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辽宁省凌源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凌源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2019.5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孟子七篇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孟子在孔子提出的“仁爱”的基础上,孟子将仁爱的范围从“亲”推广到“民”,又扩大到“爱物”的领域。“仁”是爱人,但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故“爱”育之,这是“仁民爱物”。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继
2、承和发展了孔子“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将“物”纳入了生态伦理思想中来,表达了对“物”的同情。孟子认为君子对于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提倡关心动物、保护动物。而正是这种承载万物的情怀、博大深沉的仁心慈念,形成孟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在动力。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主张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时养”的思想。孟子劝告人们不要用缎密的网打鱼,以留下个体较小的鱼继续生长繁殖;砍伐木材要遵循规定的季节,循自然之性,以满足继续利用的需要。孟子教育人们,
3、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都有依据季节变化而发育成长的生态规律,因此一定要顺应规律,不要试图破坏规律。再者,人们必须依据万物生长变化的生态规律,按照一定的时序进行农业生产、砍伐取用和捕获渔猎,适度地获取生活资料,切勿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导致生态环境失衡,走向末路。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孟子在强调“以时入山林”同时,还着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养护”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取用有度,而且要尽量减少人向自然界的索取,保持自然界原有的面貌,即孟子所说的“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使自然界的万物繁育旺盛、和谐有序,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孟子
4、思想中隐藏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而重温孟子的生态伦理观对当今社会的生态建设也是十分有益的。孟子告诉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时养”,既要顺应自然,又要保护自然,追求以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为前提的生态经济效率,在经济活动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摘编自中蕴含的生态保护思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物可以不用仁但需要有爱,而对人则需要用仁,物可以养人,而人则需要关爱,这属于孔子“仁爱”的思想。B. 孔子认为,应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孟子在此基础上将“物”纳入其思想之中,表达了对“物”的同情。C. 君子对动物要有恻隐之心,关心和保护动物,体现承载万物
5、的情怀和博大深沉的仁心慈念,这契合孟子生态伦理思想。D. 孟子提倡“时养”,让人们不要用密网打鱼,留下池塘中个体较小的鱼继续生长繁殖,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启示意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中的语句分析了“仁”和“爱”的关系,阐述了“仁民爱物”的具体含义。B. 文章第三段指出了儒家两圣孔子和孟子在生态伦理思想上的贡献,并引用了孟子中的语句加以论证。C. 文章第四段还是从孟子中的语段切入,引出孟子主张“时养”思想这一观点,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D. 文章第五段用孟子中的语句跟前文相比较,提炼出“养护”这一关键词,以作为本段的分论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
6、法不正确一项是A. “爱物”和“爱人”都有伦理学价值,孟子将仁爱的范围从“民”扩大到“爱物”的领域,这是一种发展。B. “不违农时”和“斧斤以时入山林”等言论,体现了“时养”的思想,这十分有益于当今社会的神态建设。C. 孟子说的“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以引申为人们对自然资源要取用有度,否则将破坏生态环境。D. 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离不开“养护”的思想;而“时养”让人们遵循生态规律,尽量不要向自然索取。【答案】1. A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
7、,再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错,文中“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仁”是爱人,但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故“爱”育之,这是“仁民爱物”可知,题干的表述是孟子的思想。故选A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错误,“指出了儒家两圣孔子和孟子在生态伦理思想上的贡献”于文无据,原文第三段并未论述孔子关于生态伦理思想的贡献,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着眼于人的伦理思想,但被孟子引用
