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元江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 12 月考试化学试卷一、单选题(共 28小题,每小题 2.0分,共 56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MnO2Mn 2 B. CuO CuCl 2C. Ag Ag 2O D. Sn2 Sn 4【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 MnO 2Mn 2 中 Mn元素的化合价从+4 价降低到+2 价,在变化过程中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 A不选;B. 该变化 CuOCuCl 2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不选;C. 该变化 Ag Ag 2O
2、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C不选;D. Sn2 Sn 4 中 Sn元素的化合价从+2 价升高到+4 价,在变化过程中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 D选;答案选 D。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会有 CO32-B. 某溶液中滴加了 Na2C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会有 Ba2+C. 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液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 Cl ,先加稀 HCl除去 OH ,再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 Cl【答案】C【解析】【详解】A因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或亚
3、硫酸氢盐等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无色气体,则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含有 CO32 ,故 A错误;B因碳酸钡、碳酸钙、碳酸银等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则某溶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会有 Ba2+,故 B错误;C因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则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液,例如碳酸钠溶液等,故 C正确;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一 ,加稀盐酸除去 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应该加稀硝酸除去 OH-,再加硝酸银溶液,验证是否含 C1-,故 D错误;故答案选 C。【点睛】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检验方法和实验
4、现象是解答的关键,易错点是容易忽略干扰离子的排除,注意试剂的选取、试剂的加入顺序等。3.下列物质中含有的质子数最多的是( )A. 27 g H2O B. 34 g H2O2C. 51 g OH D. 38 g H3O【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出各物质的量和每个粒子的质子数,再作比较。【详解】A、27 g H2O物质的量 27g18gmol1 =1.5mol,每 1molH2O含有的质子为 10mol,因此含有的质子为 1.5mol10=15mol;B. 34 g H2O2物质的量 34g34gmol1 =1.0mol,每 1molH2O2含有的质子为 18mol,因此含有的质子为1.0mo
5、l18=18mol;C. 51 g OH 物质的量 51g17gmol1 =3mol,每 1molOH 含有的质子为 9mol,因此含有的质子为3mol9=27mol;D. 38 g H3O 物质的量 38g19gmol1 =2.0mol,每 1molH3O 含有的质子为 11mol,因此含有的质子为2.0mol11=22mol;因此含有的质子数最多的是选项 C。答案选 C。4.NaHCO3和 NaHSO4的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A. H+和 CO32 B. HCO3和 HSO4C. Na+、HCO 3和 H+ D. HCO3和 H+【答案】D【解析】【详解】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
6、中电离产生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Na+ HCO3,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SO42,两者混合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为 HCO3和 H+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D 正确。5.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 100 g相同浓度的氯化钾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35 g水,析出晶体 5 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45 g水,析出晶体 10 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5% C. 20% D. 2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35g水,析出晶
7、体 5g后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可知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水,析出晶体 10g,即 10g水中溶解 5g氯化钾,据此解答。【详解】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35g水,析出晶体 5g后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可知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45g水,析出晶体 10g,即 10g水中溶解 5g氯化钾达到饱和状态,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15=1/3。所以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35g水,析出晶体 5g后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60g,则 60g饱和溶液含有 20g氯化钾,所以原溶液的质量分数=(5g+20g)/100g100%=25%。故答案选 D。【点睛】不论什么时候要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8、要从题目中找出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然后根据公式求出,是已知条件的直接用,未知的要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6.要配制浓度约为 2 molL-1NaOH溶液 100 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 8 g NaOH固体,放入 100 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 mLB. 称取 8 g NaOH固体,放入 100 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C. 称取 8 g NaOH固体,放入 100 mL烧杯中,将烧杯中加满蒸馏水,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D. 用 100 mL量筒量取 40 m
9、L 5 molL-1NaOH溶液,倒入 250 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 60 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答案】D【解析】容量瓶是精密的玻璃仪器,不能用于溶于固体;排除选项 AB;配成 100ml溶液,并非加入 100ml水,选项 C排除。点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7.下列反应不是离子反应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 B.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概念所述进行分析判断,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的反应。【详解】A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
10、应中有离子参加,是离子反应,选项 A不选;B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反应中没有离子参加,不是离子反应,选项 B选;C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是离子反应,选项 C不选;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是离子反应,选项 D不选。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判断。8.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Zn和 H2SO4(稀)反应 B. NaCl 溶液和 AgNO3溶液反应C. C和 O2反应 D.
