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释文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提炼自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动封建王朝向前发展,但是,它也表现了孟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光大,要一心为民。明主旨本课所录三则选文从不同方面共同阐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第1则选文,孟子与齐宣王论乐,乘机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孟子认为,国君能“与民同乐”,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第
2、2则选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进行对比,说明与民同乐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不与民同乐,老百姓就会恨之入骨,这样,国君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快乐。第3则选文,孟子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的故事,证明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1词语理解(1)通假字今之乐由古之乐也通“_”,_ 可得闻与 通“_”,_ 直好世俗之乐耳 通“_”,_ 时日害丧 通“_”,_ 予及女偕亡 通“_”,_ 畜君何尤 通“_”,_ 景公说 通“_”,_ 徵招 同“_”,_ 答案犹如同欤语气词只只、仅仅曷何日、何时汝你慉喜欢、喜爱悦 高兴韶古代乐曲名 (2)一词多义疾
3、举夫适修答案痛/痛恨/猛烈的/强全,都/抬起/推荐,选用/发动/攻下,占领句首发语词/人/成年男子/丈夫到去/女子出嫁/适合从事某种活动/治理/修养/修建,修造/长,高(3)古今异义兄弟妻子离散古义:_今义:男子的配偶。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答案妻子儿女。在那里。2词类活用(1)独乐乐,与人乐乐:_(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_(3)今王鼓乐于此:_(4)吾王庶几无疾病与:_(5)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_(6)庶民攻之,不日成之:_(7)庶民子来:_(8)而民欢乐之:_(9)乐其有麋鹿鱼鳖:_(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
4、之忧者,民亦忧其忧:_(11)出舍于郊:_(12)遵海而南:_答案(1)名词作动词,娱乐(2)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3)名词作动词,演奏(4)名词作动词,生疾病(5)名词作动词,称王(6)使动用法,使建成(7)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欢乐(9)意动用法,以为乐(1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以为忧(11)名词作动词,居住(12)名词作动词,南行3特殊句式(1)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2)此无他,与民同乐也。(3)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4)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5)巡狩者,巡所守也。(6)述职者,述所职也。(7)畜君者,好君也。(8)好乐何如?(9
5、)何以能鼓乐也?(10)何以能田猎也?(11)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12)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13)王语暴以好乐。(14)王尝语庄子以好乐。(15)今王鼓乐于此。(16)今王田猎于此。(17)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8)乐以天下,忧以天下。(19)吾欲观于转附、朝儛。(20)善哉问也!(21)暴见于王。(22)他日,见于王曰。(23)不若与人。(24)不若与众。答:_答案(1)(7)判断句,(8)(12)宾语前置句,(13)(19)介宾短语后置句,(20)主谓倒置句,(21)(24)被动句。4语句翻译(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译文:_(2)时日害丧,予及女偕
6、亡!译文:_(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_(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译文:_(5)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译文:_答案(1)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了!(2)这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宁愿跟你一起灭亡!(3)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老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忧虑为忧虑。(4)天子到诸侯国去叫作巡狩;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土。(5)给我创作君臣同乐的乐曲。文本名句1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2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3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
7、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文外名句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2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4仲尼不为已甚者。1.(孟子梁惠王下)2.(孟子梁惠王上)3.(孟子梁惠王下)1“庄暴见孟子”一则为什么一开始要先写庄暴与孟子的谈话?答:_答案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宣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齐宣王好乐与齐国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但这一部分的对话没有论述为什么齐宣王好乐齐国就能大治,也许是孟子根本没有与庄暴详谈,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宣王谈话时再写出,更恰当有力。在下文中孟子面对齐宣王展开论述“与民
8、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宣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以对话形式切入论题,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见手法。2孟子在文中描绘的悲惨和太平两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_答案孟子和齐宣王的一番对话,最大的妙处在于他没有纠缠于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也没有极力推荐先王之乐或批评世俗之乐,而是力图把齐宣王引向与民同乐。这是更根本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真的能与百姓同乐,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那么,就能成就王业了,恐怕百姓也就不会向国君提更高的要求了。孟子不是通过说理,而是运用了打比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先秦 诸子 选读 乐忧民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