8、而加以阐发。故选B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而“时养”让人们遵循生态规律,尽量不要向自然索取”错,文中第五段“养护”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取用有度,而且要尽量减少人向自然界的索取”可知,原文只是说“尽量减少向自然界的索取”,并不是“不要向自然索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8年10月30日,悲伤的消息传来。江湖渐远,大侠不再,一个时代落幕了。先生笔下的刀光剑影和爱恨情仇动地而来,痴迷了无数不分年
9、龄、地域、职业的男女。他创造的“成人的童话”,滋养了无数读者的精神空间。六十年来,先生的作品风靡全球华人世界,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在人物塑造、故事营造、历史寄寓、想象拓展、语言驾驭等各方面都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水准。他的作品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他也足以青史留名!材料二:材料三:在金庸笔下,豪气干云、孔武有力、斗狠使勇,充其量只能算个壮士;慷慨任事、忠悯待人、义薄云天,也只是个一般的侠士,所以杨过一人一雕往来东西南北,问尽天下不平事,急公好义排纷解难,人称“神雕大侠”,可杨过却拒不接受那个“大”字。郭靖与杨过在襄阳夜话,郭靖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
10、困厄固然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这才是侠之大者,这才是侠的最高境界。材料四:金庸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备受读者欢迎,固然首先缘于金庸先生非凡寻常的文学功力,把林林总总的江湖故事描写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把形形色色的武侠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汲取思想和文学精髓,聚焦大家深藏心底的“侠客梦”写作品、做文章,则是赢得不同年龄、职业群体情感共鸣和文化共振的一大关键。金庸先生的作品字里行间透射着忠孝节义的鲜明元素,通过对侠义
11、之心、侠骨之气的匠心演绎,既满足了读者抑恶扬善、伸张正义朴素情怀的宣泄心理,更使大家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染。正如金庸先生坦承,“在武侠世界里,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为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有道是,文如其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侠骨柔情的荚雄气概,重信然诺的君子风度,快意恩仇的人生境界,生动地流淌于金庸的笔端,使先生的武侠小说更具历史、文化厚重感,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文明的独特魅力,创造了当代武侠小说的辉煌;金庸先生自身就是侠义精神的践行者。热心参与香港基本法起草的责任担当,六归故里显露的家国情怀,永远不
12、写自传的淡泊豁达,如此等等,也生动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德高望重的“侠义”形象。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庸先生以其在人物塑造、故事营造、历史寄寓、想象拓展、语言驾驭等方面的成就使得武侠小说风靡全球。B. 材料二表明,从60后到00后,都在读金庸的作品。其中读金庸作品的70后人群数量最多,90后最少。C. 杨过急公好义排纷解难,但跟郭靖的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相比,仍然不敢称为“大侠”。D. 金庸先生能把江湖故事描写得绘声绘色,把武侠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是与他高超的文学水准分不开的。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小说,虽然是
13、虚构的“成人的童话”,但却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滋养了他们的精神空间。B. 金庸的创作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也足以使他青史留名。C.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D. 金庸先生被称为“大侠”,是因为其在作品中传达了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也是因为其亲身实践了这种精神。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喜欢金庸及其作品的原因。【答案】4. A 5. C 6. 非凡的写作功力。他的作品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本人德高望重的“侠义”人格的魅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
14、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中A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六十年来,先生的作品风靡全球华人世界,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在人物塑造、故事营造、历史寄寓、想象拓展、语言驾驭等各方面都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水准。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本题中C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这才是侠之大者,这才是侠的最高境界。”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15、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喜欢金庸及其作品的原因。”此题可以从材料四中分析概括得出:根据“金庸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备受读者欢迎,固然首先缘于金庸先生非凡寻常的文学功力,”可得出第一点:非凡的写作功力;根据“侠骨柔情的英雄气概,重信然诺的君子风度,快意恩仇的人生境界,生动地流淌于金庸的笔端,使先生的武侠小说更具历史、文化厚重感,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文明的独特魅力,创造了当代武侠小说的辉煌”可得出第二点:他的作品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根据“金庸先生自身就是侠义精神的践行者。热心参与香港基本法起草的责任担
