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高阳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河南省高阳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A B C D5 (3 分)对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第 2 页(共 25 页)A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B采用隶书字体,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C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笔势劲挺有力D采用行书书体,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气息
2、四、标题6 (4 分)观察右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 8 个字)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第二部分(7-22 题,共 47 分)一、阅读下面着两首诗,回答 78 题(6 分)7 (6 分)【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
3、联叙写了两件大事:一是作者文天祥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B甲诗颈联巧借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国家形势的危急和自己境况的艰辛。C乙诗“半卷”两句先以“ 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第 3 页(共 25 页)D乙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 【甲】 【乙】诗结尾句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912 题(14 分)8 (14 分)汉高帝 四年八月,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
4、说羽请太公、吕后 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 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 ,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 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从之。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楚汉相争 )【注释】 汉高帝:即刘邦。 太公:汉王刘邦的父亲。吕后:刘邦的妻子。在之前的战争中此二人被项羽俘获做人质。洪沟:即鸿沟。太半:大半。 释:放弃。(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天亡之时也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乃
5、与汉约 乃入谏(曹刿论战 )C引兵解而东归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D以西为汉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羽患之 患: 自遗患也 &nb
6、sp; 遗: 汉王从之 从: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 2 处)羽 乃 与 汉 约 中 分 天 下 割 洪 沟 以 西 为 汉(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吕后。译文: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译文: (5)从选文来看,刘邦能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原因有哪些?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416 题(10 分)9 (10 分)阅读下文,
7、完成下列问题。第 4 页(共 25 页)为什么不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 ,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 ,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
8、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
9、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
10、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第 5 页(共 25 页)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作者:彭程。有删改)(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2)第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
11、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四、阅读名著水浒片段,回答 17-18 题 (共 5 分)10 (5 分)那汉提着朴刀,走到面前,唱个大喏,说道:“押司认得小弟么?”宋江道:“足下有些面善。 ”那汉道:“可借一步说话。 ”宋江便和那汉入一条僻静小巷。那汉道:“这个酒店里好
12、说话。 ”两个上到酒楼,拣个僻静阁儿里坐下。宋江道:“兄长是谁?真个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 ”那汉道:“小弟便是晁保正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 ”(1)选文中刘唐为什么要冒险来找宋江?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50 字以内) (2)结合全书,简要概括宋江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922 题(12 分)11 (12 分)在痛苦的深处微笑周海亮父亲驾驶着货车,在一条陌生且偏僻的土路上奔驰。突然货车扭起了秧歌,几近失第 6 页(共 25 页)控。他狠狠地踩下刹车,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对七岁的儿子说,坐在车上别动,我下去看一下。汽车停下的位置,是一个斜缓的下
13、坡。父亲钻到货车下,仔细检查他的车。正午的太阳高悬在空中,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没有任何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儿子在驾驶室里唱起快乐的歌,父亲轻轻地笑了,他握住扳手的手加大了力气。突然,毫无征兆地,汽车滑动了一下。男人永远不会知道汽车为什么会突然滑动,是刹车突然失灵,还是驾驶室里的儿子扳动了刹车。似乎汽车在他头顶快速地驶过去,然后猛地一颤,就停下了。儿子的歌声戛然而止。那一瞬,巨大的痛苦让父亲几近昏厥。他仍然躺在车底下。凭经验,他知道,是一块凸起的石头阻挡了滚动的车轮。他想爬出去,可是他的身体根本动不了。他感到一种几乎令他无法忍受的剧痛。他不能够辨别这剧痛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更不知道在那一刹那,车轮是从
14、他的胸膛上还是两腿上轧过去的。那一刻他只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高喊着儿子的名字,他说你没事吧?儿子推开车门,跳下来。他说我没事,我不知道汽车怎么突然动了。父亲朝儿子微笑,他说你没事就好,你把电话拿给我。儿子说你要电话干什么?你怎么不起来?父亲说我累了,我想躺在这里休息一会儿。你把电话找给我,我给妈妈打个电话。疼痛在一点一点地加剧,如果不是儿子在场,他想,他或许会痛苦地大叫起来。可是现在,他只能微笑着面对自己的儿子。儿子取来了电话,他拨通了急救电话。可是他根本无法讲清楚他所处的准确地点。他不知道急救车什么时间能够抵达这里,更不知道,还他能不能挨过这段漫长的时间。接着他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她问你还好吗
15、?他说还好,我们现在正在休息。她问小家伙好吗?他说好,在旁边呢。然后他扭过头,冲蹲在不远处的儿子挤挤眼睛。她说那就好,早点回来,想你们了。他听到她在几千公里外轻吻了他,然后挂断了电话。他笑着对儿子说,你就蹲在这里,别回到汽车里去他不敢肯定,汽车会不会再一次滑行。儿子有些不太愿意,他说天太热了,我不喜欢蹲在这里,你还没把车修好吗?他朝儿子微笑。他说还得等一会儿,并且,我还没有休息好。这样,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我们朝对方微笑,看谁先支持不住,记住,只能微笑。A 父亲盯着他的儿子,微笑的表情似乎凝固了。只有他知道,此时,他在经受着怎样一种天崩地裂的剧痛。第 7 页(共 25 页)儿子对游戏产生了兴趣
16、。他坐在地上,学着父亲的样子微笑。后来他困了,眼皮不停地打架。终于,他躺在地上睡着了。很长时间后他醒过来。他看到手忙脚乱的人群。他看到很多人喊着号子,掀开了货车,将脸色苍白的父亲抬上了急救车。父亲看着他,仍然是微笑的表情。父亲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两条腿,可是他没有失去微笑。B 微笑像阳光一样在他脸上流淌,让人踏实,充满安全感。后来儿子长大了,一个人漂泊在外,有了女朋友,结了婚,也有了儿子。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动荡不安。他身心疲惫,一个人承受着太多的艰辛和痛苦。可是,当面对自己的朋友,面对自己的妻儿,他总是深藏起所有痛苦,而在脸上挂着和父亲一样的微笑。他微笑着说,这是很多年前,我那面对
