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4—6节)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4—6节)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4—6节)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物质及其变化 1.4-1.6一、单选题(共 15 题;共 30 分)1.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施用化肥的利与弊进行了小组辩论,甲方的观点是使用化肥有利,下列甲方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大量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C.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养分的吸收D.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2.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 B. C. D.3.纯碱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反应的是( ) A.稀硫酸 B.铁 C.
2、石灰水 D.氯化钙4.小白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5.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呈蓝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盐酸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有刺激性的氨味,证明该固体是铵盐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证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6.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 pH=7,则(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3、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7.某同学欲检验一瓶 NaOH 溶液是否变质,用了以下的方法判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 NaOH 溶液一定没有变质;滴加 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 NaOH 溶液一定没有变质;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 NaOH 溶液一定变质。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A. B.C.D.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
4、aCl 和 NaOHB.c 点所示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C.b 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a、b、c 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 Na +、Cl -9.已知 SO2与 CO 2有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CaSO 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某同学向一酸雨样品中滴加 CaCl 2,溶液未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滴入 NaOH 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在以上实验过程中,下列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SO2CaCl 2H 2O= CaSO3十 2HCl B.SO22NaOH=Na 2SO3H 2OC.Na2SO3CaCl 2= CaSO32NaCl D.H 2SO3 2Na
5、OH= Na 2SO32H 2O10.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 a 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11.小明同学在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
6、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B pH 试纸 如果 pH” “=” “”)第 22 题图第 23 题图23.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CO 2 气体的质量,计算 Na 2CO3 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1)打开止水夹 K,先对装置 A 和 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 CO 2 的空气一会儿,其目的是_,再接上装置 C 和 D。
7、(2)待装置 A 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 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 CO 2 的空气一会儿。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装置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 CO2 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 Na 2CO3 的质量分数。(3)若省略 B 装置,将会使测定结果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24.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实验操作】用试管取 6 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 6 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实验证明】(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2)【继续探
8、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 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_,加入等量的镁片。(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_。(4)【微观解释】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四、解答题(共 6 题;共 37 分)25.如图装置中,试管里已分别盛有相应药品,向该装置中缓缓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6.用质量分数为
9、5%的稀盐酸和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酸碱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 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该实验是将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b 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 a 为 20 g 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7.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 Na2SO4,MgCl 2,CaCl 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的操作名称为_(2)请写出实验步骤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3)步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_。
10、(4)步骤和步骤_(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理由是_。(5)检验步骤中 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_。28.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_;(2)小华取 10 克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 B 装置质量增加 了 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_。(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 20 克稀盐酸加入到 1.25 克样品中,生成的 CO 2体积与反应时间
11、的关系如图丙,本实验条件下 CO 2 的密度为 1.8 克/升。已知小敏、小华 和小军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相同,请分析数据,求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29.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3+HClNaCl+NaHCO3为验证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步骤:用注射器 1 向小药瓶中緩慢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蕩,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換注射器 2 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澄清石灰水不浑浊步骤:(1)补充步骤的实验操作和预期现象(2)说明细玻璃管在实验中的作用(3)实验后,将小药瓶、注时器 1、注射器 2 中的所有物质依次
12、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存在的几种情况(酚酞省略不写)30.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 X 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 50 克滤液于烧杯中,天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硫酸镁溶液 20 克,接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滤液 X 的 pH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CD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滤液 X 中含有的溶质是_。(4)滴加入 30 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 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 【解析
13、】A、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故会造成环境污染;B、化肥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C、磷肥能促进 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养分的吸收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D、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2.C 【解析】A.装置中的烧瓶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胶头滴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现象明显,故 A 可行不合题意;B.瓶内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 形管内水柱左侧升高、右侧降低,现象明显,故 B
14、 可行不合题意;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的进行,故 C不可行符合题意;D.通入二氧化碳时,如果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氢氧化钙溶液,那么肯定会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如果右侧锥形瓶内没有沉淀生成,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前面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现象明显,故 C 可行不合题意。3.B 【解析】A.纯碱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 A 不合题意;B.铁不能与碳酸钠反应,故 B 符合题意;C.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 C 不合题意;D.氯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 D 不合题意。4.D 【解析】A.氢氧化钠
15、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者没有明显的不同,故 A 不合题意;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二者没有明显不同,故 B 不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显碱性,滴入石蕊试液后都显蓝色,二者没有明显不同,故 C 不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者现象明显不同,故 D 符合题意。5.C 【解析】A.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呈蓝色,该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 A 不合理;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
16、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盐酸,也可能是盐酸盐、碳酸盐等,故 B 不合理;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有刺激性的氨味,证明该固体是铵盐,故 C 合理;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不能证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 D 不合理。6.B 【解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质量比为 40:36.5,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 pH=7,则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B、混合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正确;C、混合后有水分子生成,总数变大,错误;D、混合前阳离子有氢离子,混合物氢离子变成水分子,阳离子总数减
17、少,错误。7.B 【解析】 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若溶液变红也可能是碳酸钠溶液导致的,则说明 NaOH 溶液可能变质;滴加 BaCl2溶液,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没有碳酸钠,NaOH 溶液一定没有变质 ;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 NaOH 溶液一定变质。错误,正确。8.A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 a 点的 PH 值小于 7,此时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又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产物是 NaCl 和 H2O,则在 a 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
18、是 NaCl 和 HCl,A 不正确,符合题意。B.C 点的 PH 值大于 7,此时溶液呈碱性,又因为紫色石蕊遇碱变蓝,则c 点所示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C 正确,不符合题意。C.b 点的 PH=7,溶液呈中性,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产物是 NaCl 和 H2O,NaCl 呈中性,因此该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 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产物是 NaCl 和 H2O,因此 a、b、c 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 Na+、Cl -,D 正确,不符合题意。9.A 【解析】由题意可知,亚硫酸钙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A 中生成物为亚硫酸钙和盐酸
19、,所以不可能发生该反应。10.B 【解析】A、NaOH 与 HCl 反应没有气体的生成,但红墨水依然向右移动,说明烧瓶内的压强增大了,可以证明 NaOH 与 HCl 反应放热;故 A 正确;B、NaOH 固体溶于水过程会放出热量,会干扰实验;故 B 错误;C、整个装置形成了一个密封的容器,为了平衡烧瓶的气压和分液漏斗内的气压,要提前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故 C 正确;D、该实验是探究一个普遍的规律,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要更换不同的碱重复实验;故 D 正确。11.C 【解析】A.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只要有气泡产生,说明酸过量了,故 A 正确不合题意;B.pH 试纸测出的 PH 值小于 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科学 九年级 物质 及其 变化 单元 测试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