11、 Fe 和 CuSO4溶液反应【答案】C【解析】A. Zn和 H2SO4(稀)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离子反应,A 错误;B. NaCl溶液和 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属于离子反应,B 错误;C. C和 O2反应生成 CO或二氧化碳,不是离子反应,C 正确;D. Fe 和 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离子反应,D 错误,答案选 C。9. 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 B. 两者都具有丁达尔效应C. 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均在 1100nm之间 D. 前者可用于杀菌,后者可用于净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
12、和胶体都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 A错误;B、因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故 B错误;C、因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较小于 1nm,胶体粒子直径在 l100nm 之间,故 C错误;D、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杀菌消毒,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用来净水,故 D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了溶液和胶体的相关知识。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铜 B. 食盐水 C. 烧碱 D. 蔗糖【答案】C【解析】电解质的概念为: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A 项:是单质;B 项:是混合物;D 项: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选 C。试题分析:考点:电解质的判断点评:要正确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13、电解质判断要注意:必须是化合物且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11.下列三个实验: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氯化钠、从酒精水溶液中分离出乙醇、从碘水提取碘,其实验方法分别是( )A. 蒸发、蒸馏、萃取 B. 萃取、蒸馏、蒸发C. 蒸发、萃取、蒸馏 D. 蒸馏、萃取、蒸发【答案】A【解析】【分析】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蒸发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升温的方式让溶剂脱离溶质的过程。【详解】氯化钠能溶于水,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氯化钠需要蒸发;乙醇和水的沸点相差较大,从酒精水溶液中分离出乙醇需要蒸馏;碘
14、易溶于有机溶剂,从碘水提取碘需要萃取。答案选 A。12.下列常用化学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A. 普通漏斗 B. 锥形瓶 C. 分液漏斗 D. 蒸馏烧瓶【答案】B【解析】【分析】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操作有:过滤操作、蒸馏操作、分液操作等,根据分离操作常用到的仪器判断,分液漏斗适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固液分离,而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详解】A用于一种可溶、一种不溶的混合物的分离,选项 A不选;B锥形瓶一般用于蒸馏或是滴定中接收液体物质,选项 B选;C分液漏斗可运用分离互不相溶液体,选项 C不选;D蒸馏烧瓶用
15、于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固液分离,选项 D不选;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常见化学基本操作以及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的积累。13.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 ,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故 A错误;B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漏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 B 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故 B正确;C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 C 瓶中两气体在 C 瓶中充分混合,故 C错误;D该装置是洗
16、气装置,故 D错误;故选 B。考点:考查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14.将 2.3 g金属钠放入 100 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100 B. 100C. 100 D. 100【答案】D【解析】2.3g钠的物质的量是 0.1mol,根据 2Na+2H2O=2NaOH+H2可知生成氢氧化钠是 0.1mol,质量是 4g,氢气是 0.05mol,氢气质量是 0.1g,所以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选 D。15.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过氧化钠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A. 最后溶液变蓝色 B. 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C. 溶液仍为紫色 D. 因为过氧化钠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7、而无气泡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和氧气,并且 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紫色溶液褪色,以此解答。【详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 2,溶液中有强碱生成,故石蕊变蓝,过氧化钠还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石蕊氧化成无色物质,故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过氧化钠能使紫色溶液褪色的原因。16.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 ,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硅,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玻璃可做防火材料 B.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高纯硅C. 可用石
18、英钳埚加热熔融氢氧化钠固体 D. 二氧化硅不和任何酸反应【答案】A【解析】A. 水玻璃可做防火材料,故 A正确;B.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 B错误;C. 加热时石英与熔融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 C错误;D.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故 D错误。故选 A。17.关于氯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B. 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态存在,也可以以游离态存在C. 氯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 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答案】A【解析】【详解】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A 正确;B. 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
19、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错误;C. 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错误;D. 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但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答案选 A。18.除去氧化铁中的氧化铝,可采用的试剂是( )A. 盐酸 B. 硝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氨水【答案】C【解析】【分析】氧化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之间不反应,根据性质的差别进行除杂即可。【详解】氧化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但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之间不反应,所以除去氧化铁中的氧化铝,可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过滤即可。故答案选 C。19.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 NaOH溶液中,溶液变蓝
20、色,再通入氯气,溶液由蓝色先变成红色,最后颜色慢慢退去,其原因是 氯气有漂白性 氯气与 NaOH溶液反应 氯气的水溶液呈酸性 次氯酸有漂白性 氯化钠有漂白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紫色石蕊试液滴到 NaOH溶液中显蓝色,若其中的 NaOH消耗完,则蓝色将转为紫色(石蕊试液本身的颜色) ,若溶液转为酸性,则溶液转为红色。而在具有漂白性物质的作用下,溶液颜色将慢慢消失。当过量 Cl2通入该溶液时,由于 Cl2与 NaOH反应,NaOH 被消耗,继续通入的 Cl2将与 H2O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使溶液显酸性,最终在次氯酸分子的作用下,溶液褪色。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应为。Cl
21、 2、NaCl 均不具有漂白性。故答案选 B。20.将镁铝铁合金投入到 300 mL硝酸溶液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生成 Mg2 、Al 3 和 Fe3 ;硝酸全部被还原为一氧化氮,其体积为 6.72 L(标准状况),当加入 300 mL某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金属阳离子恰好全部沉淀,干燥后测得质量为 27.2 g。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9 molB. 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 11.9 gC.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 molL1D. 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 molL1【答案】B【解析】【分析】镁、铝、铁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 Al3+、Fe
22、3+、Mg 2+离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计算。【详解】将镁、铝、铁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 Al3+、Fe 3+、Mg 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9mol,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物硝酸盐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 -)=n(NO3-)=0.9mol,则A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HNO 3)=n(NO3-)+n(NO)=0.3mol+0.9mol=1.2mol,故 A错误;B反应后沉淀的质量=金属质量+m(OH -)金属质量+0.9mol17g/mol=27.2g,则金属的质量为:27.
23、2g-15.3g=11.9g,故 B正确;C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HNO 3)=n(NO3-)+n(NO)=0.3mol+0.9mol=1.2mol,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NO 3)=1.2mol0.3L=4mol/L,故 C错误;D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钠,由钠离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0.9mol0.3L=3mol/L,故 D错误;故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物硝酸盐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子守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元江县 一中 2018 2019 年高 学期 12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