17、灾难的父亲,留给我的所有表情。是的,微笑不是父亲的唯一表情,但无疑,微笑是所有父亲最重要的表情。在痛苦的深处微笑,那是爱和责任。(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文的内容。(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3)任选一句,品味语言。A父亲盯着他儿子,微笑的表情似乎凝固了。B微笑像阳光一样在他脸上流淌,让人踏实,充满安全感。我选 ,答: (4)请你谈谈对文中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第三部分作文(50 分)12 (50 分) “咀嚼” 现代汉语词典其中一项释义为“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从小到大,我们咀嚼着成长中的滋味,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请
18、以“咀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题目自拟;有真情实感限;文体不限;字数 600 字以上(写诗歌不少于 20 行)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8 页(共 25 页)2018 年河南省高阳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1 (6 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韩愈的 马说 中,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一句描写了千里马不遇伯乐的悲惨结局。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19、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为:(1)风正一帆悬(2)瀚海阑干百丈冰(注意“阑”的书写)(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注意“祗”的书写)(4)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2 (4
20、 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台下观众随声应和 yng ,气氛更加浓烈了。她陶醉于心平气和的争论,忘情于智力的角 ju 逐。他 斟酌 (zhn zhu)再三,终于同意了。【分析】考查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特别注意“角”的注音。【解答】答案yng ju 斟酌第 9 页(共 25 页)【点评】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三、标题3 (3 分)下列各句
21、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本书中,他把对母亲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惟妙惟肖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之河B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突然亮了起来,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C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D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这些团伙被彻底粉碎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
22、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有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用在此处是语义不当。B有误,原意是指形容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用在此处是望文生义。C正确。D有误,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不可抵挡。用在此处是色彩不当。故选:C。【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 (3 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23、;)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第 10 页(共 25 页)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A B C D【分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解答】 讲了汉字的基本形体, 讲了“成形”
24、是前两句;结合历史发展进程及“此后”一词辨析第三句为;小结了上面的描述,陈述了一种结果。由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D。【点评】此题可通过读结合逻辑顺序排列。5 (3 分)对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B采用隶书字体,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C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笔势劲挺有力D采用行书书体,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气息【分析】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解答】经分析,本作品属于行书,行书具有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笔势劲挺有力;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气息的特点。而 B 项“隶书”不对。故选:B。
25、【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揣摩作品,判断属于什么字体,四、标题6 (4 分)观察右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第 11 页(共 25 页)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 8 个字)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分析】图文转化应注意: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 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解答】 (1)做此题要把握题目
26、要求。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内容,标题的拟定就要紧扣漫画的内容,此漫画中,一只手拿着一个生根的手机。由此可拟定题目为机不离手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漫画内容,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寓意。手里的手机已经生根,说明手机已植根于人的身体,人已成了手机的奴隶。答案:(1) 盘根错节或机不离手或生根的手机(2)寓意:手机已植根于人的身体,人已异化为手机的奴隶。【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第二部分(7-22
27、题,共 47 分)一、阅读下面着两首诗,回答 78 题(6 分)7 (6 分)【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第 12 页(共 25 页)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诗首联叙写了两件大事:一是作者文天祥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B甲诗颈联巧借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国家形势的危急和自己境况
28、的艰辛。C乙诗“半卷”两句先以“ 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D乙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 【甲】 【乙】诗结尾句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 1279 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
29、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解答】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 项“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不对,二应该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 ,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30、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对比分析。甲诗结尾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乙诗结尾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诗人高昂的士气、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爱国热情。答案:第 13 页(共 25 页)(1)A(2) 【甲】表明诗人舍生取义
31、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乙】表达诗人高昂的士气、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爱国热情。 (意对即可)过零丁洋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雁门太守行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32、。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912 题(14 分)8 (14 分)汉高帝 四年八月,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吕后 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 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
