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经济开发区致远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经济开发区致远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经济开发区致远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块检测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历史脉络中,“运河”名称的由来与变化,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汉代有“漕渠”名称出现,至隋唐时期,具有漕运功能的人工河多被称为漕渠,又因该时期“河”字已不再是黄河的专称,所以“漕河”一词也出现了,用来指称漕运河流。宋代“漕河”名称广泛使用,但同时“运河”一词开始出现,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94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大运河”的概念也首次在南宋江南运河段出现,这里所说的大运河指的是江南运河。可见,这一时期,运河已然成为一个特有名词,指称某段人工河,但
2、前须加地名指代。值得注意的是,从文献所记录的名称分布来看,“运河”一词多出现在江淮和江南区域,包括龟山运河、扬楚运河、浙西运河等。元明清时期“运河”开始指称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元代已有“运河二千余里,漕公私物货,为利甚大”的说法,但使用并不广泛。明史仍称运河为“漕河”,明代其他专书、地方志等也多用漕河之名,如漕河图志万历兖州府志漕河等。事实上,明史河渠志清史稿河渠志中,都列“运河”专篇,指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运河,但两者又有不同,前者列运河篇,但称“漕河”,后者则直接称运河:“雍正四年官方正式设置北运河的管理机构后,多使用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和江南运河等说法。近世以来,民间则往往将其称为“
3、京杭运河”或“大运河”,2014年运河“申遗”过程中,又将隋唐、浙东两段运河与京杭运河合称为中国“大运河”。运河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运道及其背后时势发展变化的趋势,首先,漕运是运河的基本功能,以“漕”为核心的漕河或漕渠的名称无疑都突出了这种功能,同时,“运河”一词也并未脱离漕运的主旨,而是以“运”字突出了“漕”的状态。其次,漕河、运河等名称都经历了从地方专称到南北通途或地方河流专称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运河附属功能逐渐增加和社会交流日渐频繁的过程。“运河”一词在宋代出现似非偶然,比之隋唐时期,运河在保留漕运功能的同时,贸易交流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南宋时期,浙东运
4、河、浙西运河是其经济命脉,浙东运河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运河名称的起源、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运河的“运”字本意为运输,但在社会体系之中,借助水的流转,“运河”成为漕粮运输、文化传播、市场构建和社会平衡的载体;在文化体系中,运河之运又与传统社会的国祚、文脉紧密相连。在这个意义上,大运河既是一条河,更代表了一种制度、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种生活方式。运河及其流经的线性区域所孕育的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形塑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一。1. 下列对原文中“运河”的相关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运河”一词在宋朝文献中高频率出现,说明宋代“运河”名称也广泛使用。
5、B. 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运河在明史和清史稿的记载中称呼不同。C. 运河在宋代不但保留了漕运的基本功能,也承担了对外贸易交流的功能。D. 运河名称的变化是运道及其时势变化的反映,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段介绍了“运河”一词的出现,并做出“运河”是特指某区域人工河结论。B. 文章梳理运河名称变化的过程,是展示大运河所指区域不断扩大的过程。C. “大运河”是一条河,但在文化体系中是种制度,是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D. 文章论述了运河名称由来、变化及功能,指出大运河文化也是传统文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运河其实是人工河,
6、因此人工开挖应该是运河区别于其他河道的特征之一。B. 与汉唐相比,宋代才出现“运河”这一名称,可能和加强贸易交流的职能有关。C. 运河功能的丰富化既是运河基本功能的延伸,也是社会交流不断加强的结果。D. 运河对当时文化传播、市场构建起到重要作用,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中运河的相关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运河一词在宋朝文献中高频率出现”
