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_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_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_的诗性表达。A. 渗透 潜移默化 文质浑融B. 渗漏 潜移默化 文质彬彬C. 渗透 耳濡目染 文质彬彬D. 渗漏 耳濡目染 文质浑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
2、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渗透于渗漏”,渗透:渗入,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渗漏:气体或液体通过孔隙流失。从主体与对象上分析,一种思想进入另一种思想,应选“渗透”。排除两项。“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指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渗透,从而使另一种思想发生变化。应选“潜移默化”。排除项。文质彬彬,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文质浑融”,文华与质朴融合。 分析可知,项词语最恰当。故选。
3、【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例: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 (称奇 称道)的事。(2006年山东卷)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例:“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 日前)仍在修复当中。(2006年江西卷)析:“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
4、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例: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 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2006年江西卷)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例: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该 本)病。(2006年江西卷)析:“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5、。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 (臆造 编造)的规律。(2005年重庆卷) 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编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凭想像创造(故事);捏造。“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例: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适当“新发现”(涵盖 囊括)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2006年山东卷)析:“涵盖”是包括,包容
6、;“囊括”是把全部包罗在内。这里“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从搭配关系来看,应该用“涵盖”。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例: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给予 给以)我精神的抚慰。(2006年浙江卷)析:“给予”是指给,是动词,可以直接接宾语;“给以”是指给,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所接受的人。本句后面接的宾语是“我”“精神的抚慰”,因此应该用“给予”。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例:(淡去 淡忘)火红的时代背景(2006年北京卷)析:“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
7、,“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因此,这里应该用“淡去”。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例:就此事件,我新华社 (授权受权)发表声明。(2002年高考)析: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因此,应该选用“受权”。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例: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 (风范 风尚)(2006年北京卷)析:“风范”是指(书)风度,气派;“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这里说“他身上有”,是个体具备的,而不是“社会上”群体具备
8、的,因此,这里应该用“风范”。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融入就是一种扎根感,_。_,_。_,_。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之外,今日的“港人”其实都是不同时期的大陆移民群落,他们都对家乡有着永不磨灭的眷恋。尽管你是一棵小草相反瓶中的插花,不管今天开得多灿烂你都会随时拥有不论怎么猛烈的暴风雨都无法将你拔根而起的强大预感也都明白自己明天的结局将会是什么你会感到那种已被你抓牢了社会泥土的踏实与安定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
9、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五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句中的“已被你抓牢了社会泥土”与文段开头的“扎根感”正好衔接,显然句与开头句不能衔接。排除两项。根据关联词语的搭配,“尽管都”“不管也”可知,句后接着的是句;句后接着的是句。因为“扎根”所以小草不畏风雨;相反“瓶中花”因为没有地方扎根,都会明白明天必然会死亡的结局。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故选。【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
10、,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3.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 洲迥风正悲,江寒雾未歇。B. 栈霜朝似雪,江雾晚成云。C.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D.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做该题可紧扣比喻的定义,根据提干的要求选出选项。修辞手法的考点为表达应用部分,在考试过程中需要认证辨析,这也是容出
11、错的知识点之一。项,“风正悲”“雾未歇”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项,“霜似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项,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项,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4.下列选项中,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风景游人,从千里之外前来观风景我们,从千里之外前去观风景生在风景中,不见风景总是风尘仆仆地追寻。A. 现实生活中,人们追寻目标时往往舍近求远。B. 我们不必总是羡慕别人,我们也可有自己的选择和精彩。C. 美就在身边,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D. 一个人方向正确并不懈追求,才有可能找到目标。【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
12、、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题风景这首小诗充满了哲理,通过写游人从千里之外前来观赏风景,我们却刚好相反,去千里之外观赏风景,彼此生活在风景之中,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反而去舍近求远,苦苦追寻。其实风景就在身边,我们要学会欣赏周围的风景。项理解不正确,诗歌并没有涉及“方向正确”与否。故选。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忠堂记岳珂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庠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
13、,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朔,遂薨,盖绝笔焉。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逮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
14、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汹汹,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选自桯史,有删改)注:风厉:鼓励,劝勉。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平民。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抢攘:
15、纷乱貌。矧:况且。隮配:隮祔,配附。5. 解释下列加点字。(1)其冬十月朔 _(2)自皇朝逮今 _(3)厥后天子从而褒赠 _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庠:这中指学校。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庠。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 薨: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C. 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D. 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6、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8. 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答案】5. (1). 初一 (2). 到,及 (3). 那 6. A 7. ()(对于死后的谥号)天子还不敢擅自决定,也一定是士大夫一致尊崇的,才可以得到。()请允许我谈谈自己固塞而鄙陋的想法。长时间没有答复你,希望你不要责怪。 8. 第一段中叙述了周益公的善行,那年他七十九岁,因身体不好,谢绝了前来请求书写碑文版刻的邀请,却能带病为一位行为粗鲁的老百姓写文章,之后不久便病逝。所以他能配得上“文忠”的谥号。【解析】【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
17、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句意:那年冬天的十月初一。朔,初一。()句意:自从皇朝到今天。逮,到,及。()句意:那次以后,天子就随着给他大加褒奖并赠予美好的“谥号”。厥,那。【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
18、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项解说错误,“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故选。【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犹,还;专,擅自决定;翕然,一致;尊,尊崇的。()固陋,固塞而鄙陋;阙然,长时间;报,答复。【8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
19、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考察的文段是第一段,要从第一段中筛选概括周益公配谥“文忠”的依据。就要看在第一段中叙述了周益公的哪些事,在第一段中,作者叙述了周益公文学才华横溢,能在年老体弱的情况下,为一位行为粗鲁的普通百姓写文章,之后不久便病逝。所以他的善行能配得上“文忠”的谥号。【点睛】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20、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文在网上找不到参考译文)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居方岳春溪革湖漱山瓢,归卧藤阴藓径遥。云气酿成巫峡雨,松声寒似浙江潮。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却喜庾郎贫到骨,韭畦时一摘烟苗。注:庾郎,指庾杲之,南朝齐人,任尚书驾部郎,家清贫,食唯有韮菹、生韮杂菜。9. 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10.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尾联中“喜”的原因。【答案】
21、9. 颈联“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上句写人,“迂阔”写出诗人自嘲迂腐而豁达;下句写山,“寂寥”写出了山间的宁静和恬适。两句,一句写人一句写山,人和山互相映衬,表现了诗人厌弃官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10. 这首诗中,首联描写诗人山居生活,颔联赞美山上的风景之美,颈联抒写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怀,尾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身居山间的乐趣。“喜”的原因是,庾郎尽管贫穷到了极点,自己种的韭菜成熟的时候,还是会给他带来无尽的乐趣的。【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
22、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本题要求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解释句意。上句诗人自嘲迂腐而豁达;下句写出了山间的宁静和恬适。()指出手法与表达效果。这两句采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人和山互相映衬,表现了诗人的志趣和情怀。【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这首诗中,首联描
23、写诗人山居生活,晨起游览湖光山色,采摘野果,晚归栖息长满野藤苔藓的路边。颔联赞美山上的风景之美,观赏山间的云气生长变化,慢慢变成了纷落的雨水,听林间松涛犹如浙江的江潮。颈联抒写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怀,诗人独自面对大山,忘怀得失,大山也以宁静的姿态迎接他。尾联运用典故,庾郎尽管贫穷到了极点,能采摘亲手种植的蔬菜,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庾郎的“喜”也是诗人的“喜”,写出了山居生活的乐趣。【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泰州市 泰州 中学 2018 2019 学年度 高二下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