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卷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 变化莫测。A. 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B. 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C. 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D. 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情投意合” ,形容双方思
2、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志趣相投” ,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第一处,此处是写君子的相交,主要是说理想和兴趣相投缘,应使用“志趣相投” 。 “清澈” ,清净而透明, “清新” ,指清爽而新鲜。第二处,是形容作画的画面清爽,应使用“清新” 。 “跌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此起彼伏” ,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用来表示频繁地出现或产生。第三处,是说写文章要曲折,后面说“波三折” ,故应使用“跌宕起伏” 。故本题选 C 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
3、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填入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_。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A. 疏柳映新塘 B. 潮平路带沙 C. 花开水上槎 D. 胡霜拂剑花【答案
4、】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这道题要根据律诗的对仗知识来作答,“入”是动词,所以下句相应位置也是动词,故排除 A、D 项;“边”是名词,所以下句相应位置也是名词,故排除 B 项;故选 C点睛: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 8句超过 8 句 ,即 10 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 8 句完篇的律诗,每 2 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 ,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5、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 , , , 。 ,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放眼全世界来看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
6、少数的作家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就是有语境的排序题,然后根据语境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并根据前后的语境来确定前后句,再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代词等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段文字出自钱理群:鲁迅是具有民族精神源泉性的作家 ,语段主要是说作家对于民族的意义,全语段分两层。是第一层是说鲁迅这样的作家不简单,是第二层说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至今仍受英国人的高度敬仰,这就可以把六个句子分为两个部分;从后面的语境来看,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 ,可见前面应是说英国的莎士比亚,这就说明应
7、放在最后,这就排除 BC 两项;再看前面的语境,前面说“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 ,这是说鲁迅对我们民族的价值,后面是推及其他的作家,“放眼全世界来看”引领后面的内容,这就确定了第一句,排除 A 项,故选 D 项。【点睛】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1.整体把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 ,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主旨。2.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要表达得清晰准确,更要连贯畅达、连
8、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紧凑严密,逻辑性强。一看话题是否统一;二看表述角度是否一致;三看语境是否和谐一致;四看语句顺序是否合理;五看语言是否衔接呼应。4.下列各诗句中, “霜”字的含义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C. 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D.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答题时基本思路是:如果该词含义特别,则要单独解释一下;然后考虑其中是否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如有,则点出来,结合诗句
9、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则把该词放在句中解释内容,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是否生动形象表现了某人某事某物某现象的特点,是否能烘托某种气氛,是否能传情达意。C 项, “霜”比喻白发,ABD 三项,都是指自然天气现象。故选 C 项 。【点睛】考查诗歌的练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
10、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厢记 “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以及意境的创造分不开的。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B.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C. 茶馆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体现了西方戏剧结构“三一律”规则。D. 渔父是楚辞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答案
11、】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体现了西方戏剧结构“三一律”规则”理解错误, 茶馆结构不符合“三一律”要求的“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故选 C。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人曾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
12、,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后世传诵不绝。B.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借一轩以记三代,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味,营造出清疏淡雅的感觉。C. 初唐的早期,诗坛笼罩在南朝糜艳雕琢的宫体诗风之下,南朝的浮艳和北朝的刚劲并未合而为一。但是“初唐四杰”以及一些诗人改变了这种状况,革新了诗风,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探索和贡献。D.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巅峰时期,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涌现。盛唐诗人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
13、,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盛唐诗人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理解错误,白居易是中唐诗人,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故选 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诲侄等书元稹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
14、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 ,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 ,十岁知方,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若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一命,粗成一名。及
15、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 ”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余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 书 ,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吾终鲜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
16、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等。(选自元稹集 ,有删节)【注】樵苏之地:指薄田。岐嶷:形容幼年聪慧。7.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登:达到B. 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 窘:穷困C. 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 方:正直D. 吾终鲜姊妹 鲜:缺少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稹感激兄长对家庭的贡献和对自己的爱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B. 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C. 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
17、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D. 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 “诲甥”之意。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10. 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答案】7. C 8. B 9. (1)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2)效命职守从无躲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 (3)希望
18、陛下您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刘氏能侥幸地安度残年。10. 爱惜光阴,遵守家训,读书进取,谨慎交际。【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中的“方”是道理的意思,语出论语先进:“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19、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无中生有,原文仅仅说“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 ,而没有涉及教诲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故选 B。【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谪窜”名词,贬官外放;“方”时间副词,刚、正;“期”动词,约
20、定时间;“贻”动词,留。 (2)中的“效”动词,效命;“临”动词,面对;“尚”副词,还、尚且;(3)中“矜”动词,怜悯;“听”动词,听任;“庶”副词,或许。【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从原文中筛选体现对侄辈教诲的内容概括成现代文即可,关键是要找全面,概括时翻译正确。
21、“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 ,是告诉侄辈爱惜光阴;“先人遗训,尔所详也” ,是告诉侄辈遵守家训;“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 书 ,以求荣达” ,是告诉侄辈读书进取;“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告诉侄辈交友要谨慎。【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 ,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
22、。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译文:告仑侄等: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你们的志向还没有确立,却将要满二十岁而成年了,你们能不自己警惧吗?我不能远以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我们家世代贫困节俭,先辈传下遗训,常怕广置家产会使子孙懒惰
23、,所以家里没有薄田可种,这是你们清楚地知道的。我私下看到我的兄长,二十年以来,以最低的俸禄来维持穷困至极的家庭生活,其中一半要靠奔波在外,向人乞求,来供给家用的不足。然而我生来已经三十二岁了,懂得衣食的来源,是开始于我在东都洛阳任东台监察御史时。我常常自思,我还不能懂得接受兄长严肃地教训,更何况是用鞭笞惩罚,用恶语责问呢?我还有肺腑之言,将告诉你们:我自幼缺乏聪慧的见识,十岁时才懂得道理,父亲严厉刚毅的训导无由听闻,师友的帮助一概没有。记得刚开始读书时,母亲的一句教诲令我感叹,从此就立志于学业。那时还在凤翔,常常向齐仓曹家去借书,徒步拿着书卷,到姐夫陆翰那里拜师求教,那是我辛勤忙碌读书的开始。
24、像这样到了十五岁时,我考中了明经科举,于是就捧着先人的旧书,在西窗下研读深思,几乎足不出户,专心苦学。像这样十年,之后才勉强做了一介小官,略有了一点名气,到现在想起这些,上不能像乌鸦反哺一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不能减少亲戚的饥寒之苦,抱憾终身,苟且偷生到了今日。所以李密说:“生来希望做人的兄长,得以长期奉养长辈。 ”我每想到这句话,莫不泪如雨下。你们又看到我自从做了御史以来,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我的这些想法,即使我们兄弟之间也不忍心谈及,因为往年我愧任谏官之职时,忍不住个人的小小意见,胡乱干涉朝廷的听闻,在河南洛阳遭到贬谪,我泣血洒泪西归,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扬州 中学 2018 2019 年高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