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课时作业(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课时作业(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理性思维的深化(一)热身演练1在生活中,父母和儿女在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作为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作为父母,常为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而困惑。两代人之间这种无形的沟壑似乎永远存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能填平这条沟壑吗?如果以“家庭关系”为话题作文,请填写下列空白。(1)这则材料其实讲的是代沟问题。(2)围绕这个问题应该写的思路是什么是代沟,它是怎样形成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填平代沟。(3)本文可确定的立意是父辈(或师长)要主动与孩子多谈心,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必须相应地体谅父辈;两代人要加强交流与对话;理解是消除代沟的良药;两代人要相互尊重。2阅读下面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分析其是如
2、何进行理性思维的。站起来人居穷厄,更要站起来!如那岩隙树种,处逼仄困境,却站起来,冲破岩层,用至嫩破了那至硬,成参天大树,演绎一身芬芳;如那细细清流,任群山环绕,却站起来,冲出桎梏,用至柔破了那至刚,成悬泉飞瀑,汇成九天银河。只有站起来,才能成灵魂之渴望!“人,只有站起来,这个世界才属于他。”如此所言,哪怕穷厄,哪怕桎梏,人,也要站起来,才能拥抱世界。史刻孔子,历经风霜数十载,两鬓青丝已染霜,仲尼居鲁国,却如居穷厄。于是他便自己站了起来,颠沛流离亦不悔,他灵魂中渴望“仁”,渴望“礼”,他便用自己的脚步,在华夏历史上播下“仁”“礼”的花种,终于在华夏思想上开出儒学之花。而孔子也成“气备四时,与天
3、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1)分析:_菊香弥漫,悠然南山。陶翁,是开在浊世污泥的一朵青莲。官场权力倾轧,士人阴谋阳谋,令他似如羁鸟池鱼,于是他站了起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跳出那十丈软红尘,“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陶潜站了起来,才拥抱了世界,拥有了自由的灵魂!站起来,人可立,国可兴!(2)分析:_秦国以夷狄遇,秦孝公便呼天下能人。废井田,立军功,移风易俗。秦国便站了起来,最终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灭六国,四海一。站起来,才能拥抱世界。如太史公在奇耻大辱中站了起来,访名川,问古事,终“成一家之言”;苏轼在黄州凄
4、凉,“寂寞沙洲冷”中站了起来,才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鲁迅在国人麻木不仁、愚昧无知中站了起来,用血泪写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人要站起来!历史是站起来的人写下的,文化是站起来的人推动的,社会是站起来的人促进的,人类是站起来的人升华的。(3)分析:_周国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小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一个站起来的人都是人类精神的延续者。站起来吧!如古人,向未来,拥抱这个属于你的世界!答案(1)点睛之笔突出孔子“站起来”的意义,使平常的素材具有了理性的高度。(2)由人到国,论证层次的深入体现了作者理性思维的高度。(3)由人到国,再由国到社会,
5、用递进层次体现出作者理性的高度。(二)命题展台以下题目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人迷上了根雕艺术,他想得到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与众不同的根,他先是到各个庭院、路边、木料场等地去挑拣,结果却令他很失望,这些根大体雷同,很少有他想要的那种。他又带上铁锹去地里挖,挖出的根同样不能令他满意。他感到十分困惑,便去请教专家,专家说:“这些根都是在沃土中自由生长出来的,自然形态差不多,要知道,只有那些在最为险恶最为艰苦的环境下生长出的根才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恶劣的条件会迫使它们变化出各种形态去适应,所谓环境适造根就是这个道理。”按照专家的指教,他不辞辛苦
6、地到各种环境恶劣的偏僻山区、林区去寻找。在石缝中,在沟壑间,在悬崖峭壁上,他果然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好根,以此为原材创作的作品后来屡次在根雕大赛上获奖。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1)可以从寻找的角度来立意: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所收获。材料主要是叙述寻找好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到环境恶劣的地方寻找,才可能找到好根的道理,明确寻找根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空手而归。(2)也可从根的角度来立意,比如,只有最为险恶的环境才能造就各种形态的根。引申到人才的成长上,表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唯有经历
7、艰难才能有所成就。2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本作文题属于材料作文。审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
8、的内容,明确歌词的内涵,然后才能确定出最佳立意,展开写作。这段歌词以充满深情的呼唤,抒写了个体的“我”对“你”的依恋、牵挂、注目和祝福等,其中“你”可以理解为所有与自己生命相关的,给自己带来影响、感召、启迪、庇佑的人、物,内涵广博。“我”与“你”的关系既可以指一种个体与个体的关系,如对亲人、朋友等的依恋、牵挂和祝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与整体、组织乃至国家的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和血脉相连。总之,“歌唱”是基调,“祝福”是主旋律。写作时,在立意上,最好从小的角度切入,抓住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点滴小事、小镜头、小片段,来反映大的主题,彰显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放大瞬间的写法往往更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更具有震
