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信息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信息试卷(一)(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信息试卷(一)(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信息试卷(一)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2)位卑则足羞,_。( )师说)(3)柳永八声甘州中“_,_”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答案】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2). 官盛则近谀 (3). 韩愈 (4). 是处红衰翠减 (5). 苒苒物华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
2、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穿、盛、谀、苒、休等词,都要格外留意。2.按要求选择。(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_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_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B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
3、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C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答案】 (1). C (2). 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1)A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
4、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此处是同学,不合语境。B项,“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表现。此处是劝告不要惹是生非,不合语境。C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此处用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D项,“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意思是不能和生命只有一个季节(夏生夏死)的小虫子说冰是
5、什么样的,因为它受限制于时令而不能理解;不能和井里面生活的青蛙,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空间限制自己不了解。此处指方案被领导否定,不合语境。故选C。(2)A项,“既往不咎”指对别人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此处用于称学生针对自身的过错,用错对象。C项,“见谅”是请求别人原谅自己的谦辞,此处用于称原谅别人,用错对象。D项,“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此处用于称对别人的帮助,用错对象。故选B。【点睛】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
6、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 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 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小议“伪善”陈家琪知道恶而为恶,或故意为恶,这并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伪善”。真正的“伪善”,就是把出于自己主观意图的行为理解为对恶的铲除或消灭,认为只要出于主观意图,即动机上善的意图的行为,就一定是善的。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我们选两个古今中西最有代
7、表性的人物的言论来分析一下: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要这样行动,就像你行动的准则应当通过你的意志成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一样。主观意志可以成为行为的客观性法则。前面是孔子的,后面是康德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个“己”字,都只在强调人的主观意愿的纯正,使一切行为本身从一开始就“出于义务”,而不是“合于义务”。“做买卖童叟无欺”,要“出于义务”,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合于义务”。其实,对人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让我们确信要求“合于义务”要远好于对“出于义务”的要求。或者说,赚钱是对的,但要有制度和规则,使那些在行为上总是“合于规则”的人总能赚到钱,越“合规则”就越发财,而违反
8、规则就一定让你人财两空。客观化的规则越强硬,越普遍,就越好。当然,规则总是人“出于义务”而制定的,一旦制定出来,就不管你的行为出于什么动机了,只管行为本身是否“合于规则”。做买卖你“童叟无欺”是不是出于义务,没有人管你;但时间长了,因为越合于规则就越能赚钱,“合于义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出于义务”。这就说明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要合于规则,而这套规则又出于义务,慢慢就变成了对每个人而言的“出于义务”的习惯。 “伪善”就是只强调从行为动机上要求人,然后相信只要动机上纯正了,行为本身也就一定是善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就一定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黑格尔由此概括出“伪善”的四个形式
