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
《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4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 4 篇课文: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
2、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 ,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但效果不好。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
3、来理解。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2.本单元重难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 “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
4、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 ,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
5、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写作手法,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二、学情分析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已具有了
6、初步的识字能力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由于没有切身的经历和情感的储备,缺乏透过文字表面体悟背后的情感,领悟其间的内涵。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 9 课时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课次基本课型学习内容 核心能力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第1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 课文初读1.明确单元主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
7、正确认读 38 个生字,正确抄写 25 个生字及其组成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2.分类识读词语,指导写字,理解词语。的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3.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篇课文主要内容。4.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第2、3、4课时古诗赏析课古诗三首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 8 个生字,会写“词、催、醉”等 10 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 夏日绝句 。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探寻方法。2.引导自学,朗读古诗,了解古
8、诗的大意。3.合作学习,品读诗句,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4.回归整体,积累拓展。第5、6课时精读指导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理解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 精读感悟,研读重点语段,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3. 并通过补充资料、图片展示、语言渲染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文字背后所透射出的“中华不振”这一现实,从而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4.引导学生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体会志向之坚定、可贵和远大。第
9、7课时自主实践课梅兰芳蓄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梅兰芳哪几件事,能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能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梅兰芳蓄须的目的,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兰芳的崇敬之情。1. 精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梅兰芳拒绝演出一共写了哪几件事。注意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2.读课文第 37 自然段,学习梅兰芳如何“滞留香港避演” “蓄须明志拒演”“自伤身体” ,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3.细读“自伤身体”一事,抓组重点词语,体会梅兰芳的坚决与果断。4.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怀念、敬佩之情。第8课时自主实
10、践课延安,我把你追寻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初步整知诗歌 朗读课文,作者到底在追寻什么,为什么要追寻。2.学习第一小节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3.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第9课时阅读拓展课青稞饼的故事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1.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能够读懂文章内容,读懂文章背后蕴藏的情感。2.激发
11、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1. 回顾单元主题。2. 把握单元重点。3.自主阅读青稞饼的故事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阅读实践,概括内容,体会情感。4.学以致用,练习写话。第七单元单元预习课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正确认读 38 个生字,正确抄写 25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意思。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正确认读 38 个生字,正确抄写 25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意思。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12、片学生:预习(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风雨中,与祖国同行,用小家的意识忧患着大家。征程中,与祖国同行,用大家的风范建设着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最美的声音”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家国情怀” ,是由古诗三首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梅兰芳蓄须以及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组成。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最美的声音吧!2.学生阅读本单元“导语” ,说说对本单元及单元主题的认识。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自由说一说通过对导语的学习,觉得本单元学习该提升哪些学习能力?(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1. 检查生字新词师:课前大家已经
13、对这一单元进行了预习,不知道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我来检验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1)课件出示,指生认读生字,相机正音,指导书写。交流:本单元共 38 个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音难读或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方法告诉大家。(2)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和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再写两遍,书写时注意写字的姿势。书写重点强调:塞:注意下部是“土”,不是“士” 。醉:注意左部是“酉” 。晰:左部是“日”字。斥:不要忘记加上“丶” 。(3)指生读难读的词语,及时订正读错的字音。重点强调:塞外 秦朝 出征 胡须 催促 醉酒 杰出亦可 鬼魂 英雄 项目 严肃 训斥屈辱清晰 振动 胸怀 赞叹 效仿 租界 疑惑A.请一名
14、同学来范读以上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纠正字音;B.小老师教完了,那你会读了吗?同桌互查,互教,要求人人过关;C.学生开火车读词语。(4)四字词语积累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在预习单上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老师也积累了一些,请同桌互相读一下。课件出示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5)请大家再来读一读你所积累的词语,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A.小组同学互相交流B.集体交流: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读一读,想象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师小结:是呀,可见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我
15、们不仅可以查词典,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清课文脉络(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要想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然后用找、读、悟、写、说等方法来说一说这四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A.找:朗读本单元的单元导语,用“”找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B.读:阅读语文书 93 页106 页一遍,了解教材内容。出塞的作者是() ,诗中表现战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表现将士思念良将的诗句是() 。凉州词的作者是()代诗人王翰,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
16、表现出当时战争的() ,反映了将士们生活的() 。夏日绝句中表明李清照人生态度的两句诗是()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的含义,从而立志要() 。预设:同学们,这篇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我们要先弄清楚每件事写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梅兰芳蓄须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你从梅兰芳身上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题目有时能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阿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17、。延安,我把你追寻改变延安的是什么?它还改变了什么?C.悟:我印象最深的课文是 ,因为() 。D.写:本单元的容易写错的字并组词。E.说:说一说你的“家国情怀” 。预设:同学们,面对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请把你心中的“歌”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回答,师适时指导总结。(三)课内总结通过单元预习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从中有哪些收获?(四)布置作业1.规范、工整地抄写本课生词。2.搜集爱国的名言、诗句、故事。 六、板书设计单元预习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找读悟写说21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塞、秦、征”等 8 个生字,会写“词、催、醉”等 10 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
18、的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 夏日绝句 。3. 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边塞诗。四、教学时间3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模块一:初读古诗,了解诗人活动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1.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诵读过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磅礴;感受过陶渊明“采菊
19、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尘世,怡然自乐;也体会过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凉孤寂,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战乱纷争的边塞去看看吧!2.简介作者:王昌龄王昌龄(698 757) ,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 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3.导入出塞 ,板书课题,解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了解“塞”的意思(出征到塞外)4.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反映边塞生活或战事诗。 )5.简单介绍边塞诗课件出示: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形成
20、了所谓的 “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 前出塞 塞下曲 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6.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活动二:初读古诗,自学诗意1.多媒体展示边塞图片,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2.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3.检查预习情况,学习书写“秦”字。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的意思。但使:只是教:令
21、、使4.检查读书情况,师范读。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5.课件出示生字(1)注意读准翘舌音“征” ,前鼻音“秦” 。(2)识记生字:生交流识字方法6.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初步了解诗意。7.小组交流讨论诗意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8.指导有感情朗读模块二:品读诗句,感悟诗意活动一:合作探究,品读诗句(1)学习前两句诗1.课件出示,指名读前两句。2.自由读诗,
22、注读,初步理解诗歌(1)师范读诗句。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明月、边关)(2)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3)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4)为什么士兵驻守边疆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5)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板书:秦月汉关)(6)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3.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4.指导读这
23、两句诗(1)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2)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 (板书:征人未还)该怎样读呢?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 “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生读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生读(3)师指导生自由读。5.想一想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1)师创设情景: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
24、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3)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4)征人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亲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5)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的不朽佳句,生齐读。(二)学习后两句诗1.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