9、撼力。文体最好能以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的抒情兼生动细腻的叙述为主,把“情”字做浓、做厚,以情动人,以生动细腻动人。不要空洞地说教、叙事、议论。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一个青年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人,青年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的家乡如何?”青年回答:“糟透了,令我讨厌。”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一位青年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青年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一切”老人便说:“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什么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说:“任何环境都蕴含着独具个性的美,能不能发现它,关键在于自
10、己的心态。”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心态”指心理状态,也包括认识主体的思维个性、性格等方面;“环境”在话题材料中侧重于自然环境,作文过程中也可以写社会环境。“心态与环境”是个充满辩证思维的关系型话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心态”创造“环境”。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往往有迥异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不同的心态造成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心态创造环境。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优化人文环境。“心态”左右“环境
11、”。环境改变,往往能改变人的心态。如果心态向好的方面转化,我们应该积极地促成;如果心态向不好的方面转化,则应该拿出点“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用心态左右环境。“心态”适应“环境”。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心态”适应“环境”,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进步,才能创造和谐的社会。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中学生推荐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三十本中外名著。请你在比较熟悉的两部中外名著(不局限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作品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人物(例如保尔柯察金、孙少
12、平、潘金莲、安娜卡列尼娜、林黛玉、简爱),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抄袭。写作提示写想象作文必须有灵活的头脑、活跃的思维。写这类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1)想象大胆。人(包括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活动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束缚着人的思维。而要想使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延伸、人物复活,就应该学会“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凭着想象的神奇力打破时空界限,把不同时代、民族、地域里的人物编织在同一个故事框架中。(2)故事新奇。“故事新编”类想象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新”字上有突破。考生要在原故事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大胆
13、地创造性地编写新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表达新思维。叙述视点的选择、情节的设置、结构的安排都要力求“新奇”。(3)描写精细。中学生写想象作文存在“重情节,轻细节”的毛病,其实,作为叙事类的作文,如果没有富于情感和思想内涵的细节描写,往往难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写作实践”参考答案一、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可以见仁见智、开放性极强的作文题目。“亚洲第一飞人”刘翔既是上海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东方人的骄傲,在白人和黑人一统天下的国际田径赛场上,他以骄人的110米栏战绩创造了一个体坛神话。所以,对于是否在上海繁华商业中心为刘翔竖铜质雕像的问题,人们多有争议。针对这一问题如
14、何进行理性的思考,我们还是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确立思考的路径,即可以将这一问题分解成不同的侧面,再从这些侧面入手进行理性深化。比如塑铜质雕像的初衷和意义,雕塑对刘翔本人或社会的实际影响,等等。当然,还可以采用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对塑刘翔铜质雕像本身以及之后产生的影响作一分为二的深入剖析,以达到全面认识的目的。同时,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还需要由此及彼,联系社会现实分析探讨,使文章对这一问题的理性化思考和认识更加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写作例文别误读了“为刘翔竖铜像”何勇海一座高达3米、展现“亚洲第一飞人”刘翔跨栏英姿的大型铜质塑像将矗立在上海繁华商业中心的徐家汇公园。自从雅典奥运夺
15、冠以来,刘翔已经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知名度最高的体育明星之一,但被塑成铜像、“永载史册”还是第一次。因此,这条爆炸性新闻在网友间引起了激烈交锋,有人言辞激烈地指出“为刘翔竖铜像是典型的个人崇拜”,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刘翔是上海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国的骄傲,刘翔是第一个在男子短距离竞赛项目获得奥运冠军的亚洲人,打破了亚洲人从体质上不适合短跑项目的宿命论,因此也是整个亚洲的骄傲!给刘翔竖立雕像有什么错?是不是只有人死了以后才有资格被人塑成雕像?是不是因为刘翔太年轻,不配被人塑成雕像?看看这两种观点的交锋,可能让人觉得都有道理。但是,当你接着往下读这条新闻时,你将会发现,他们是误读了“为刘翔竖铜像”的新