9、化规定:第一,意图上的善决定一切,于是所有行为批斗老师,烧书,砸烂旧世界,就都是对的,这叫从动机上把自己的恶解释为善。第二,用外在的原因解释别人的动机,于是既可以把别人的善行解释成恶行,也可以把对方的恶行解释为善行;出身、历史、经历、看了什么书、听了谁的话等等都可以成为解释的理由。第三,盖然论。到底什么样的动机是善、是恶,是出于义务,最后只有靠权威的认定;于是有多少权威,也就有了多少必须“出于义务”的行为动机;权威也就是统治者的意志,大家无形中养成了“听话”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作风,直接知觉与偶然想象代替了概念与逻辑上的论述。第四,善与恶的界限终于消失了,人们各自选择自己的行为,然后好话说尽,坏事
10、做绝。无数的人由“坏人”变成好人,又有无数身居高位的“好人”变成了坏人,如此反复,终于使善恶不再有任何客观的标准,剩下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与选择。大家也就只习惯于从道德上(也就是从动机上)对诸如三聚氰胺、毒疫苗之类的事进行谴责,而这些谴责既无效也无力,因为你只会把问题归结为道德、动机、良知、信念等主观因素,而所有应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善恶之别,只能等待着权力意志的任性解释。现代世界从一个崇尚圣人、君子、英雄、德行、高尚、充满诗意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法律与伦理世界客观化,人们只知做一个守法公民,过平庸、琐碎、乏味生活的时代。在这变化中,沉湎于或自恋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情感是一回事,如何让这种道德情感通过法规而
11、具有了特殊性的规定性,从而寻找到生活的另一种安宁与闲暇,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我们这代人,五十年前,“文革”开始时,从内心到外在过的都是一种英雄、道德、崇高、让信念充满诗意的生活,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种种灾难,包括那么多人的死亡与对文物古迹的极其彻底的、可怕的破坏一无所感或毫不在意。五十年后的年轻人呢?他们可知道五十年前所发生过的一切?他们可从理论上对道德与政治、法治与权利的关系做过思索?作为一个在高校中已经工作了超过三十五年的老教授,听到对社会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天良丧尽之类的道德谴责时,怎能不忧心忡忡,并在直接知觉与偶然想象中不断遭遇着“伪善”的磨难?3. 第段中加点的词“义务”的含义是 。
12、4. 下列材料能够证明“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一项是( )。A. 纳粹德国为了提升本国国民素质,消灭清洗被视为劣等民族的犹太人。B. 某个美国公民为了净化美国社会刺杀某色情杂志的创刊人,致其瘫痪。C. 资本家为了赚钱的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D. 上班族为了抓紧时间,在上下地铁时奋勇向前。5. 第段画线句表达的是“伪善”者的观点。下列能反映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所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都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B. 所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都不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C. 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D.
13、 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不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6. 第到第段引用了孔子与康德的名言,分析其作用。7. 概括本文论证思路。【答案】3. 动机上善的意图/动机的善 4. C 5. D 6. 作者引用的孔子和康德的名言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在一个广泛的层面上说明了有很多人认为动机的善最为重要,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将出于义务看得更重要。引出了下文作者对于 “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分析议论。 7. 首先解释什么是伪善,然后指出伪善的问题所在,并阐述了合于义务比出义务更重要的观点,接着作者论述了伪善的四种形式及其表现,进一步揭示出了伪善泛滥会造成的恶果。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经
14、历,引发青年人对于“伪善”、“合于义务”和“出于义务”的现实思考。【解析】【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文本内容“认为只要出于主观意图,即动机上善的意图的行为,就一定是善的。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观意志可以成为行为的客观性法则”“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个己字,都只在强调人的主观意愿的纯正”分析可知,动机上的善的意图。【4题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
15、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能够证明“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一项,A项、B项、D项都是从出于义务,即出于善的动机出发,而最终导致了恶。故选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
