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吉林省公主岭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公主岭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公主岭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语文学科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
2、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
3、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
4、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
5、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它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综合、直观、凝练是其主要特征。B. “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C. “评点”以原著文本为载体,这些评点语言通常简短却又切中肯綮,与原著融为一体,促进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价值,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D. 传统意义上的“评点”是以用笔书写的文字为主要外在形态,近现代以后,随着视听艺术的蓬勃发展,其影响在文艺评论领域逐渐式微。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弹幕”是网络时代一种评论方
6、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B. “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C. “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重新焕发生机,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评论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影响。D. “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谓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
7、评论者,他们产生于互联网,同时借助互联网实现评论的价值。B.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进而使评论以全新的高度成为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重要环节。C. “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D. 就目前而言,“弹幕”说到底只是一种技术,隐藏在技术背后的文字内容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相信日后“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发展,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答案】1. B 2. D 3. B【解析】试题分析
8、:【1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剖析作品艺术特色”和“分析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是两种并列的评点方式,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故选B。【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
9、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B就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2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原文“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并非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故选D。【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
10、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D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3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
11、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即“化深奥为通俗”,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另外“全新的高度”在原文中应为“前所未有的深度”,二者并不是一个概念。故选B。【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
12、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例如选项B就犯了张冠李戴和偷换概念的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奔丧王魁还是在他娘升天的那一年回的老家。屈指算来,他已经整整五年没有回故乡黄泥湾了。爹虽然老了,但没有老到犯糊涂的份儿上。就这几个手指头,他掰得过来。爹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给宝儿打电话,让他快回来。“怎么跟他说呢?”“就说我不行了,要见他最后一面。”王魁的几个姐姐分别叫王凤、王琴、王芳,爹叫了她们半辈子王凤、王琴、王芳。王魁有大号,可爹偏不叫,他都三十多岁的人了,爹还宝儿宝儿地喊他。王魁出生的时候,爹已
13、经四十七岁了,娘四十五。这么大年龄结出个老秋瓜,怎么不是个宝儿呢?王魁跟头流星地从广州赶回来。一进院子,他就丢了行李,长嚎一声,“爹啊”,救火似的往爹的卧室冲。按照女儿们事先的安排,王魁进来以后,爹只能缓缓地睁开眼睛,气若游丝地哼几声,然后在女儿们的搀扶下慢慢坐起来,和王魁拉呱儿可是爹憋不住。爹双手一撑,竟然呼啦一下直起腰,一把抱住王魁,大声地说:“宝儿,宝儿,俺的宝儿”这个戏至此彻底演砸了!王魁从爹的卧室走出来的时候,脸色比锅底还黑。王琴递给他一杯茶,他劈手接过来,掼了个粉碎;王芳递给他一块馍,他也摔在她脚边;王凤也黑了脸,喝道:“王魁,你疯了吗?”王魁吼道:“我疯了,我就是疯了。你们知道吗
