 “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B. 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C. 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D. “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
7、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中 A 项, “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B 项, “纸媒则不然”有误,因为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D 项, “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应该是“甚少关注”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8、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题中 A 项, “只要就能消除”错误,因为“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开合之间朱以撒每年的农历六月七月,时晴时雨,出门便取一把伞,
9、握在手中,有时走了一个上午,无一滴雨。有时想在空旷地晨跑时安心一点,便握一把伞出去,而雨来了,撑着伞跑,滴滴答答作响,远处的人看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来自风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薄薄的一层伞布,或者伞纸,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从容,像个斯文人了。我从山区回到城市时,有人送了一把伞。之前的十年都是戴斗笠。斗笠简单结实,人头正好顶在正中凹处,如榫入卯,然后以带子系紧于下巴。插秧时节田间会有许多移动的斗笠,时而立起,时而俯身,动感生焉。那时清贫,爱美之心尚有,便有人拿了红油漆来,让我画
10、个五角星,再题上“灵地公社姚坊大队第五生产队某某某” ,美观之余又可以防盗。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份,像是穿长衫的人,而非一身短打,冒冒失失。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可是伞的主人也有隐忧,总是有人来借伞。借呢?还是不借呢?借的人也是理由充足的,都是比较隆重的场合。但伞借给别人却是另一种心情,也许还回来时已经破了两个洞,或者一条伞骨折了。很快,斗笠隐退,城市的雨天都是伞。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
11、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记忆。斗笠不做了,制伞的能力就极大地提升,不仅量多而且技高只要轻轻按动按钮,砰的一声,蘑菇云打开;收起后一拍,一下子缩回一半,收入包里。每一家的伞都多了,有朋友来,临走时下雨,便可以很慷慨地送他一把,说,不必还啊。如果说以往的手工油纸伞还有收藏的价值,那么机制伞就只有使用的份儿谁会费时费神去找修理的作坊?昔日持守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朴素作风,是因为经济如一潭死水新的出不来,只好一直在旧物上下功夫。修补是人类旧日生活的方式之一,就像摔了一个碗,找个懂行的人把它锔起来这样,你会看到家中都是被修补过的痕迹时,宛如有一种时光停顿的感觉。现在,伞大批量地生产,任你
12、撑着行于雨天,行于盛夏。到学校上课,见到每位学生都撑着一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伞。如果比较固定,可以凭着伞的颜色在人群中找到她。影视剧中不时有墓地告别的情节一个人故去,一群人告别,皆一身黑,手上还有撑开的一把黑伞。黑色使墓地的气氛更为阴晦、紧张。一把黑伞可能没什么效果,许多黑伞聚于一处,就显得凝重。人如伞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一个人有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伞小人少,伞大人多,风来雨往,岂能无伞?“伞”与“散”如此音近,待到伞散了,人也散了,阳光照射进来。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开开合合,没有定时,就像一个人,人生无多变数多。(光明日报2017)4
13、.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撑着伞在雨中奔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雨中奔跑的状态。B. “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生动地刻画了拥有伞的人的炫耀的心理。C. 文章写学生撑着花伞的场景与影视剧中在墓地告别时撑着黑伞的场景,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学生的青春活力。D. “一个人有了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批判了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充当不法分子的保护伞的现象。5. 全文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有何用意?6. 作者从“伞”中
14、产生了哪些联想?请简要概括。【答案】4. C 5. 文章写了自已在山区时关于斗笠的事情,衬托出打伞者时荣耀,真实地体现了伞在当时“尊贵地位” 。文章写后来进城后有人收集一些斗笠订于墙上的事情,更是写出了伞的普及,伞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陪伴。 6. 在风雨中撑着伞奔跑,给人以风雨无阻的豪迈之感。伞给人以安全感,使人一身从容。伞跟社会上有能量的人相似,能给人以保护。伞时开时合之间,容易使人生出人生多变之感。【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15、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 项,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学生时青春活力”错误,选项的解说不当,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无对比之意,只是写出了伞的颜色与场合之间的某种关联,选项属于过度解读。故选 C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全文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 。有何用意” ,这是考查文中次要物象的作用,也是考查作者安排材料的意图。题干已经明确说明“伞”是描写对象,那么“斗笠”应
16、为次要物象,故可以从次要物象的角度作答。考生可以找出文中所写的有关斗笠的事情,再看这些事情对“伞”的作用,文章第三段写了“我”在山区时关于斗笠的事情, “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份” ,此处写斗笠的事情,衬托打伞者的荣耀,体现出伞在当时的地位之尊贵;第二处在第四段, “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记忆” ,此处写斗笠钉于墙上成为一种记忆,说明伞已经普及,人们已经使用不到斗笠了。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答题。【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17、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从伞中产生了哪些联想” ,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作者针对“伞”所发的感慨,如“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来自风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 “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薄薄的一层伞布,或者伞纸,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从容,像个斯文人了” “人如伞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一个人有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伞小人少,伞大人多,风来雨往,岂能无伞?伞与散如此音近,待到伞散了
18、,人也散了,阳光照射进来” “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开开合合,没有定时,就像一个人,人生无多变数多” ,找到这些句子之后,再分点概括即可。【点睛】回答次要物象的作用,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分析的角度思考,概括形象特点(内在、外在) ,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主要或次要形象的什么感情) ,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凸显了深化了主旨) 。然后从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的角度思考,点明关系(相似性、相反性) ,明确手法(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最后从对文章结构具体的角度思考: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
19、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钩连,伏笔悬念的设置。比如本题中,题干中的“斗笠”出自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考生应抓住这两段中有关“伞”的内容来分析“斗笠”的作用。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
20、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 ,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 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 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
21、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 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注】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B. 久之/转中书舍
22、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C.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D.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人二十岁称“弱冠” ,也叫“加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 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C.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 ,也称“致事”
23、 “致政” “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 居士:原指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文人雅士便以“居士”为自号。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 ,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C.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
24、济天下” ;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10. 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答案】7. B 8. A 9. D 10. (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或诗文) 。(2) (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 (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 (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中书舍人” ,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安市 第一 中学 2018 2019 年高 一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