33、、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 ,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 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从之。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楚汉相争 )【注释】 汉高帝:即刘邦。 太公:汉王刘邦的父亲。吕后:刘邦的妻子。在之前的战争中此二人被项羽俘获做人质。洪沟:即鸿沟。太半:大半。 释:放弃。(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此天亡之时也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乃与汉约  
34、; 乃入谏(曹刿论战 )C引兵解而东归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D以西为汉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第 14 页(共 25 页)(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羽患之 患: 担心 自遗患也 遗: 留下 汉王从之
35、 从: 听从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 2 处)羽 乃 与 汉 约 中 分 天 下 割 洪 沟 以 西 为 汉(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吕后。译文: 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吕后。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译文: 汉已拥有大半天下,各地诸侯也都前来归附。 (5)从选文来看,刘邦能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原因有哪些?【分析】译文:项羽自知身边缺少帮手,粮草即将用尽,韩信又进兵击楚,心中非常忧虑。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吕后。于是项羽和汉王约定平分天下,以洪沟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九月,项羽
36、放还了太公和吕后,带兵解了荥阳之围而东归。汉王也打算西归关中,张良、陈平劝阻说:“汉已拥有大半天下,各地诸侯也都前来归附,而楚兵已疲惫不堪,粮草将尽,这是上天赐予的灭楚的最好时机。如果就此放过楚人,这就是所谓的养虎遗患。 “汉王听从了他们的意见。【解答】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不译。B于是/于是。C然后/却。D把/用。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项羽很担心。患,担心。句意为:这就是所谓的养虎遗患。遗,留下。句意为:汉王听从了他们。从,听从。第 15 页(共 25 页)(3)
37、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吕后。故停顿应为: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说,劝说。请,放回。句意: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
38、吕后。重点词语:太半,大半。皆,都。句意:汉已拥有大半天下,各地诸侯也都前来归附。(5)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知,汉王能做到在政治上取信于民,而且都善于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在战争进过程中都能把握住有利时机。答案:(1)B(2) 担心;忧虑 遗留;留下 听从(3)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 (4) 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吕后。汉已拥有大半天下,各地诸侯也都前来归附。(5)能够赢得民心(诸侯皆附) ;善于纳谏(听取手下谋臣意见) ;能够抓住战争的有利时机(项羽少助、楚兵疲食尽)【点评】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 、 “删” 、 “留” 、 “
39、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416 题(10 分)第 16 页(共 25 页)9 (10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为什么不读经典“所谓经
40、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 ,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 ,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因为经典关
41、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
42、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
43、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第 17 页(共 25 页)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作者:彭程。有删改)(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2)第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
44、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找出段落的关键语句。(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该语段所表达的内容,在确定其作用即可。(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
45、路来展开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明确这样安排结构的原因,注意前后段落间的衔接。(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明确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结合论点来确定。分析合理即可。【解答】 (1)仔细阅读 2.3.4 段,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分析原因,意思对即可。(2)要求学生必须记住文章开头引用名言的作用。引起下文(引出议论对象) ;引发读者思考。(3)先提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的观点,再举例阐述“两部名著为例加第 18 页(共 25 页)以印证” ,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4)分析所给材料表现出的信息是否符合第 6 段
46、的观点。首先应该知道观点是什么: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所以,材料一符合。答案:(1) 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2) 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 (多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3)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
47、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4)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段的观点相符。【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准确掌握议论文知识是备考的基本策略,比如常出现的有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语言的严密性、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等的考查。在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时,要注意是观点明确的判断句。通过平时学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积累,并能训练其灵活运用,只要长期坚持下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一定会提高。四、阅读名著水浒片段,回答 17-18 题 (共 5 分)10 (5 分)那汉提着朴刀,走到面前,唱个大喏,说道:“押司认得小弟么?”宋江道:“足下有
48、些面善。 ”那汉道:“可借一步说话。 ”宋江便和那汉入一条僻静小巷。那汉道:“这个酒店里好说话。 ”两个上到酒楼,拣个僻静阁儿里坐下。宋江道:“兄长是谁?真个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 ”那汉道:“小弟便是晁保正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 ”(1)选文中刘唐为什么要冒险来找宋江?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50 字以内) (2)结合全书,简要概括宋江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分析】本题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第 19 页(共 25 页)读、分析等。【解答】 (1)本题考查
49、情节的掌握与得复述。根据选段中描述的内容,可知此时宋江还是“押司” ,最后一句可知刘唐是找他答谢宋江通风报信之恩情的,根据阅读记忆,将这一情节表述出来即可。(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