14、?我们厂现在正是生产旺季,忙得吃饭放屁的工夫都没有。老板死活不批假,我是赌气辞职回来的。”王芳嘀咕:“不就是打个工吗?以后再找活儿,还能找不到?”王魁一下子蹦到王芳面前,手指着她的鼻尖,说:“我在这个厂干了十三年,从小工到主管,我容易吗?小工拼死拼活干一个月,才三千元,主管一个月一万多,你知道吗?你去给我找个主管的活儿试试!”王芳吓哭了,躲到了王凤身后。王琴气恼地说,爹五年没见你,能不想你吗?王魁说:“想我,看看照片行不行,打打电话行不行,把他送广州去一趟行不行,非得让我回来?我哪个月不给他汇钱?他缺吃缺喝缺穿了?”王凤想再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她们鱼贯走进屋,走进爹的卧室,围
15、坐在爹的床边。显然,院子里发生的一切,爹尽收耳底。爹浑浊的眼泪像雨天屋檐滴水似的纷纭落下来。王凤给爹擦眼泪,爹的眼泪没擦干,她自己的眼泪反倒流了出来。吃晚饭的时候,王魁说:“我已经给老板打电话了,想收回辞职报告。老板同意了,让我尽快赶回去上班。”顿了顿,王魁又说,“明天一早,我就走。”爹一口饭含在嘴里,不嚼了,呆呆地看王魁,嚼得半碎的饭粒一点一点从嘴角掉出来。三个姐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下了头,默默吃饭。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王魁就背着行李,要离家远行。王魁向爹辞行,院内院外,却没有爹的影子。姐姐们簇拥着他,把他送出村庄。回到家,天大亮了。王芳清扫爹的卧室,王凤和王琴去厨房准备早餐。王
16、芳发现,爹床边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打开的烟盒,背面歪歪扭扭写了一行字:宝儿,爹对不起你,今后不再拖累你了。王芳还发现,爹的床上,堆着一摞红彤彤的百元钞票,钞票下面,也是几张打开的烟盒。她把烟盒抽出来,只见每张烟盒的背面,都写着一行行日期和几百、上千不等的金额。王芳凄厉地喊:“大姐,二姐!”王凤和王琴应声而入,接过烟盒一看,都慌了神儿。王凤哽咽着说:“快,快,给王魁打电话,让他快回来。”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写王魁还是在他娘升天的那一年回过老家的情况。主要是说明王魁在外打工很久没有回家了,侧面表现王魁的爹对儿子的强烈思念之情。B. 王魁回到
17、家,他父亲一下子就坐了起来,“撑”“呼啦”“抱”这些词语生动地表现了王魁父亲见到儿子时的激动心情,这也让装病的事被戳穿。C. 王凤在行事风格上符合家里老大的特点,她批评了发牌气的弟弟,也明白弟弟在外打工的难处,看到爹的留言就赶紧要妹妹们打电话告诉王魁。D. 小说通过一一个老父亲因思念儿子而装病骗儿子回家的故事表现了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注,也表现了年轻人与父辈思想观念的冲突。5.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王魁的形象特征。6. 小说设计王魁的爹留言出走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D 5. 孝顺却不知道该怎样孝顺。王魁听到父亲病重消息辞职回家说明他是孝顺的,但是因为工作忙,五
18、年里只往家寄钱而没有回家,忽略了父亲对自己的思念,说明他不知道如何孝顺年迈的老人。脾气暴躁。知道父亲是骗自己的,就黑了脸,对姐姐们乱发脾气。能干、对工作负责。作为一个打工者,十三年间从小工升到主管,时刻惦记着厂里的生产,说明他是一个能干、对工作负责的人。 6. 情节结构方面,王魁千里探父,没想到父亲是装病, 王魁再离家,父亲却离家出走。小说以此结尾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给读者心灵以震撼。人物塑造方面,王魁父亲出走时留下了道歉字条和王魁寄回来的钱, 说明他不愿给儿子添麻烦, 疼爱儿子,使王魁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主题表现方面,父亲留下钱离家出走,这一情节能引发人们对行孝方式的思考。【解析】
19、【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D项“表现了年轻人与父辈思想观念的冲突” 错误,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行孝方式的问题, 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注, 但没涉及两代人思想观念差异的问题。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听到父亲病危的消
20、息,“王魁跟头流星地从广州赶回来。一进院子,他就丢了行李,长嚎一声,“爹啊”辞职回来,以及五年来不停寄钱,说明他是孝顺的;但是因为工作忙,五年里只往家寄钱而没有回家,忽略了父亲对自己的思念,说明他不知道如何孝顺年迈的老人。“王魁从爹的卧室走出来的时候,脸色比锅底还黑。王琴递给他一杯茶,他劈手接过来,掼了个粉碎;王芳递给他一块馍,他也摔在她脚边;”知道事情后就乱发脾气,可见其脾气暴躁。 “我们厂现在正是生产旺季,忙得吃饭放屁的工夫都没有”,“我在这个厂干了十三年,从小工到主管,我容易吗?小工拼死拼活干一个月,才三千元,主管一个月一万多”,辞了职还,惦记着厂里的生产,作为一个打工者,十三年间从小工
21、升到主管,说明他是一个能干、对工作负责的人。概括事件,整合成答案。【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 。就情节本身考虑, 王魁再离家,父亲却离家出走。此结尾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震撼读者心灵。王魁父亲出走时留下了道歉字条和王魁寄回来的钱, 说明他不愿给儿子添麻烦, 疼爱儿子,使王魁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父亲留下钱离家出走,“堆着一摞红彤彤的百元钞票”,这和儿子的话“我哪个月不给
22、他汇钱?他缺吃缺喝缺穿了”形成对照,暗示老父亲最需要的为不是钱,这一情节能引发人们对行孝方式的思考,深化了小说主题。【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建初元年,大早谷贵,终以为广陵、济南之狱,徒者万数,又远
23、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日:普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且南方署湿,障毒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校书郎班固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日: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公主岭 第五 中学 2018 2019 年高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