16、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第段画线句表达的是“伪善”者的观点,A项,与画线句同;B项,与画线句相反,“所有”二字绝对化,不妥;C项,与画线句有交叉或者被包含关系。因此选择D。【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到第段引用了孔子与康德的名言的作用,需要概括名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语境内容分析作用。结合文本内容“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我们选两个古今中西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来分析一下”“其实,对人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让我们确信要求合于义务要远好于对出于义务的要
17、求”分析可知,在一个广泛的层面上说明了有很多人认为动机的善最为重要,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将出于义务看得更重要。结合下文内容“合于义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出于义务。这就说明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要合于规则,而这套规则又出于义务,慢慢就变成了对每个人而言的出于义务的习惯”分析,引出了下文作者对于 “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分析议论。【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
18、证。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真正的伪善,就是把出于自己主观意图的行为理解为对恶的铲除或消灭,认为只要出于主观意图,即动机上善的意图的行为,就一定是善的”“合于义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出于义务。这就说明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要合于规则,而这套规则又出于义务,慢慢就变成了对每个人而言的出于义务的习惯”“黑格尔由此概括出伪善的四个形式化规定”等分析概括,结合最后一节内容分析,主要讲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引发青年人对于“伪善”“合于义务”和“出于义务”的现实思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去老舍的家寻最美的菊花杨新岚
19、汪曾祺说过: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请北京市文联、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腊月,老舍先生的生日;一次是重阳节左右,赏菊。11月25号,北海公园菊展开张的日子,我骑着自行车去了老舍故居,想看看那个曾经菊花满地的小院。从当代杂志西行,穿过后拐棒胡同、礼士胡同、报房胡同,12分钟就到了王府井北侧的丰富胡同19号。一个刚学过老舍课文养花的小学生,一大早从海淀赶过来,等着要看这个养花的院子。他应该有点小失望,院中只有玉簪花和水葫芦的绿叶。养花中提到某年夏天,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几天都没有
20、笑容。这个事故现场应该在前院,已经被封闭成为办公区了。二门里的屏风非常别致,是那种适宜入画的木影壁。北京小院的木影壁不多,二门带木影壁的就更少了,结构精致色块搭配如此和谐别致的影壁全北京更是独一份,配上胡絜青手写的“福”字,小院的画意呼之欲出。北房三间加东西耳房,往来过各界的风云人物。西耳房是老舍写作的地方。院内南墙上的大屏幕刚好响起老舍女儿舒济的声音,说父亲自认是个“写家”,不是作家。老舍认为生命无贵贱之分,自己与写账先生没什么分别,真正的写作就是要领略生命,解释生命,让作品充满生命的气息。院内北房前,两颗柿树正挂满果实,小灯笼般满树悬垂,蓝天下,映在青色的瓦垄和红色的挂檐板上,红中透金。舒
21、济前些日子告诉我:小院的菊花和丹柿最美,可惜现在只有红柿了。她给我发了一张图,是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画的,题款是:老舍家有菊花见丹柿满树亟图之非闇七十岁。图中的柿子和眼前的果真是一样一样的。空中有丹柿,地上有菊花,小院的美是铺天盖地的。叶浅予画的老舍种花图中,花草各异,高下不同,可惜更像是南方人的庭院,没有丹柿小院最美秋天的气势。舒济发我一张图,说: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拍影像,专门购买了一批独朵花的菊花,这样的菊花是过去家里所栽种的。图中,这一墙一地的菊花挤在窗前,怪不得老舍在屋里写一些字就要出来莳弄一会儿他的花。养了这一地的花,老舍在养花中还说自己不是养花的专家,他更感慨的是养花付出的
22、劳力和心力:种了一院子的花,猫都没地方玩啦,只能上房。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全家上阵,往屋里要搬几百盆花,第二天再搬出来。一进一出之间,我们知道院中曾经有几百盆盛开的菊花,有一个文人护住百花不让雨打风吹去。舒济发我一张1952年的小院照片,硕大的菊花仪态万方地簇在主人的唇边,单单个头就令人惊叹!可惜是黑白的。舒济好像能感知我的遗憾,又发过来一幅她母亲的工笔重彩菊花图。母亲胡絜青小时候就画画,后来的老师是齐白石和于非闇,秋天家里开过菊展,她的菊花果然清气逼人,色泽淡雅,姿态摇曳。这幅菊花美则美矣,离最美的菊花还有距离。我在故居的西房仔细搜寻院子的老照片,终于看到一组胡絜青画的菊花图。第一图的品
23、种是贵妃之笑,第二图是金针,第三图为落日熔金,第四图叫帅旗。帅旗是五大名菊之首,有点旗帜飘飘的感觉,金针很形象,落日熔金形态传神,独独贵妃之笑,网上无论如何也搜不出来。胡絜青还画过“玉蟹”“御黄袍”“霓裳羽衣”等名品菊花。老舍在四世同堂里有一段文字: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就成了老舍的住的梦。后来老舍果然住在柿子和菊花的院落中,自己写文,夫人画画,那种日子的过法一直传到儿女身上。舒济在八十多岁的今年,屋里满种花草,逢年过节,两夫妇和子女都要写字作画,把日常的生活过出美意和文气来,着实延续了诗书传家的传统文化。我离开故居的时候,进来一个四五岁的女童,大叫了一声: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上海市 高考 语文 信息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