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成都七中 2018-2019学年度下期三月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乐府,原来是一个音乐机构,秦代开始设立。汉也设立了“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这些采集来的民歌,汉人称“歌诗” ,魏晋人称“乐府”或“汉乐府” 。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 “燕、赵之讴,秦、楚之风” ,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汉乐府”的采诗运动,是继诗经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集运动。这些采来的乐府民歌比起诗经来,有几个变化:一是乐府民歌中,写女性的题材比例上升。二是口头
2、文学的形式,故事性比诗经更强,有的还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的先河。三是杂言向五言的方向靠拢。这三者结合,就产生了伟大的乐府民歌。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都创造了中国叙事诗的典范。南朝乐府民歌,像是江南女子专情的歌。歌如眉峰聚,诗是眼波横。六朝都城建业及周边地区的“吴歌”和江汉流域的“西曲” ,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情”字。今天的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才开始真正奠定成型的。此外,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短小的篇幅,含蓄蕴藉的风格,同音双关的运用,假如调一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了。北朝乐府民歌是长期处
3、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各民族的歌唱,是北方英雄横刀高唱的豪迈之歌。风格质朴刚健,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它们传入南朝,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保留下来。今存七十余首,大部分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横吹曲辞里。今天的研究者以为,北朝乐府民歌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此,其歌辞多少已经过南方汉人的翻译和润饰。从某种风格特征上说,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和南朝乐府的情采:既有汉乐府刚健的底色,又有南朝乐府别致的花纹。因为表面上看,北朝乐府刚健豪放,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但其实,能在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乐府民歌,总有它们共同的地方。譬如在语言的节奏上,在质朴
4、纯真的风格上,在心灵绽放的美丽上,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在的美是相同的。汉乐府、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和魅力,延伸在历代的文人模拟乐府中。文人的乐府诗创作,汉代就开始了。发展到建安,形成了高潮。就三曹而言,曹操今存诗歌约二十首,全部是乐府诗;曹丕、曹植也大量写作文人乐府。文人乐府题材内容非常广泛。除了为祭祀、宴饮宾客而写的外,大部分涉及行役的苦辛、边塞的遥远、游侠的豪放、人生的慨叹、对生命的忧虑以及男女的相思。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些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外壳,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在艺术形式上,文人乐府既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更有在民
5、歌中诞生的七言。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体式。由于宋、齐、梁、陈的统治者提倡,使文人乐府创作蔚然成风,他们继承建安,又有了新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潮。(摘编自曹旭读乐府民歌掇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音乐机构,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它采集来的“歌诗”,被称为“乐府” 。B. 汉乐府写女性题材增多,故事性比诗经强,有了情节,开创了我国叙事诗的先河,也成为叙事诗的典范。C. 南朝民歌形式上的诸多特点,跟初唐人的五言绝句已经非常相似,只是在押韵和平仄上略有不同。D. 南朝乐府有它的别致情采,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它们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美
6、学风格。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 文章梳理了乐府民歌的发展脉络,从汉乐府到南北朝民歌,最后是文人拟乐府诗。B. 文章在介绍南北朝民歌时,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乐府的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我国文学传统中的叙事诗先河。D. 文章阐释了“乐府”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时期乐府诗歌的风格特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北朝乐府民歌被认为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为歌辞中有被南方汉人翻译和润饰的痕迹。B. 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诸多差别,但在“内在的美”上是相同的,也说明了南北乐府民歌融合
7、的特点。C. 文人乐府诗受乐府民歌的影响非常大,不仅表现在诗歌形式上,风格特征等方面也同样如此。D. 文人乐府在南朝达到新高潮,体式多样,继承前代的优长,统治者大力提倡,文人积极响应参与。【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音乐机构,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它采集来的歌诗 ,被称为乐府 ”错误,从第一段来看,乐府是
8、秦代开始设立音乐机构,采集来的民歌,汉人称“歌诗”,魏晋人称“乐府” 。B 项, “汉乐府写女性题材增多,故事性比诗经强,也成为叙事诗的典范”错误,第三段说的是“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由此可知,成为典范的是乐府双壁,而不是“汉乐府” 。D 项, “它们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美学风格”错误,从文中来看,表面上风格迥异,内在美是相同的,如文章倒数第三段说“在语言的节奏上,在质朴纯真的风格上,在心灵绽放的美丽上,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在的美是相同的” 。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
9、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 项, “文章在介绍南北朝民歌时,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文章是介绍不同时期民歌的特点,尤其强调了二者的相同之处,并非是把二者进行对比。故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
10、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 项, “北朝乐府民歌被认为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为歌辞中有被南方汉人翻译和润饰的痕迹”错误,选项因果关系颠倒,从文中来看,文章倒数第三段说的是“今天的研究者以为,北朝乐府民歌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此,其歌辞多少已经过南方汉人的翻译和润饰” ,由此可知, “歌辞中有被南方汉人翻译和润饰的痕迹”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故选 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