16、闻。所谓“上海将在徐家汇为刘翔竖立3米高大型铜质雕像”,实际上是一场在徐家汇公园免费展出4个月的“上海首届国际城市雕塑双年展”而已。听说上海要举办城市雕塑展的消息后,韩国著名雕塑家金善球特意根据中国飞人刘翔的主体形象,创作了这件高3米、宽2米、厚1.5米的大型铜雕中国之翔,金善球为体育英雄塑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由此看来,这纯属雕塑家个人行为,与上海搞个人崇拜无关。至于城雕展之后,如果有上海企业或个人出于公益之心而购买刘翔跨栏铜像,使之一直矗立在上海徐家汇而不是装点自己企业的门面,也无不可。因为在一个日益文明、日益富裕、日益强大的社会里,无论是在体育比赛还是别的什么竞争环境下,民族自信心日益增强
17、的人们,要求代表自己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人物,不仅具备实力,还要展现魅力。“我是最好的”“谁说亚洲人不能拿奥运会短跑金牌”,自信的刘翔恰好吻合着日益自信的民族心理。只要不是政府一厢情愿地拿财政来支撑这尊铜像的屹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摘自2005年11月4日晶报)点评这篇文章首先摆出现象,然后引出针锋相对的两派观点,接着作者从新闻本身分析,指出人们的误读,不可不谓振聋发聩,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角度新颖,立意深刻。二、写作提示本题既然是“我看鲁迅”,因此写作时肯定是要突出对鲁迅理性认识中的“个性化”,在看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发现、阐释、发挥、再创造”;既然人们对鲁迅的探讨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终结
18、的运动过程”,那么就需要我们在理性看待鲁迅的过程中具备历史唯物观,这样才能既不断接近“鲁迅”本体,又不断丰富“鲁迅”本体。要想写好这篇(或这类)文章,首先要学着去搜集材料,报刊上、网络上、书本上,都是很好的途径。要想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除了多思考社会、多思考现实,还要积极地去阅读,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人生修养。“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阅读的视野决定着写作的视野,阅读的品位决定着写作的品位。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吗: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之后便是对材料的分析,哪些材料可用,哪些材料不可用,围绕着你的立意去粗存精。面对材料很多的情况,一定要在写之前列个
19、提纲,否则便会杂乱。这也是我们前面讲到的文章的条理问题。写作例文活在人类的心里鲁彦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歔,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只有鲁迅先生。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在讲桌边,
20、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山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作过帮助他的语言的姿势。他的脸上也老是那样的冷静,薄薄的肌肉完全是凝着的。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其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
21、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的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
22、那广大的群众哀伤。只有鲁迅先生。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有删改)三、写作提示既然这篇小论文的题目确定了文章的重点是探寻“某些伟人晚年悲剧结局原因”,那么就需要将分析的侧重点放在对该位伟人的“晚年过错”上,理性地分析其错误表现和行为,挖掘出悲剧的实质和根源。在进行理性分析时,首先要运用辩证的观点,作深层思考。比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和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伟人也不例外,我们在评价这些人物时不能仅看一时,应该把人生看成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用全面的观点,对一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因为这个人有了很大的贡献就把他的不足一带而过,出于避尊者讳的考虑不说甚至去刻意掩盖;用内因与外因结
23、合的观点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这些伟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有什么值得我们警觉的吗?其次,对伟人晚年悲剧形成原因进行探究时,还应该运用历史唯物观。这悲剧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过错吗?是不是我们这个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时空生活,伟人也不例外,所以只有将历史伟人放在一定的历史坐标中,去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才能真正实现提醒后人、警示来者的目的。多问几个为什么,认识就自然会走向深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确定什么样的人是伟人。我们认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是伟人。比如毛泽东、陈独秀、斯大林等,再如牛顿、伽利略等。那么,怎样来认识类似的问题呢?下面两段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议论可提示一二:“仅仅讲毛泽东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制度问题,过去一些不好的制度把他推向了反面。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他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对毛泽东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毛主席所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决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毛泽东的个人品质上。不能把错误的责任都推到毛泽东一个人的身上。千万不要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别的同志都正确,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