16、当,六归故里显露的家国情怀,永远不写自传的淡泊豁达,如此等等,也生动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德高望重的侠义形象。”可得出第三点:本人德高望重的“侠义”人格的魅力。【点睛】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杜甫的亭子李新文不知不觉,我靠近了岳阳楼旁的怀甫亭。那会儿,夕阳与树上的枫叶一个颜色,风一吹,“哗啦啦”落下来,像一种叹息。一片叶子落在我的肩上,停泊了一会儿,画出一个弧,掉在地下。那一刹,我疑心这不止是一种生命的坠落,也是季节的归属。但,不管怎样
17、,都是过程,让生命处于停泊状态的过程。其实,从石级到怀甫亭不过几十步的路程,但我走得很慢很慢,生怕时间加快脚步的速度,会将十多个世纪浓缩成一瞬。我知道,那掩在树林中的亭子,也同我一样在怀念着一个人的名字杜甫。长满苔藓的石板路缓缓伸向亭子,并在时间里伸向远古的残唐。这条铺在夕阳里的路正向着北方,是通往古长安的方向。走在路上,分明感觉一千多年前的岁月在向我涌来。秋阳浓重,不知那个形销骨立的杜工部,是否还站在被秋风卷着茅草乱飞的屋檐下,拄着他的拐杖长长地叹息?是否还在一叶孤舟里念念不忘他的家国?也许,一路走来,还在一次次吟诵那痛彻肺腑的三吏三别吧。先生不到50,已长出满头白发。一阵风吹,皱纹散落一地
18、。他从老家出发,直奔长安,折腾一番后,又从长安走向四川。不久,日子实在熬不下去了,只好又一次作生命的漂泊。于是,出长江,漂向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他风一程,雨一程,走在木叶凋零的季节里,心情一定是沉郁的。可不曾想,这岳阳楼下的亭子竟成了他灵魂的归属。那年,先生摇着木筏子来到了岳阳码头,把舵绳往岸边的树上一系,晃着枯叶般的身子向岳阳楼的方向走。那是个秋天的下午,阴云低沉,压得一湖秋水喘不过气来,这气氛,一如他老迈的气息。好不容易向上走出几步,一头白发被风吹乱,也懒得理会。他憋着一口气,使出洪荒之力朝头顶的岳阳楼爬。然而,这时的岳阳楼黯淡得不见几丝光彩,尤其远处的君山、近处的湖水似乎显得有气无力,像得
19、了一场大病的人,向他投来无精打采的神色。他太累了。只好,一步一步地朝上爬,费了老大的劲,终于爬上神交已久的楼台。斜风细雨中, 楼阁一言不发,静静地立着,静默成雨中的一个意象。也许,楼台在这里等候他不少年了。他放眼一望,凄风苦雨,乌云斜飞,这样的气氛,更让他觉得自个儿像一只风雨里的孤鸟。“安史之乱”以来,他从长安一路走来,沿途躺着太多的饿殍,那景象,让人一望伤目。战争的惨烈,黎民百姓的苦处以及自身的孤单,一股脑儿在心头交集,起伏,缠绕,不觉一把老泪脱眶而出。泪水,迷蒙了他的双眼,也打湿了满腔的愁绪和那个寂寥的黄昏,连空中的鸥鸟也好像在为他哭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
20、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每次读到这样的句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似乎随手一抓,能从文字里抓出一把人世的苍凉,还有浓得发黑的哀愁。不言而喻,字里行间有着透骨的寒意和生命的渺茫,渗透着尖厉的生命大痛和锥心刺骨的生命体验。现在,我面临的气氛静得仿佛将许多事物化为了空无。我几乎是蹑手蹑脚地行进,生怕一不留神搅乱了先生的安静。这种静,对一个长年漂泊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安顿,就如一艘船在港湾里安然停泊,不再遭受风吹浪打,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靠岸的气氛。岸,对一个诗人太重要了,是栖息,更是安放。不知怎的,突然觉得这个亭子甚而整个洞庭湖太小了,装不下他的灵魂。杜甫与李白完全不同,
21、他们的精神视角的走向,一个朝上,一个向下。杜甫的眼睛和诗笔一直向着底层小百姓,在用灵魂与他们对话。亭子里有块石碑,刻着先生的诗登岳阳楼。我想,肯定不少人读过,但未必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大痛。先生走了,纪念他的亭子还在,并朝着他老家河南巩县的方向。年年岁岁,只有风在丈量着两者之间的距离。(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的一句话,点明引发作者展开联想抒写情感的对象,总领下文。“靠近”与下文作者“走得很慢很慢”相呼应,突出作者登临的喜悦心情。B. “一阵风吹,皱纹散落一地。”这句话形象地绘了晚年杜甫的苍老形象,而这苍老透露出杜甫饱尝了世间的战乱之苦、漂
22、泊之苦、思念之苦。C. 文章第段中“不知怎的,突然觉得装不下他的灵魂”,形象地突显了杜甫的伟大和所承受的苦痛之重。D. 文章描写怀甫亭及其周围寂静的景物,在不断变换的景物中浮现杜甫的人生历程,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文化意蕴。8.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9. 作者为什么在题目中将“怀甫亭”称为“杜甫的亭子”?【答案】7. A 8. 作者的思绪在时空上的久远。客死他乡的杜甫一直思念着家乡、关心着国家。 9. 怀甫亭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修建的,但在作者看来怀甫亭是杜甫人生的最后一站,是他灵魂的归属,是他灵魂的安顿地。文章题日这样称谓更能表现出作者对杜甫的敬仰和追念。【解析】【7题详
23、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本题中A选项“突出作者登临的喜悦心情。”表述错误。纵观全文,应该是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登临怀甫亭的。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分析其含义。考生可以采取关键词分析法、句子之间关系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等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本题中划线句子“长满苔藓的石板路缓缓伸向亭子,并在时间里伸向远古的残唐。这条铺在夕阳里的路正向着北方,是通往古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凌源市 2018 2019 年高 一下 学期 第三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