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重难点突破ppt课件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重难点突破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重难点突破ppt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重难点突破,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使用分类法研究物质的类别以及物质转化过程及化学反应的类别。 2.学会选择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挖掘基本实验操作。 3.掌握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一、物质的分类依据与方法,二、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三、电解质中的“是与非”,四、两组相近的化学实验操作概念辨析,内容索引,五、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六、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陷阱,七、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内容索引,1.物质的树状分类,一、物质的分类依据与方法,2.物质的交叉分类(以氧化物为例),特别提示 物质的交叉分类是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因为
2、一种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可以按某一种性质分类,也可以按另一种性质分类,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应用交叉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树状分类是宏观把握物质的一种分类方法,尤其是学习化学概念时一般应用这种分类方法。,例1 下列十种物质:水 空气 铁 二氧化碳 H2SO4 熟石灰Ca(OH)2 胆矾 FeCl3溶液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碳酸氢钠(NaHCO3)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属于碱的是_;属于酸的是_;属于盐的是_。,解析 碱式盐Cu2(OH)2CO3、酸式盐(NaHCO3)、结晶水合物(如胆矾CuSO45H2O),都有固定的组成,均为纯净物,而FeCl
3、3溶液包含FeCl3和水,属于混合物。,答案,解析,理解感悟,理解感悟 物质分类的标准较多,类别较多,但是都是以物质的基本概念进行区别和联系的。如:有固定组成的物质就是纯净物,如CuSO45H2O,其中CuSO4与结晶水的个数比是15,组成固定,属于化合物,所以CuSO45H2O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由一种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均为OH的化合物是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均为H的化合物是酸;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因此,只要我们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本质理解概念,就可以把繁杂的分类知识掌握了。,3.分散系的类别与比较,
4、解析 直径为1.3109m符合胶体微粒直径范围,所以具有丁达尔效应,A对; 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 磁性为物理性质,C对。,例2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此项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答案,解析,理解感悟,理解感悟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所以先从分散质
5、粒子的大小确定其是哪种分散系,再据此判断各项是否正确。,1.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1)物质的转化类型,二、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2)不同类别的含钙物质的相互转化,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发 生变化的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没 有发生变化的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看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 3.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有气体(挥发性物质)、沉淀(难溶性物质)或水生成
6、。 (2)金属间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置换排在后面的金属(K、Ca、Na除外)。,例3 根据下图,推断物质X的化学式,并选择适宜的物质完成图中各步转化,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解析,解析 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出发,以“NaCl”为突破口。能和NaCl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只有AgNO3溶液,由此可初步确定X为NaNO3。另三种物质均可反应生成NaNO3,由此可知X是NaNO3。,答案 X为NaNO3 NaOHHNO3=NaNO3H2O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HNO3=2NaN
7、O3H2OCO2 2NaOHMgSO4=Na2SO4Mg(OH)2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2NaOHCaCO3,解析,电解质中的“是与非”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的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2)电解质概念中的“或”,指两种情况任取其一即可;非电解质中的“无论”和“都”,指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三、电解质中的“是与非”,(3)从物质类别上把握概念更清晰明了。如:酸、碱、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盐以及H
8、2O为电解质。酒精、蔗糖和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5)NH3、SO2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NH3、SO2都是非电解质。,解析 金属单质及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可以导电,故能导电; 依据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可知为电解质,为非电解质。,例4 现有下列物质:K2SO4晶体 液态SO3 冰醋酸(即纯醋酸) 汞 Ca(OH)2固体 蔗糖 乙醇 熔融的NaCl。回答下
9、列问题: (1)能导电的是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电解质的是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答案,解析,1.检验和鉴定 (1)检验(鉴别) 检验是指用一定的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一一区别开。 检验的实质是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有时可根据物理性质),使被检验物质跟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 检验的条件是反应中必须出现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例如出现沉淀、产生气体、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等等。 例如对于两无色液体NaNO3溶液和NaCl溶液的检验,可分别向两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溶液,无现象的是NaNO3溶液。,四、两组相近的化学实验操作概
10、念辨析,(2)鉴定 鉴定是指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某物质的组成,各组成部分要逐一检验出来,不能遗漏。 鉴定的实质是把物质的组成微粒全部检验出来。这样就需要借用检验的方法,利用反应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从而确定物质的组成微粒或元素。 鉴定的条件是必须把物质的所有微粒检验出来,不能只检验其中的某种粒子。 例如鉴定氯化钠固体,应取少量固体溶于蒸馏水,先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确定有Na存在。再向溶液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固体中有氯离子。,解析 Cu2的水溶液一般都是蓝色,故A项错;B项对; C项,溶液中若有CO 等也会有同样的现象,错; D项,原溶液中若含有Ag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11、,错。,例5 下列物质的检验中,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为蓝色,则该溶液一定是CuSO4溶液 B.某无色、无味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是O2 C.向某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Ag 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答案,解析,2.分离和提纯 (1)分离 分离是指把混合物的各组分一一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原来是固体,最后还应是固体,原来是溶液,最后还应是溶液。 分离的实质是把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分开,这就需要应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把不同的物质以不同的形式分开,然后再把物质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分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重难点突破ppt课件 苏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专题 化学家 眼中 物质 世界 难点 突破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