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课件(共2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课件(共24张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甲骨文的历史作用及造字特点。 2.了解青铜器的优点,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 3.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理解甲骨文的作用。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学习难点:甲骨文的造字方法。,阅读P23,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2、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早期及后来的演变) 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是什么? 4、思考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过程。,一、青铜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 熔化后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合铸而成的 器具,颜色为青绿,故称“青铜”。,我国在黄河流
2、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食器,酒 器,礼器,西周青铜簋,西周青铜方彝,西周毛公鼎,3、铸造技术:,商超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经准确第掌握,铜、锡、铅的比例。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
3、制成。,(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熔炼矿石)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制造泥范、熔炼合金)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浇铸成形、铸后加工),1.33米,1.1米,重832.84千克 当时,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4、青铜器代表:,蕉叶形,纹理清晰,四只大卷羊角,羊的前腿,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阅读书P24、25思考:,1、什么是甲骨文? 2、甲骨文是谁在哪里发现的?,二、甲骨文记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年级 青铜器 甲骨文 课件 24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