11、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12、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 ,第一季经典咏流传的热播,让中国的传统诗词“火”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让更多国家的人来“咏”唱中国最美的经典诗词。在第
13、一季节目中,果敢 Duplessy疯马乐队融汇中法印蒙四国乐风,以中西方结合的方式诠释登鹳雀楼这首“登高望远”之作,成为了经典作品“国际化”最好的例证。这首仅有 20个字的经典诗词传至遥远的欧洲,被维也纳莫扎特童声合唱团以中英德三国语言再次唱响。当登鹳雀楼的歌声在多瑙河畔响起,孩子们悠扬动听的歌声与果敢的演奏交响共鸣,带给众人别样的感动。登鹳雀楼的英译之作出自 97岁高龄的翻译巨匠许渊冲老先生。工整和谐的英文翻译, “更上一层楼”的开阔胸襟跃然眼前,让国内外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许渊冲老先生本人也表示:“这样中青结合,中西合璧的方式能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要让外国人也能感受到中国文
14、化的美。 ”站在新时代回望经典,它们依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期待第二季经典咏流传能有更多可唤起思考的经典传播,让中国诗词从“流行”真正走向“流传” 。摘编自再造流行与经典经典咏流传重磅回归 ,中国经济网 2019年 1月 29日材料二: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紧跟新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在融媒体传播方面进行创新性的突破和升级。首先,根据“台网融合,先网后台”原则,节目将在播出前推出一系列新媒体产品,包括微博话题互动、线上活动发起、原创作品征集、短视频投放等,形成融媒体传播矩阵。这一季打造出“读诗成曲”和融媒体互动的节目模式。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选择朗读自己喜
15、爱的诗词,还可以听到用自己声音唱出的诗词唱段。“读诗成曲”是将诗词传唱与 AI技术深度结合的一个极具代表性和创新性意义的挑战。总导演田梅表示:“为了让大众有更好的体验, 读诗成曲在线互动系统一直在测试、完善,可以说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尝试,它迈出了 AI语音在文娱跨界应用上的第一步。 ”另外,节目还将采用仿真 AI的技术,合成一个虚拟的撒贝宁形象,邀请线下观众完成“读诗成曲”的实时互动,并在大屏同步呈现这一内容,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融媒体传播中的作用。节目打通各种资源,实现全媒体传播。(摘编自经典咏流传引领潮流的融媒体文化传播 ,光明网 2019年 1月 28日)材料三:和引进模式节目的遇冷、疲软
16、相比,原创文化节目的全面发力是近年来电视综艺领域的最大亮点。去年和今年年初,以朗读者 国家宝藏 经典咏流传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众多综艺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下的热点节目,不论是朗读者的“访谈+朗读”模式、 国家宝藏的“记录式综艺”新形态、还是经典咏流传对诗传播模式的新开拓,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开辟出了众多新的主题领域,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面向。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等方面,原创文化节目也从单向度、说教式的知识教育普及,到各种知识问答竞赛,再到以故事讲述、情怀传递、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实现了模式更新与电视叙述语
17、态的蝶变。摘编自文卫华综艺节目:原创类文化节目集体发力 , 光明日报2018 年 4月 26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登鹳雀楼被外国乐队和外国合唱团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成功演绎,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B.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的“读诗成曲” ,首次将诗词传唱与 AI技术深度结合,以求带给观众好的体验。C. 融媒体互动的表现是采用 AI技术合成虚拟主持人,与线下观众实时互动并且在大屏同步呈现这一内容。D. 朗读者与经典咏流传都并非引进模式的节目,它们创新了文化节目的模式与电视叙述语态。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第一季经典咏流传的热播
18、,中国传统诗词用中西合璧的形式在世界流行开来。B. 许渊冲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国文化,他翻译的登鹳雀楼既有诗歌的形式美又传其神。C. 经典咏流传第一季第二季的创作者,都深耕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注重节目的传播方式。D. 第二季经典咏流传有创新性的突破和升级,能让中国诗词从“流行”走向“流传” 。6. 以上三则材料中,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和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答案】4. C 5. D 6. “中国经济网”重在报道第一季经典咏流传用中西合璧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诗词;“光明网”重在报道第二季经典咏流传在传播技术上的创新;光明日报重在报道电视原创类文化节目的创新模式及成功原因。【解
19、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 “融媒体互动的表现是采用 AI技术合成虚拟主持人”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另外,节目还将采用仿真 AI的技术,合成一个虚拟的撒贝宁形象” ,由此可知,应为“采用仿真 AI 的技术” ,选项忽略了“仿真”一词。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20、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 项, “第二季经典咏流传有创新性的突破和升级,能让中国诗词从流行走向流传 ”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期待第二季经典咏流传能有更多可唤起思考的经典传播,让中国诗词从流行真正走向流传 ”,由此可知,中国诗词从“流行”走向“流传”是人们的期待,并非第二季经典咏流传已取得的成果。故选 D。【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上三则材料中,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21、和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然后浏览三则材料,结合材料的出自的文章标题进行概括。材料一源自再造流行与经典经典咏流传重磅回归 ,第一段介绍第一季经典咏流传的火爆情况,第二、三段以登鹳雀楼为例说明经典咏流传用中西合璧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诗词;材料二源自经典咏流传引领潮流的融媒体文化传播 ,第一段说“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紧跟新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在融媒体传播方面进行创新性的突破和升级” ,第二段说“另外,节目还将采用仿真 AI的技术,合成一个虚拟的撒贝宁形象” ,由此可知,这一则材料主要报道第二季经典咏流传在传播技术上的创新;材料三源自综艺节目:原创类文化节目集体发力 ,
22、材料中主要报道电视原创类文化节目的创新模式以及成功的原因。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
23、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语文天生浪漫(节选)熊芳芳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
24、追求。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第七 中学 2018 2019 年高 一下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