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评(含答案)
《2019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评(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评(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
2、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 怀才不遇”, 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 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
3、,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可见,诗仙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其实并不是写诗,而是在于从政。但是作为诗人,他是“谪仙人”。作为政治人物,他却只是个“凡人”,甚至沦落到“ 世人皆欲杀 ”的地步,是彻底的失败者。李白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政治才能却总是希望在政治上大干一番,而且是至死不悟,这就必然要导致他四处碰壁、一败再败的悲剧结局。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
4、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其实,更多的研究者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白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 ,名、墨、法、兵思想因此糅合。B.李白思想体系博杂,实属少见 ,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是儒家思想及学说。C.李白在文学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导致其政治上惨遭失败,这又使其不平则鸣。D.研究李白应重视其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 ,不能远离其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答案 D解析 A
5、 项,有两处错误,即“偷换概念”和“强加因果”。“ 李白”不同于“李白思想”,这里属于偷换概念;“因此”这里强加因果,原文是“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 ”,而这里属于曲解文意。B 项,“扩大范围”(或偷换概念), 原文是“ 儒家 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儒家亚圣”不等于“儒家”,选项明显扩大了范围或偷换了概念。C项,强加因果,“导致” 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围绕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进行了论证分析 ,指出了其政治悲剧产生的原因。B.文章分析指出,李白成为政治悲剧人物
6、的重要原因是其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上的匮乏。C.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逻辑关系,多角度分析论证了李白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的原因。D.文章指出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不是写诗 ,而是从政,这是受孟子思想学说影响的结果。答案 B解析 B 项,犯了“ 或然变必然”错误,原文语意是“恐怕”,是推测之意,而这里变得肯定与必然。原文: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遇”, 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白政治上碌碌无为并惨遭失败 ,这或许是他文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直接原因。B.本文阐
7、述了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末段委婉指出研究李白的方向。C.作者认为李白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其在诗歌的数量与质量上均不及杜甫。D.如果李白具有很好的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 ,那么他有可能在政治上实现远大抱负。答案 C解析 C 项,犯了“ 无中生有”“张冠李戴 ”及“绝对片面”的错误,李白“在诗歌的数量和质量上均不及杜甫”于文无据且过于绝对。原文: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这不是作者的观点,而是当时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 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8、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2010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6 年至 2018 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 2017)材料三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这些国家中心城市,
9、就是要促进中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这些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带领所在区域的城市群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我国在全球城市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制高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 9 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要强化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些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
10、的良性格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 9 大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对外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对内要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来说,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质量。未来一个时期,在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和
11、准确把握,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未来一个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将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通勤就业、生活居住和管理制度等几大领域呈现一体化趋势,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未来一个时期,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塔尖城市,应通过人本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这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从而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品质提升,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摘编自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8)4.下列对
12、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7 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 ,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评价城市的发展情况,以简洁明快的结构,对复杂的城市状况进行量化分析。B.2017 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 ,上榜的前十位城市中,大多是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北京、上海处于领先位置,深圳、广州属于第二梯队。C.2017 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前十位中 ,社会、经济指标成为决定性因素,环境指标相差不大,这说明有些城市在社会、经济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D.2017 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排名第三位的深圳没有入选国家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而排名十位以外的郑州等入选,这是因为深圳的地理位
13、置的关系。答案 D解析 D 项,“这是因为深圳的地理位置的关系”属于臆断。结合材料一内容“2016 年至 2018 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原文无此信息。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目前国家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等九个 ,这些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具备引领、辐射、集散的功能。B.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方面应起到促进作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C.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核心龙头城市,要加强与
14、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消除互相之间的竞争,引领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D.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等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内外方面负起自己的责任。答案 C解析 C 项,“消除互相之间的竞争”错,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内容“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分析可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不是指要消除竞争。6.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
15、哪些发展趋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 分)参考答案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多个功能领域呈现一体化,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城市发展的人本化、个性化将进一步彰显。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回答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结合文本内容“未来一个时期,在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和准确把握,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分析,城市的
16、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增强;结合“未来一个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将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通勤就业、生活居住和管理制度等几大领域呈现一体化趋势,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分析,城市群多个功能领域呈现一体化,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结合“未来一个时期,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塔尖城市,应通过人本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分析可知,城市发展的人本化、个性化将进一步彰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
17、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18、。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
19、她沮丧犯愁呢?1134 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
20、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
21、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 ”。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选自梁衡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B.文章第一段中的
22、“ 凄冷”既包括词人创作时“冷冷清清”的环境特征,又包括词人愁苦的内心世界;将“凄冷”上升到“ 美”的高度,还应包括读者感受词人内心而获得的一种凄美。C.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D.国家不幸词人不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 ,她的作品之所以到达了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词作。答案 B解析 B 项,“冷冷清清 ”应该是词人用意象创设的情感氛围,是艺术情境,不是“创作时的环境特征”。8.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出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6 分)参考答案 再婚又离婚
23、,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四处逃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生逢乱世,无人理解,遭人歧视,怀有超越时空的孤独。(每点 3 分,写出任两点即可)解析 解答本题要找到答题区域,文中从第五段开始写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和张汝舟结婚受骗又离婚,因告发张汝舟,李清照也随之入狱。1134 年,金人又一次南侵,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生逢乱世,无人理解,遭人歧视,怀有超
24、越时空的孤独。9.这篇文章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好处。(6 分)参考答案 (1)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着。(写出任两点即可)(2)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韧品格 ,使“乱世中的美神 ”形象更加光彩照人。(意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用。文中多处使用反衬手法,早年爱情甜美、生活幸福反衬晚年生活凄苦。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而李清照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三 单元 测评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