7、说法错误,原文“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94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并不等于高频率出现;“宋代运河名称也广泛使用”也不太准确,原文说“漕河”名称广泛使用,“运河”一词开始出现。C项,“承担了对外贸易交流的功能”说法错误,原文“在南宋时期,浙东运河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D项,“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说法错误,原文说“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
8、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在文化体系中是种制度,是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说法错误,该项缺少一个前提“运河之运又与传统社会的国祚、文脉紧密相连,在这个意义上”。故选C。【3题详解】本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也为现
9、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10、。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你怎么就是得不到爱梁 衡南国冬日,我到惠安,去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
11、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三年前,我无意中知道那首著名的康定情歌的发现整理者是一位叫吴文季的人,今天终于有缘来访他的故居和墓地。抗战时期,吴文季一身热血投奔抗日,后为生计应聘到驻扎在康定地区的青年军教歌,他在这里采得了情歌溜溜调。抗战胜利后,这首歌被带回南京,经加工配器在学院演出,引起轰动。歌唱家喻宜萱就将它带到巴黎国际音乐节,这首歌就走遍了世界。我曾宿在康定城。那是一座高山峡谷中的小城,河水穿城拍打着堤岸,晚风轻漾,百姓在广场上和着歌的旋律、浪的节拍翩翩起舞。康定情歌已被刻在大渡河边的石碑上,已登上各种演唱会,通过现代传媒手段传遍全球,甚至被卫星送上太空。但是,很少有人问一问,它的作者
12、是谁?当我在大渡河边惊喜地知道了这首民歌的发现整理者时,立即就想探寻他的身世。几年来我到处搜求有关资料,而这却将自己推入到一种悲凉的空茫。南京解放后,吴文季1949年5月参加解放军,先后在二野文工团、西南军区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工作,领唱过英雄战胜大渡河等歌曲。但因有到国民党部队教歌的经历,被认为不宜在总政工作,1953年遣送回乡。他以为下放劳动一二年就可以返回北京,走时连行李都没有带全,一批宝贵的创作乐谱也寄存在朋友处,没想到竟是一去不归。那天,我从惠安县城出发,找到洛阳镇,又找到一条小巷。这巷小得仅容一人紧身通过,然后是一处破败的民房。前室只有三步深,墙上挂着他的一张遗像,供少数知情而又知音
13、的人前来瞻仰,地上散乱地堆着一些他当年用过的农具。后室只能放下一张床,是他劳累一天后,挑灯写歌的地方。参观完旧居,访过他的兄嫂,我坚持要去看看他的墓。村里人说,从没有外地人,更没有北京来的人去看,路不好走。我心里一紧,就更想去会一会那颗孤独的灵魂。我们步行从一条蜿蜒的小路爬上一个山包,再左行,又是一条更窄的路。走的人少,两边长满一人多高的野草,一种大朵的黄花夹生其中。领路的村民说:“这叫臭菊,到处是,很贱的一种花,常用来沤肥的。”我心里又是一紧,更多了一分惆怅。大家在齐人深的野草和臭菊中觅路,谁也不说话。转过一个小坡,爬上一个山坳,终于出现一座孤坟。浅浅的土堆,前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吴文季之墓,
14、并有一行字:“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为自由而歌唱”。我就地采了一大把各色的野花,中间裹了一大朵正怒放的臭菊,献在他的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两旁松柏肃然,世界很静。我想陪这个土堆里的人坐一会儿,他绝不会想到有这样一个远方的陌生人来与他心灵对话。他整理的那首情歌是在1944年左右,到现在已经60多年,那是他精神世界中最明媚、灿烂的时刻,他孤寂地躺在这里是1966年,也已半个世纪。他长眠后的岁月里,回忆最多的一定是在康定的日子。那强壮的康巴汉子、多情的藏族姑娘,那激烈的赛马、跳舞、歌唱、狂欢的场面。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瞬。我在墓边坐着,远处有一座小山,我问叫什么山,陪同的人说不出具体的名字,倒讲了一个
15、曾在山那边发生的著名的“陈三五娘”故事。穷文人陈三,元宵灯会上与富家女子黄五娘邂逅,互相爱慕。黄父却贪财爱势,将五娘允婚他人。陈三便和五娘私奔,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讲故事者说,他们私奔的路线就是从那个山后转过来,一直朝这边,朝吴的墓地走来。吴文季在这里长大,又酷爱民间音乐,他一定看过这出戏。也许,他在这凄冷的墓里,还在一遍一遍地回味着这个故事。吴文季所留资料甚少。他在总政文工团大约有一位女友。离京时,他的衣物、书籍、特别是一些乐谱资料还寄存在她处。但对方的回信渐写渐少,最后终于音断讯绝。这大约是我们知道的他一生中唯一享受过的一丝的爱,像早春里吹过的一缕暖风,然后又复归消失。山上的风大,不可久留,
16、我起身下山,对地方上的朋友说:“墓碑上的那句话应改为:他终身为爱情而歌唱,却没有得到过爱。”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你怎么就是得不到爱”为标题,感情强烈,充满疑问,自然引出了文眼“悲凉的空茫”,然后转入对吴文季身世的探寻。B. 文章开头写到吴文季采写溜溜调的历史,以溜溜调改编后的康定情歌一唱世人惊叹,来反衬采集美的人却被世人遗忘之憾。C. 作者描写去吴文季墓的路上的环境,小路蜿蜒、行走困难,野草很高,突出了墓地的荒凉,少人来访以及吴文季死后的孤独。D. 本文夹叙夹议,思想深刻,富有哲理,通过回顾被人遗忘的歌者吴文季的坎坷一生,表现出对历史的审视
