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运动和力(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05 运动和力(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 运动和力(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05 运动和力1(2019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列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下雪天,汽车轮胎套上防滑链B拔河比赛中用力抓紧拔河绳C给自行车的轮轴上加润滑油D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答案】C【解析】套防滑链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拔河用力抓紧时通过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自行车轮轴加润滑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减小摩擦;轮胎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故选C。2(2019四川南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刹车时人会受到向前的惯性力D人沿杆竖直向上匀速爬行时,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
2、向上【答案】ABD【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人沿杆竖直向上匀速爬行时,摩擦力与重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故D正确。【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牢记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3(2019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3、B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C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D静止在地面上的“歼20”战机,受平衡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上科学的推理得出的,无法通过实验验证,故B错误;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有惯性,故C错误;静止在地面上的“歼20”战机,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正确。4(2019天津)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力的
4、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D力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答案】B【解析】人推小船的时候,人对小船有力的作用,人和自己乘坐的小船同时后退了,说明人也受到被推小船给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选B。5(2019湖南常德)若小球由如图所示位置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此时所有外力均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A匀速直线下落B匀速直线上升C静止D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小球由如图所示位置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运动方向为水平向右。此时绳子断裂,假设此时所有外力均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故D选项
5、正确。6(2019湖南常德)某人用50 N的力拉小车在水平路上匀速向右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受到的阻力小于50 N,方向向左B小车受到的阻力等于50 N,方向向左C小车受到的阻力等于50 N,方向向右D小车受到的阻力大于50 N,方向向右【答案】B【解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为50 N,方向水平向左。故选项B正确。7(2019江苏连云港)如图所示,斜劈放在同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体B放在A上,在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AA对B无支持力BAB之间无摩擦力CA对
6、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B【解析】物体B放在A上,物体B对物体A有压力,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对B有支持力,故A错误;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B相对A没有运动也没有运动趋势,所以A、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故B正确;A、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就无法谈摩擦力的方向,故CD错误。8(2019江苏泰州)人用力水平向左推讲台,没有推动,这个过程中A人对讲台的推力小于讲台受到的摩擦力B讲台受到的惯性大于推力C讲台受到的推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讲台没有做功【答案】D【解析】讲台静止不动,所以水平方向上人对讲台的推力等于讲台受到的摩擦力,故A错误;惯性是
7、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能拿来和力进行比较,故B错误;讲台受到的推力与重力方向不同,所以不可能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人对讲台有力的作用,但讲台没有在力的方向上产生距离,所以人推讲台没有做功,故D正确。9(2019江苏苏州)下列实例中,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A轮胎表面有槽纹B轴承内部有滚珠C在齿轮间加入润滑油D皮带传动需将皮带张紧【答案】A【解析】汽车轮胎表面有槽纹,是为了在压力不变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符合题意;轴承内部装有滚珠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在齿轮间加入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的,故C不符合题意;皮带传动需将皮带
8、张紧,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10(2019山东临沂)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关于冬奥会部分比赛项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受力平衡B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C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D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D【解析】A冰面光滑但依然有较小的摩擦力,冰壶做减速运动,受力不平衡;B匀速过弯时,速度不变,但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惯性是物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应表述为物体具有惯性
9、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D向厚蹬,人向前运动,说明人受到向前的力,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选D。11(2019山东临沂)如图是运动员参加射箭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员将弓举起的过程对弓做功B弓被拉的越弯产生的弹力越小C弓被拉的越弯弹性势能越大D箭被射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B【解析】A做功的含义为有力且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的距离,则把弓拿起的过程对弓做了功;B弓被拉的约弯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C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D箭被射出,从静止变为运动,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B。12(2019四川德阳)现在全市各校都在开展“足球
10、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B【解析】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故A正确;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故B错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用头顶足球攻门时,球对头也有力的作用,头感到疼,故C正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11、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B。【名师点睛】注意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已经不再受到脚对球的力,而是因为惯性,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13(2019四川乐山)小红穿上旱冰鞋向右用力推墙,会被墙向左推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先对墙施加了推力,然后墙再对人施加推力B墙对人的推力大于人对墙的推力C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D【解析】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当人对墙施加了推力的同时,墙也对人也施加推力,这两个力是同时发生的,故A错误;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属于相互作用力,不属
12、于平衡力,但此时二力的大小相等,故BC错误,D正确。14(2019四川乐山)如图所示的各种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鞋底上印有花纹B举重前,在手上涂防滑粉C自行车的车闸用橡胶制作D气垫船底部跟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答案】D【解析】鞋底上印有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举重前,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自行车的车闸用橡胶制作,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气垫船底部跟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15(201
13、9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选质量为10g的卡片作为研究对象。在线的两端分别挂上等质量的重物,对卡片施加两个拉力。为探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则所挂重物质量合适的是A5 gB10 gC200 gD任意质量均可【答案】C【解析】质量为10 g的卡片作为研究对象;当卡片受到的拉力远大于卡片的重力时,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卡片可以看作只在两个拉力的作用下平衡,故应选质量大的重物来拉卡片,故C符合题意。16(2019山东济宁)如图所示,用力F把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只受重力、压力和摩擦力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随F增大而增大C木块对墙面的压强
14、随F增大而增大D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压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解析】用力F把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静止,此时木块受重力、摩擦力、压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A错误;木块保持静止状态,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墙壁对它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没有变化,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大小也不会变化,故B错误。木块对墙面的压强由接触面积和压力决定,接触面积大小不变,压力F越大,木块对墙面的压强就越大,故C正确;水平压力F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大小也不一定相等,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17(2019湖南常德)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
15、擦均不计,物重G=5 N,则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 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 N。【答案】5 5【解析】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因为物重G=5 N,所以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5 N的拉力,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5 N,示数也为5 N;同理,B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5 N,示数也为5 N。18(2019天津)自行车中有很多设计利用了物理知识。例如,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增大_;车座设计得宽大柔软,这是为了减小_。【答案】摩擦 压强【解析】轮胎上得花纹是为了增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保证轮胎在转动是能够获得足够的动力推动自行车前进;车座设计的宽大柔软是为了增大骑手与车座间
16、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压强,以便坐着更舒服。19(2019江苏苏州)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答案】2.25 1.2【解析】由图甲所示刻度尺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木块左侧与3.00 cm对齐,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5.25 cm,物体长度为5.25 cm3.00 cm=2.25 cm;由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知道,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 N,示数是1.2 N。20(2019江苏苏州)小明用力将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持续飞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足球具有_;同时他的脚感觉疼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_的。【答案】惯性 相互【解析】踢出去的足球,离开脚后,由于惯性
17、,足球仍在空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能够继续飞行一段距离;用力踢足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球也对脚施加反作用力,故脚感到疼。21(2019江苏无锡)如图所示,用尺快速打击最下面的棋于,棋子被击打后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_会落在原处。【答案】运动状态 惯性【解析】受到打击的棋子飞出去,该棋子受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由于下方的棋子飞出,所以上面的棋子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落在原处。22(2019江西)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志,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5 运动和力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 05 运动 01 2019 年中 考真题 物理试题 分类 汇编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文档标签
- 专题03
- 物理试题
- 欧姆定律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简单机械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2020年中考物理重要考点分类汇编05
- 质量和密度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安全用电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8 运动和力解析版
- 压强和浮力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 电与磁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0二力平衡
- 运动和力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 机械运动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运动和力第02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分类汇编解析版
-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第01期6力与运动
- 运动和力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第03期运动和力专题2
-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第02期运动和力专题
- 光现象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0171.html