17、和对世态炎凉的感伤。5. 作者行文善于运用伏笔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组相关句子并进行赏析。6. 文中插说“陈三五娘”,补写“吴文季大约有一位女友”的事情,有什么作用?【答案】4. D 5. 示例一:开头“去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与结尾处“他终身为爱情而歌唱,却没有得到过爱”相照应。以两个鲜明的转折句(对比)来表现作者对历史的拷问和对贡献者被世人遗忘悲剧命运的感叹。示例二:作者去坟墓的路上,“叫臭菊,到处是,很贱的一种花,常用来沤肥的”,与后文“我就地采了一大把各色的野花,中间裹了一大朵正怒放的臭菊,献在他的墓前”相照应。“沤肥”比喻贡献。以不被人重视,被人遗忘的花
18、象征(隐喻)了吴文季的贡献和身前死后孤寂的命运。 6. 艺术效果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加入陈三五娘的传说,增强文学感染力,增强了可读性。人物形象上,人物形象更深刻鲜明。“陈三五娘”故事的美好结局与下文中吴文季爱情的不幸形成了对比,表现了吴文季一生和死后的孤寂。中心主旨上,反衬了在特殊时代的人生变化,表达作者对吴文季悲剧命运的无限惋惜。【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比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赏析重点是“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要求选出“不
19、正确”“一项”,D项,“思想深刻,富有哲理”说法错误,且“对世态炎凉的感伤”也不恰当,本文对通过回顾被人遗忘的歌者吴文季的坎坷一生表达了对历史的拷问和对贡献者被世人遗忘悲剧命运的感叹,不是“对世态炎凉的感伤”,也谈不上“思想深刻,富有哲理”。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文章中伏笔能力。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解答此类题,首先寻找出文中伏笔的内容,然后结合文章主旨对此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有艺术手法的,要指出是何种艺术手法,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运用该伏笔有什
20、么表达效果或者书法了作者什么情感即可。比如本题,要求从文中找出一组作者行文善于运用伏笔照应句子并进行赏析。题干意境指出作者“行文善于运用伏笔照应”,说明文中伏笔照应不止一处,答题时通读文章,任意找出文中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进行赏析即可。本文伏笔又很多,比如:开头“去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与结尾处“他终身为爱情而歌唱,却没有得到过爱”相照应;作者去坟墓的路上,“叫臭菊,到处是,很贱的一种花,常用来沤肥的”,与后文“我就地采了一大把各色的野花,中间裹了一大朵正怒放的臭菊,献在他的墓前”相照应;文章第二段说“抗战时期,吴文季一身热血投奔抗日,后为生计应聘到驻扎在康定地区
21、的青年军教歌”,与后文第五段“但因有到国民党部队教歌的经历,被认为不宜在总政工作,1953年遣送回乡”相照应;等等,从中任意选取一组进行赏析,结合文章主旨对伏笔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有艺术手法的,要指出是何种艺术手法,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运用该伏笔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书法了作者什么情感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散文中插叙和补叙作用能力。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插叙的作用有以下:(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2、。(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突出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7)突出中心思想。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本文插叙了“陈三五娘”追求爱情而私奔,找到自己幸福的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学感染力和可读性。传说中陈三和五娘美好结局正好与补叙的主人公吴文季与女友的爱情不幸结局形成对比,表现了吴文季没有爱的一生和死后的孤寂。补叙“吴文季大约有一位女友”的事情,但是处于当时的特殊
23、年代,这位女友最终和吴文季“音断讯绝”,虽然吴文季和女友最终音断讯绝,但“这大约是我们知道的他一生中唯一享受过的一丝的爱”,反衬了在特殊时代的人生变化,表达作者对吴文季悲剧命运的无限惋惜。【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
24、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养老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是随着财富阶层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满足这样一些人群的需求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指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青岛 经济开发区 中学 2019 届高三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